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焦點議題】孕婦缺鐵.恐致胎兒腦部缺氧

【焦點議題】孕婦缺鐵.恐致胎兒腦部缺氧

現代人普遍飲食不虞匱乏,但不同人的飲食與生理狀況,都可能影響某些重點營養素在體內的需求量,因而也可能會有所不足,孕期飲食攝取更應重視胎兒生長發育,適時補充所需營養。


如果孕婦鐵質攝取不足,將影響造血及循環作用,進而可能造成胎兒腦部氧氣不足

懷孕初期,女性正面臨生理狀態大改變,且往後大家所認知的胎兒,此時正從小小的胚胎開始,逐步發展出神經管、頭部、身體、手腳、器官等組織。有鑑於此,最好從第一孕期開始,就補充多元的營養,如葉酸、鎂、鋅、碘、維生素D、E、C、B6、B12等皆是。

以葉酸和碘為例,葉酸是協助胎兒發展神經管的重要元素,碘除了可組成甲狀腺激素,還能幫助體內蛋白質合成,促進身體組織發育。因此,針對這類營養素,孕媽咪需要比一般成人還要多攝取量。

維生素B6、B12能提供人體充足的血紅素,與生理發育同樣密不可分;但由於其營養素大多來自於動物性食材,如肉類、奶類、蛋,因此吃全素的孕媽咪更容易缺乏。一般在考量母體和胎兒的健康下,建議先以蛋奶素的飲食內容為優先較佳。 

隨著進入第二孕期,孕媽咪也比較能夠適應懷孕的狀態,之前初期容易發生的孕吐不適等等,都會有所改善;整體而言,可說是懷孕最舒服和穩定的時候。

然而,胎兒從中期開始,發育速度更快,手腳愈來愈長、身體也愈長愈大;由於孕媽咪需要承擔雙人的生理運作,針對某些營養素,此時母體和胎兒需要的攝取量,會比初期還要多一些,如此才能幫助維持當下到後期、甚至產前的狀態。

如維生素B1,有助於維持孕媽咪體內神經、心臟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維生素B2可促進紅血球形成,維持神經系統運作;菸鹼素亦有助於維持神經作用的穩定。倘若孕媽咪缺乏這三種維生素,再加上胎兒日益長大對母體產生的壓迫感,很容易會導致下肢水腫或麻木、神經炎、心臟擴大、消化不良、口角炎、舌炎、情緒躁動不安等症狀。

面臨到懷孕的第三個時期,胎兒已逐漸長大成形,對孕媽咪來說,著實增加不少甜蜜的負擔;且這份負擔,不但促使準媽媽的不舒服再度出現,甚至還可能因為壓迫到母體生理構造而產生較嚴重的症狀。 

相關資料指出,台灣女性普遍缺鐵,加上懷孕時母體的血容量增加(包含需輸送血液給胎兒),因此到了後期,很容易有缺鐵的狀況,輕者疲勞,嚴重者還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症狀。

從胎兒方面來看,如果孕媽咪鐵不足,將影響造血及循環作用,進而可能造成胎兒腦部氧氣不足。此外,此時的胎兒骨骼、皮膚已趨於成形、視覺也進展到某階段,這兩項發展都需要維生素A的幫忙,因而母體內容易有此營養素不足的狀況。因此,當母體本身缺乏維生素A,長時間下,胎兒視力可能會有所影響,骨骼、皮膚出現病變的機率可能提高,因而建議適量補充;但也要注意,也別攝取過量,以免加強不成,反影響胎兒。


文/《媽媽寶寶》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