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生產> 【即時新聞】一個都不能少!產科醫師大考驗:雙胞胎間輸血症候群

【即時新聞】一個都不能少!產科醫師大考驗:雙胞胎間輸血症候群

懷了雙胞胎,雙重喜悅,但孕婦可能也得承擔更多的風險, 31歲許小姐在妊娠20週產檢時,被診斷出「雙胞胎間輸血症候群」,二個胎兒因臍帶供應量不平衡,大寶羊水過多,出現胎兒水腫,小寶則羊水太少,體重偏小,恐有致死危險。

陳震宇說,「產檢真的很重要」,只要能在產前檢查時發現胎兒異常,進行適當治療與追蹤,就能夠減少悲劇的發生。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部高危險妊娠科主任陳震宇表示,同卵雙胞胎胚胎發育過程中,因胎盤血管相通,造成羊水供應失衡,發生「雙胞胎間輸血症候群」機率為10%至15%,嚴重者死亡率達九成,存活下來的胎兒約五成神經學表現異常。

「胎兒也是一位病人」陳震宇說,近年來少子化與產婦高齡化,不孕症機會增加,突顯胎兒治療的迫切性與重要性,即使是雙胞胎,也一個都不能少,寶寶還在子宮內,醫師就必須來一場「搶救胎兒大作戰」。

陳震宇指出,以往遇到此類情況,腹中胎兒不是「被犧牲」就是「提早出生成為早產兒」,近年來治療進步,挽救了不少小生命,讓媽媽不再承受「救誰、捨誰」的沈重壓力。 

以許小姐為例,在妊娠21週時,在她肚皮上注射麻醉針,切開3mm的小洞,將胎兒鏡放入子宮內,在胎兒鏡下,透過雷射電燒,阻斷了胎盤間血管相通之處,大小胎兒獲得平衡的血液來源,提高胎兒存活率,並減少神經學併發症,妊娠35週時平安產下一對女寶寶。

陳震宇表示,胎兒發生先天性異常的機會約為3%,除了雙胞胎輸血症候群之外,胎兒治療也常用在治療肺積水或泌尿道阻塞、胎兒貧血、先天性橫膈膜疝氣、先天性尾骨腫瘤及脊椎脊膜膨出等疾病。 

陳震宇說,「產檢真的很重要」,只要能在產前檢查時發現胎兒異常,進行適當治療與追蹤,就能夠減少悲劇的發生。孩子生的好,個個都是寶,母子均安,才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