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開阻礙思考的絆腳石
小文正開始學習握筆寫字,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有些問題不斷反覆出現,如老是忘了加上某個筆劃,或同一個字練習再久都會忘記怎麼寫,這不僅讓媽媽開始擔心小文是不是智能低下,但小文其他方面的表現又無任何異常,甚至在數學的演算上有良好的表現,經由老師的建議,媽咪帶小文到心智發展科檢查,才發現原來小文有「書寫障礙」……
具體學習行為後才有明顯表現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心智科主治醫師吳貞瑩表示,顧名思義,「學習障礙」是指學習知識性、學科性知識的過程中產生障礙,一般是在入小學後,有這類教育訓練時才明顯表現。雖然目前部分私立幼稚園已經開始教數學及國字,但一般不會要求學齡前孩子一定要會算數學、寫國字、閱讀書籍,因此,學齡前的孩子即使不會寫國字、算數或閱讀書籍,仍不會診斷他為學習障礙。吳貞瑩醫師進一步指出,學習障礙的特徵是智力正常,但是某個特定項目(如數學概念、國字書寫、閱讀文章)的學習成就低下,和同年齡孩子相比落後許多。每個人都有長處與弱勢之處,但若某個特定項目的學習成就明顯落後於一般人的標準常模,且已明顯嚴重干擾到生活,就可能會判定有該項的學習障礙,「這不算是智能有問題,只能說是孩子不擅長這個項目,且能力比一般同年齡的孩子還要弱」吳貞瑩這麼說。
學習障礙.埋沒表現
過去還未有「學習障礙」這個名詞出現時,當孩子在特定項目表現低下,往往就會被大人定義為「不努力、不用心」,甚至會以較嚴厲的口吻指責他是「笨蛋」,不過在「學習障礙」這個名詞出現後,已顛覆了這個傳統的思維。學習障礙的孩子智力正常,因此,除了障礙的那個區塊,其他能力是好的。以書寫障礙為例,孩子可能寫字常常出錯或甚至完全寫不出來,導致國語分數低落;但是只要用講的或是畫畫,卻能有非常具創意的表現。過去父母可能單純認為孩子能力差,更不會利用其他方式引導他表達,因此埋沒了孩子可貴的創造力。吳貞瑩醫師表示,由現在心智科日增的門診人數來看,家長多半已有「學習障礙」的觀念,也會尋求資源協助來提升孩子較低落的表現,學校也較會注意孩子的困難並給予必要的資源。各項學習障礙都是孩子學習路上的絆腳石,宛如上帝對孩子的大腦開了個玩笑,以至於在輸入或輸出的過程中產生困難,在談創意、發揮創造力的今天,各項輸入、輸出的任一連結出現問題,都無法讓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獲得發揮,但若有父母的悉心觀察及學校特教資源的協助,即可助孩子搬開絆腳石。一旦經由學校或醫院鑑定確認為學習障礙後,視其程度,學校會為他安排特別的教學課程,吳貞瑩醫師指出,現在許多的學校都有「特教組」及特教老師,他們會依孩子的狀況安排鑑定並給予適當的協助。
各種學習障礙名稱與特徵
閱讀障礙:認字或閱讀理解方面困難,閱讀速度很慢且常常發生錯誤,容易認錯字或字義混淆,常有跳行跳字的現象。聽的能力比讀的能力好。
書寫障礙:拼寫注音或書寫國字有困難,筆畫很難辨認或者句子不完整。寫字和寫作困難,口語表達要比書寫表達還好。
數學障礙:無法了解數字的概念、無法心算、需用手指或實務操作才能計算。運算能力、數學概念、數學問題解決等能力差。
學習障礙.有跡可循
在學齡前較少有正式的學習行為,因此,即使有學習障礙也無從展現,但吳貞瑩醫師表示,仍有些特點能評斷其未來是否可能出現學習障礙,要特別留意的是,具備這些特點並非百分之百會有學習障礙,而是未來「可能」會有學習障礙。另外,若是孩子從未受過該能力的訓練,其行為能力不佳,便不能判定為有障礙;如孩子從來沒有學習過拿筷子,而拿不好筷子,自然不能說他的精細動作不佳。
吳貞瑩醫師提出下列三項特徵供父母觀察:
1. 手眼協調不佳
當孩子到了幼稚園大班時,在操作手眼協調的玩具仍會發生「對不到」的情況,或是畫不好簡單的正方形、三角形,那他的手眼協調性可能有問題,日後可能會有書寫障礙,但吳貞瑩醫師表示,這只是部分的關連性,僅提供部分線索供父母參考。但實際上,即使沒有書寫障礙的可能,到了幼稚園大班仍無法將東西對齊,也應該加強訓練。
2. 區辨力不佳
若是孩子在仿疊積木有困難,或是仿畫簡單圖形有困難,有可能其視覺的區辨力不佳,未來學習複雜的國字時,也有可能無法區辨每個字的形狀。積木是學齡前幼兒最好的玩具,不僅可展現其創造力之外,也能訓練精細動作、手眼協調能力。
3. 數量概念不佳
雖然不要求幼稚園孩子要會算數學,但是若基本的數量概念都不會(如點數積木、用手指或積木簡單算數),上小學之後,加減法的運算當然也會有困難。 除了上述的細節外,各種障礙均有跡象可循,端看父母是否悉心觀察孩子的表現,建議父母從小多方面仔細觀察,並給予較弱的方向加強訓練,以補不足。
搬開絆腳石.發揮創造力
吳貞瑩醫師表示,所謂「障礙」是指能力較差,經由更多的訓練和學習方能改善,但並非能提升該能力至良好,而是「改善」,至少不會因為此能力的低下而對孩子的學習之路造成影響,因此,當孩子在學齡前期,父母已發現他在某項動作或輸出上有特別的困難,即可針對該項給予特別的練習和刺激。吳貞瑩醫師指出,每項障礙均有其「切點」,當各項能力表現均落於正常範圍之中,唯獨這項能力表現不佳,就有可能是「學習障礙」,而非一般人口中的「大雞晚啼」了!學習障礙無疑是孩子思考的絆腳石,在資訊爆炸的今天,多數父母有幸獲得這個資訊,才不致誤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不會說話、不聰明,若能加強孩子有障礙的學習項目,或是聽從專家建議進行補救,相信藉由他人適當的協助下,自然能夠將腦袋的想法表達出來,那麼,要像湯姆克魯斯一樣,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絕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