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公布「106年夏季飲冰品-現場調製飲料冰品販賣業」稽查抽驗結果
天熱高溫,許多人習慣來杯冰品或冷飲,消暑解渴,食藥署公布「106年夏季飲冰品稽查抽驗專案」,結果發現,竟有多家知名手搖杯名店違規,並非珍珠、椰果含有違法添加物,而是冰塊不乾淨,大腸桿菌超標。
天熱高溫,許多人習慣來杯冰品或冷飲,消暑解渴,食藥署公布「106年夏季飲冰品稽查抽驗專案」,結果發現,竟有多家知名手搖杯名店違規,並非珍珠、椰果含有違法添加物,而是冰塊不乾淨,大腸桿菌超標。
冰塊出包的違規飲料店名單,包括新北市新店「清玉」(津玉茶飲棧)、台東市「85度C」(中華一路)、新竹縣「兔子兔子」(竹北三民店)、苗栗縣「陽光甜品屋」(玉清店)、台中市「台灣第一味」(公館店)、台中市「熊好喝」(北屯區)、嘉義縣「台灣第一味」(朴子七路)、嘉義縣「古早味清涼冰品店」、高雄市「85度C」(旗山店)。
另有一起為茶飲出問題,桃園市「茶飲小棧」,烏龍茶違規,同樣也是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大腸桿菌等檢驗結果超標。
食藥署於106年5月至8月期間要求各縣市衛生局執行「106年夏季飲冰品稽查抽驗專案」,稽查重點為,現調飲料冰品販賣業,抽驗飲冰品及相關原料。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表示,這次共計查核336家業者,其中查獲14家連鎖飲料店未符合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不合格率4.2%),另抽驗419件飲冰品及相關原料,其中 10件抽驗結果未符合相關規定(不合格率2.4%)。
劉芳銘表示,以往冰品飲料專案稽查,大多是配料有問題,例如,珍珠、椰果添加了過多防腐劑、食品添加物,經過輔導後,今年稽查結果顯示,配料全過關,令人意外的是,冰塊卻出包。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冰塊如果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大腸桿菌等指數超標,整杯飲料都會受到污染,一旦抵抗力差一點,就會拉肚子。劉芳銘指出,冰塊容易被污染,後續將輔導業者,必須妥善處理冰塊,至於違規業者,移請轄區衛生局處理,依照食安法,開罰三萬至三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