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懷孕前即有慢性高血壓或低血壓.孕期要小心併發症,照護方法注意這幾點!

懷孕前即有慢性高血壓或低血壓.孕期要小心併發症,照護方法注意這幾點!

在近10個月的懷孕過程中,隨著胎兒的發展,孕婦同時面臨極大的生理變化。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蕭國明表示,若孕婦狀態不佳,就可能會比一般成人女性更容易出現某些症狀,例如血壓問題(高血壓、低血壓等)。

文章目錄

孕婦高血壓


一般健康女性的血壓狀態,在懷孕之後,只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通常都能維持平穩,直到生產。通常正常血壓值範圍如下:收縮壓100~140mmHg,舒張壓60~90mmHg。 

慢性高血壓.小心併發症

依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在人體呈休息狀態時,如果持續維持在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的範圍,即是罹患「高血壓」。

若女性在懷孕前或懷孕20週前就被檢查出高血壓症狀,指的就是「慢性高血壓」。

蕭國明醫師表示,多數有慢性高血壓的女性,仍能順利懷孕及度過整個孕程。但若沒有保持血壓穩定,會比一般孕婦更容易併發相關症狀,如子癇前症、子癇症、心血管疾病、早產等。

治療方式

慢性高血壓患者通常需要定期服用降血壓藥物及回診追蹤,以維持血壓平穩。

他提醒,如果發現懷孕,切忌自行停藥,應持續回診,並儘快告知醫師(婦產科和心臟內科),醫師會視孕婦狀態,評估是否需調整用藥。

照護方法

蕭國明醫師表示,慢性高血壓的孕婦應以低鹽(低鈉)飲食為主。平日也應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頭部、手腳著涼而引起末梢血管收縮,促使心跳加速或冠狀動脈痙攣,造成高血壓症狀。

另外,他建議,孕婦每天測量和記錄血壓數值變化,產檢時可供醫師參考。同時亦關注任何大小症狀(如猛烈頭痛、耳鳴、心跳加速等),一有不對勁,則應儘快就醫檢查較佳。 

孕婦 低血壓

低血壓.注意姿勢多休息

若孕婦血壓的收縮壓低於10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即是有低血壓症狀。相較於高血壓,其實孕婦發生低血壓的機率並不低。

蕭國明醫師說明,主因在於孕婦的體重上升、血流量增多(約40%),連帶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加上血液擴張、彈性變差,回流狀況並不好,進而易導致低血壓。

此外,如果孕婦突然轉換姿勢或長時間維持同姿勢,也可能出現末梢微麻、頭昏、暈眩、難以平衡的「生理性低血壓」症狀。

有輕微低血壓的孕婦偶有不舒服的狀況,但不太會影響胎兒。除非低血壓嚴重影響母體血液循環狀態,使胎兒無法從母體獲取氧氣和營養,就會有發育不良的可能性。

治療方式

大多數有低血壓的孕婦無明顯症狀,通常只要定期產檢追蹤,不太需要藥物的治療。若狀況較嚴重(時常頭暈等),甚至影響生活,醫師才會評估是否開立升壓類藥物給孕婦服用。

照護方法

有低血壓的孕婦,行動放慢,避免長時間保持同姿勢以及易造成暈眩的動作,以減少症狀發生機會。另外,若有任何不適,儘可能多休息。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孕媽咪必看!2大高危險妊娠飲食建議
「子癇前症」為孕婦死因前三名!高齡、高血壓、肥胖都可能是高危險群
台灣去年孕產婦死亡人數高達22人,高齡、肥胖、多胞胎為生產死亡三大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