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篇】2~6歲多體驗&練習‧強化手眼能力
2~3歲
大部分的孩子已經能夠獨立走得很穩,甚至可以快步走路或小跑步。愈來愈有生活認知概念,視覺和手部動作的搭配更靈活,因而能做出更精準且精細的手眼協調動作。
1.更懂得如何運用、變化手指和手掌的力量,如:轉開瓶蓋、幫玩具上緊發條。
2.玩積木時,至少可以堆疊6塊以上。
3.具有對準的能力(視覺與手部的搭配),可玩串珠遊戲、撲滿遊戲(把10元硬幣對準投錢孔),也可練習自行穿著襪子和鞋子(魔鬼氈款,非鞋帶)。
4.延續對餐具的興趣,除了湯匙、水杯之外,孩子開始練習使用小叉子、普通水杯(不含吸管),通常快3歲時就能熟練。
5.孩子的手部動作更穩定,父母不妨準備易撕包裝袋、好剝皮的水果(如:香蕉),讓他多練習手指細動作。
6.在安全前提下,可讓孩子嘗試使用剪刀。通常2歲以上孩子可在紙上剪斷一刀,但3歲後才能執行連續剪紙的動作。
7.喜歡球類遊戲,但僅止於粗略地丟出球,且無法準確控制丟出的距離及方向。
3~4歲
在反覆的嘗試與練習之下,通常3~6歲的孩子,在許多手眼協調的相關動作上,會愈來愈精熟,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嘗試於錯誤中學習到正確的動作技巧」,漸漸不需每件事都要父母帶著做。
1.剪刀的使用上,孩子可以自行在紙上剪出直線、弧線。
2.運筆更熟練,知道怎麼控制手部肌肉,進而穩定操作。
3.對「著色」這件事有興趣,儘可能會在圖案框內著色,不太會超出範圍。
4.可以嘗試用筆,走紙上迷宮,而不太偏離路線。
5.會模仿大人畫圖的動作(仿畫),畫出簡單的圖案,如:圓形、十字架。
6.外出回家後,能夠自行脫掉較寬鬆的衣褲,甚至可自己打開鈕扣款式的襯衫(但無法扣上)。
7.喜歡球類遊戲,除了丟球,也對球產生目標性,知道要接下對方丟過來的球。
4~5歲
延續3歲後的動作,孩子不但更熟練,也能變化出較複雜的內容。
1.可以自行穿著衣服,例如對準襯衫上的孔洞、扣上鈕扣。
2.仿畫的圖案類型增加,如:正方形、三角形、斜線、斜角等。
3.可以做出組合式的黏土塑形,如:用不同長短的黏土條,做出房子圖案。
4.能夠玩更複雜圖案的紙上連連看和迷宮。
5.喜歡玩摺紙遊戲,不會只是胡亂折,而是可以「角對角」對折,頂多僅有1公分落差。
6.在球類遊戲上,開始懂得如何拍球,但只能拍2~3下左右。
5~6歲
日常生活上,幾乎已逐漸接近成人節奏,執行手眼協調動作的速度、流暢度都進步不少。
1.手部細動作更熟練。舉例來說,在桌上放一堆硬幣,孩子可以單隻手撿起一個個硬幣,每撿起一個,先握在手掌中,再繼續用手指撿硬幣,直到拿不了為止。此外,也能對著飲料販賣機的投錢孔,精準投入適合的硬幣
2.孩子可以開始練習拿筷子,通常6歲左右可以熟練。
3.建議透過穿線板遊戲,讓孩子多練習細動作,如:打平結。
4.喜歡玩球類遊戲,不只是丟球,也能接球、連續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