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為重回職場做好準備 親餵如何轉瓶餵

為重回職場做好準備 親餵如何轉瓶餵

媽媽親餵母乳是最好的方式,可是,當媽媽回到職場自然無法再親餵寶寶,寶寶就得用奶瓶喝奶。然而,習慣了媽媽親餵的寶寶對奶瓶通常會很抗拒,甚至有些寶寶會大哭不吃,餓了一天就是要等到媽媽回家。這樣的情景實在令人鼻酸,該如何讓寶寶接受奶瓶?寶寶喝得太少,會不會不夠營養?其實,如果有重回職場的計畫,媽媽就必須掌握從親餵轉為瓶餵的技巧,才能避免寶寶不吃的困擾。

新手媽媽擔心寶寶會「乳頭混淆」,出生後多會選擇直接讓寶寶吸吮乳房的方式親餵寶寶。親餵是最自然的方式,而且好處多多,只要過了磨合期,媽媽和寶寶找到彼此最契合的點,相信雙方都會愛上親餵母乳的甜蜜時光。

寶寶不愛奶瓶的原因

許多媽媽在產假結束後就得回到職場,習慣了媽媽親餵的寶寶,突然要轉換成用奶瓶喝奶,再也不能和媽媽有緊密的肌膚接觸,加上用奶嘴喝奶不用太費力就能喝到奶水,讓習慣需要費力吸吮媽媽乳頭才能喝到母乳的寶寶,特別容易嗆奶,也因而增加了寶寶對使用奶瓶奶嘴喝奶的恐懼感,這些因素加總起來,都會使親餵轉為瓶餵的過程變得困難重重。尤其若是寶寶的個性比較堅持,餓上一整天或是大哭好幾天,不肯乖乖用奶瓶喝奶,也是常有的狀況。

親餵或瓶餵各有好處與限制

到底瓶餵好,還是親餵好?如果一開始就選擇瓶餵,是不是就能避免轉換過程的困擾?國泰綜合醫院嬰兒室護理師蔡瑞芸認為,不論用什麼,親餵或是瓶餵,只要寶寶喝到母乳就是好方法。有些媽媽一開始就選擇瓶餵方式,定時將母乳擠出來,讓爸爸負責餵奶,這種方式讓媽媽可以有時間休息,爸爸也可以參與育兒的照護工作。不過,由於瓶餵比較容易喝到奶水,一開始就用瓶餵的寶寶,日後要轉成親餵的困難度反而比較高。

瓶餵轉親餵 困難度較高

蔡瑞芸護理師表示:「當寶寶吸吮媽媽乳頭時,奶陣一來就會有噴乳反射,習慣用奶瓶喝奶的寶寶,當噴乳反射作用時,就容易嗆奶,因而會不肯吸吮媽媽的乳頭。」例如早產兒必須住在保溫箱,等到能離開保溫箱跟爸媽回家之後,已經習慣了用奶嘴喝奶,要轉為親餵就比較困難了,這時候,媽媽更需要家人的支持。

臨床上,會發生乳頭混淆的情況,通常是因為媽媽有乳頭凹陷、乳頭太大,造成寶寶吸吮困難,寶寶才會抗拒吸吮媽媽的乳頭。若媽媽的乳頭狀況正常,只要多嘗試,還是可以成功轉為親餵。不過,如果寶寶不肯吸,媽媽也不要勉強,畢竟只要寶寶喝到母乳才是重點。

滿月之後即可開始訓練

至於有計畫重回職場的媽媽,想要轉為瓶餵,一定要及早開始,讓寶寶有足夠的時間適應不同的喝奶方式。蔡瑞芸護理師表示,在計畫完全轉為瓶餵的前兩週,就必須開始轉換過程。「常見許多媽媽等到要上班的前一週或前幾天,突然完全改為瓶餵,因為寶寶沒有足夠的時間適應不同的哺餵方式,必然會有強烈的抗拒反應。所以,建議媽媽在滿月之後,就可以開始採取瓶餵和親餵交替的方式,讓寶寶慢慢接受。」

採取漸進方式逐步轉換

除了必須給寶寶充裕的時間慢慢適應之外,蔡瑞芸護理師提醒媽媽,剛開始轉換時,要注意採取漸進的方式,從一天一次瓶餵慢慢增加到兩餐瓶餵,或是調整為白天瓶餵,晚上親餵的方式,避免一開始就突然完全改成瓶餵。此外,改用奶瓶時,建議由家人來餵奶,以免寶寶聞到媽媽身上的味道,而拒絕用奶瓶喝奶。

轉換過程中,建議由家人來餵奶,以免寶寶聞到媽媽身上的味道,而拒絕用奶瓶喝奶。

掌握瓶餵的細節

使用奶瓶奶嘴和吸吮乳房比起來,親餵時寶寶較能掌握主動權,可以自己調整含乳的角度和吸吮的速度。但是,用奶瓶時,寶寶變得只能被動的等著奶嘴放進嘴裡,所以,照顧者更要注意幫寶寶調整奶嘴的角度,寶寶才能順利的喝到奶水。蔡瑞芸護理師表示,當寶寶大哭不肯喝奶時,務必確認以下幾點:
1. 奶嘴必須在寶寶舌頭上方:當寶寶躺下時舌頭會捲起來,若奶嘴在寶寶的舌頭下方,寶寶就無法順利吸吮。
2. 奶嘴要放得夠深:原理和寶寶吸吮媽媽乳房相同,寶寶必須能含住至少2/3的奶嘴,吸吮的力量才足夠讓奶水順利流出來。
3. 奶水必須充滿整個奶嘴:常見媽媽因為擔心寶寶嗆著,餵奶時,奶瓶的角度不夠高,使得寶寶在喝奶時也同時吸入了大量空氣。正確的角度應該是讓整個奶瓶和寶寶的嘴巴呈45度角,並讓奶水充滿整個奶嘴頭。

選擇合適的奶嘴尺寸

奶嘴有分不同的尺寸大小,就連奶嘴洞也有不同的類型之分,例如圓洞、十字洞、Y字洞等。蔡瑞芸護理師表示,常有媽媽覺得寶寶喝的速度很慢,就想要給寶寶換大一點的奶嘴孔,或是直接把奶嘴孔剪大,這麼做,反而使得寶寶容易吸入過多的奶量而嗆奶。她建議4個月大以前,應該使用小圓洞,十字洞較適合在4個月大以後使用;若是兔唇寶寶則建議使用Y字洞。

注意母乳回溫的方式

習慣了喝新鮮的母乳,有些寶寶對於冷凍母乳會抗拒。蔡瑞芸護理師提醒媽媽應該在前一天就先將隔天要餵的母乳冷藏回溫,避免直接將冷凍母乳加熱餵寶寶。寶寶要喝奶之前,再將冷藏解凍後的母乳倒入奶瓶,以45℃溫水隔水加熱後再給寶寶喝。此外,須注意加熱的溫度過高,會破壞母乳養分,因此,不建議用煮沸或微波加熱的方式處理母乳。

由於母乳在常溫下容易滋生細菌,回溫後應在2個小時內喝完,因此,每次只要倒出寶寶一餐要喝的量加熱即可。如果寶寶沒喝完,可將剩下的母乳加入洗澡水或製成母乳皂給寶寶洗澡用,可滋養寶寶肌膚。但應避免隔餐加熱後再給寶寶喝。

寶寶不吃或吃得少時的處置

如果媽媽因故需要立即轉成瓶餵,由於寶寶還未做好心理準備,難免會碰到有些寶寶適應不良,大哭幾天或餓上一整天不肯喝奶的情況,這時候,媽媽該怎麼辦才好?蔡瑞芸護理師表示,媽媽無法親餵的情況之下,寶寶勢必得接受奶瓶,所以,一旦做了決定就不能妥協。可以嘗試選用仿母乳的哺餵工具,提高寶寶的接受度。

至於寶寶少吃了一兩餐,會不會營養不良?蔡瑞芸護理師提醒媽媽注意觀察寶寶的活動力,如果寶寶會大哭、體溫正常(介於36.5度~37.5度)、每天的便便和尿量正常,則無需擔心。反之,若寶寶有嗜睡、低體溫(36.5度以下)、肌肉張力差(將寶寶的手舉起來之後,寶寶的手會無力的放下來),可能是低血糖現象,應趕緊就醫。

狀況題解

Q.如何刺激母乳持續分泌?

A.沒有寶寶持續刺激乳房,媽媽就必須定時擠奶,幫助乳房排空,才能避免發生乳腺炎或是退奶的狀況。只要乳房沒有硬塊、紅腫熱痛現象,可以使用吸乳器或手擠乳的方式,每隔3~4小時擠乳一次,每次單邊擠乳15分鐘,就能順利維持奶量。

Q.如何判斷奶嘴的流速是否適合?

A.蔡瑞芸護理師提供媽媽小撇步:將奶嘴的方向朝下以觀察奶水流出的速度,若奶水是一滴一滴的滴出來,就是最適合寶寶的流速。如果奶水滴出來的速度太慢,或是完全滴不出來,寶寶吸吮的時候就必須更費力,對於新生寶寶來說會增加喝奶的困難度,另外,若流出的速度太快、流量太大,寶寶就容易嗆奶,因此,奶嘴孔過大或過小,都會使寶寶產生抗拒。

媽媽將奶瓶奶嘴朝下,觀察奶水流出的速度,若奶水是一滴一滴的滴出來,就是最適合寶寶的流速。

Q.如何知道寶寶一餐要喝多少的奶量?

A.親餵轉成瓶餵之後,該如何判斷寶寶一餐的奶量?蔡瑞芸護理師表示,若根據寶寶出生天數、體重、胃容量變化來計算寶寶需要的奶量,在3個月大以前,寶寶一天需要喝6~8餐,出生後第1週,一餐奶量約為30c.c.~50c.c.,滿月之後則約為80c.c.~90c.c.。轉成瓶餵之後,建議媽媽採取定時定量的哺餵原則,每餐須間隔3~4小時,如果寶寶提早哭了想喝奶,可以增加下一餐的奶量,但每次增加以10c.c.~20c.c.為原則,滿月之前,一餐奶量不要超過150c.c.,一天增加的量不要超過40c.c.,以免撐大了寶寶的胃,養成大胃口寶寶。如果時間未到寶寶哭了,有可能是寶寶有吸吮的欲望,可給予安撫奶嘴,不一定哭了就是餓了。

使用奶瓶奶嘴須注意材質安全,且應每天消毒至少到寶寶6個月大之後。此外,奶瓶奶嘴建議至少3個月更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