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母子鬼門關前走一遭.冷凍療法讓寶寶活下來
36歲的孕婦吳小姐因嚴重車禍,一度失去呼吸心跳,被送至急診室時,為了保住母親及胎兒,台北馬偕緊急動員急診醫學科、外傷科、婦產科、麻醉科及兒科等20名醫師,緊急在成人急救室施行剖腹產,在20分鐘內,取出寶寶,並立用中低溫療法,讓寶寶保住性命,並降低腦部損傷。
棉花棒與母親的第一次接觸。
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表示,該名寶寶出生時,全身沒有活動力,也不會哭,兒童醫院醫師立即插管,轉送至加護病房,歷經三天中度低溫療法,才保住生命。
許瓊心指出,中度低溫療法係將特殊毯子包裹寶寶,溫度控制在攝氏33.5~34.5度,逐漸回溫後再觀察孩子的情況。小男孩生命力很強,六天後便轉出加護病房,陸續在新生兒病房進行餵食和手腳活動訓練。
低溫療法適用於危急個案,減少患者因為缺血缺氧所引起腦部損傷,並提高存活率。許瓊心說,低溫療法可以降低心跳速度,讓新陳代謝變得更慢,只可惜健保並未給付耗材。
為此,馬偕兒童醫院多年前由楊育正前院長設立「低溫療法基金」,針對接受低溫療法個案,均予以全額補助兩萬多元的耗材費用,以減少家庭的醫療費用負擔,今年已經補助三例,去年則有六例。
吳小姐的先生回想此一事件,仍心有餘悸,他指出,當初接到電話趕到醫院急診室時,看到一名新生兒從成人急救室用保溫箱給推了出來,後面護理人員用跑的,跟著後面,神情緊張,讓他感受到情況比想像中還要危急。
吳小姐先生綽號為「火柴棒」,她自稱「仙女棒」,懷孕時,兩人將寶寶取了「棉花棒」的外號。由於「棉花棒」為早產兒,體重低於正常寶寶,住院期間,醫療團隊護理師阿姨們輪流呵護著他,並訓練他吸吮能力,唯一心願就是將「棉花棒養成棉花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