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避免乳癌轉移?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乳癌患者常陷入兩難
X小姐48歲,作息正常,日前洗澡時意外摸到左乳內側長出一顆1.5公分硬塊,至乳房外科檢查診治,確診為第二期乳癌,切除腫瘤及淋巴結後,醫師建議她接受放療,但放療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如果不做,又會提高復發機率,這令她陷入兩難。
張東杰說,國外研究顯示,乳癌放射治療可能增加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每增加1 Gy(照射劑量單位)的照射,每年就相對增加7.4%的冠狀動脈疾病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主任張東杰指出,對於乳癌患者來說,放療一直是難以取捨的治療,稍有不慎,就可能傷心、傷肺,尤其左側乳癌患者,更容易因為放療而引發心血管疾病風險。
張東杰說,國外研究顯示,乳癌放射治療可能增加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每增加1 Gy(照射劑量單位)的照射,每年就相對增加7.4%的冠狀動脈疾病風險。
事實上,讓乳癌患者「傷心」的治療,並非只有放療,晚期乳癌患者經常使用化療藥物「小紅莓」,以及標靶藥物「賀癌平」,來降低遠端器官的復發風險,但兩者卻都有著心臟毒性。
為了降低放療對於心血管的傷害,在醫師建議下,她接受,總共接受了質子治療共20次,過程中並未出現任何的嚴重副作用,僅治療最後一周照射部位皮膚發炎發紅,治療結束後一周,因衣物的摩擦而導致乳頭破皮,經醫師處理後,就恢復正常。
張東杰指出,由於放療可有效降低乳癌局部復發的風險,與沒有化療相較,可減少三分之一機率,但做了之後,又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讓病人陷入兩難,現在透過質子治療,可免傷及無辜,不致影響正常組織,甚至可以做到零輻射劑量。
適合質子治療的乳癌病患,包括年輕乳癌病患、局部晚期乳癌,左側乳癌(特別適合靠近心臟一邊的乳癌)、腫瘤位於內側或下胸壁或內乳淋巴結轉移,以及乳房重建患者胸部內有永久植入,心肺臟功能差或使用心臟毒性藥物治療過的高風險患者等。
張東杰表示,質子治療的唯一缺點為治療後短期內的皮膚症狀,例如X小姐乳房附近皮膚就破皮發紅,但只要隔一段時間過去,皮膚症狀就會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