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s call in】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發生原因
疱疹性齒齦口腔炎為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所引起。此為很常見的病毒,大約90%的人在兒童時期都有感染過,感染後會躲在人體的神經節中,等待機會再復發。病毒感染後平均潛伏期是7天,傳染途徑是直接接觸到有傳染力的唾液或口腔黏液,如親吻、餵食或共用茶杯均可能造成他人感染。
大人若單純疱疹正在發作,會出現嘴唇或口腔潰瘍等症狀。此時,如親吻小孩及用餐時使用自己的筷子、湯匙,又邊吃邊餵食孩童,都很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小孩;即使無症狀感染者的唾液也具有傳染力。
感染後症狀
受感染後的症狀,包括發高燒、口腔劇痛、流口水、口咽舌處潰瘍、無法進食、脫水、口腔惡臭及頭頸部淋巴腺腫大;此外,病童的牙齦會出現紅腫、潰瘍現象,輕輕碰觸即流血。一般來說,潰瘍在12〜14天左右會癒合,並不會留下疤痕。另外,許多嬰幼兒習慣將手指放入嘴內,因而導致病童的手指長有水泡及發生潰瘍,稱為疱疹性指頭炎,家長也須多加留意。
治療方式
罹患原發性齒齦口腔炎時,醫師通常會給予鎮痛、退燒藥,但面對少許症狀嚴重的病人,在發病72小時內服用口服抗疱疹病毒的特效藥,可縮短發燒天數與疾病嚴重度,以減短病程。若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發生在免疫不全的患者或新生兒身上,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須住院使用抗疱疹病毒藥物治療。
受感染後日常照護
讓幼童儘量維持與平時一般的進食量,牛奶、冰淇淋、布丁、果凍、果汁、奶昔、口服電解質液等冰涼流質食物都可嘗試,並鼓勵幼童補充水分。若出現嚴重拒食、眼淚與尿液變少等脫水症狀,需再請醫師評估是否有住院治療的必要性。
初次感染單純疱疹病毒的患者,通常病毒會潛隱於神經節之中,待幼童抵抗力下降時,即會再度發作,稱為「疱疹唇炎」,其症狀較原發性輕微,但易傳染給沒有感染過的幼兒。平常應做到仔細洗手,避免接觸病人的病灶部位,是預防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的方法。
紀鑫醫師
現任/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研究員
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