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產、流產後4階段調理法
對於部分女性來說,成功受孕、孕育健康胎兒和順利分娩,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過程。
然而,在漫長的280天懷孕過程中,若面臨某些狀況,如:胚胎不健全、胎兒發育異常、胎兒窘迫等等,母體可能會啟動自然淘汰機制,甚至會導致流產、早產的發生。
認識小產
廣義來說,「小產」指的就是「流產」,其說法源自於中醫古籍。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婦科主任陳文娟說明,中醫相關理論有明確定義如下:妊娠未滿12週即流產為「胎墮」,在妊娠12~28週間流產則為「小產」。
她表示,若從西醫(婦產科)的角度來看,胎兒和母體都可能會導致小產發生;若從中醫(婦科)切入,則通常會認為母體的影響程度較大。
胎兒因素
若小產發生在12週前,則可能是胚胎問題;若超過12週而小產,則通常與胎兒發育異常(如:染色體、心臟結構等)有關。母體因素
如果女性本身有子宮相關問題(如:子宮先天發育不良)、慢性疾病、傳染病、免疫不全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或胎次過於密集、孕期曾受猛烈外力撞擊等,小產機率可能比一般健康孕婦較高。
而中醫學認為,無論母體是否有上述問題,只要母體本身「腎氣不足」,子宮環境就會不穩定,易促使「胎元不固」而小產。
小產的可能徵兆
陳文娟醫師提醒,若尚未懷胎足月的女性,發覺到自身出現疑似產兆的跡象,如:腰部非常痠痛、下腹部絞痛或緊繃、子宮收縮頻繁、有咖啡色分泌物(疑似出血)、明顯出血偏多或有血塊等,都建議儘快就醫檢查較佳。
可能類型與影響程度
依不同的小產狀況,可能會對母體造成輕、中、重度不等的影響。
‧ 輕度
若是屬於自然流產且有把積血、組織等排乾淨的小產狀態,沒有外力介入(如:手術),對母體傷害較小,通常較不會影響之後的懷孕。
‧ 中度
部分孕婦可能經醫師診斷,需採取藥物流產(如:RU486)。通常服藥後幾天,可能會有少量出血,只要多休息、定期回診,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若狀態未回復,不但出血量增加,甚至有明顯噁心、腹脹等不適,則需儘快回診,以免後續引發子宮內膜相關疾病。
‧ 重度
如果非不得已需採取「人工流產手術」,如:子宮內膜搔刮術、真空吸引術等,比起前2種狀況(自然、藥物),手術造成的小產,可能會對子宮內膜造成較大的傷害(如:子宮內膜沾黏)。
對女性傷害大
明代名醫薛己的著作《女科撮要》指出:「小產重於大產,蓋大產如慄熟自脫,小產如生採,破其皮殼,斷自根蒂,豈不重於大產?」陳文娟醫師說明,足月生產猶如「瓜熟蒂落」自然,但小產卻是「果實尚未成熟,就被強行採下」的狀況,反而會對母體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
因此,無論小產後是否有明顯異狀及不適,都應該比照一般產婦(甚至加強),在產後「坐月子」調理身體。
小產後坐月子4階段
如同坐月子般,也有人把小產後的調理過程稱為「坐小月子」。陳文娟醫師表示,由於女性小產後會耗損大量氣血,在照護方面,必須掌握「補腎氣」、「調肝血」、「調理衝任二脈」等原則。
而以這些原則為基礎,她建議,小產的調理可依以下4階段來進行,但藥方部分,則需先諮詢並經中醫師確診後,才可服用。
階段1:去瘀生新
一般生產後建議服用的生化湯,有去瘀生新的作用,即幫助調節子宮收縮、促進惡露排出等等。特別提醒,小產後若想服用生化湯,需先諮詢中醫師(天數、劑量)較佳;且生化湯僅適用於自然流產者,不適合採藥物或手術流產的女性。
她進一步說明,主因在於婦產科醫師大多會再開立「子宮收縮劑」給藥物或手術流產的女性,而子宮收縮劑的作用類似生化湯,所以不宜合併服用。
陳文娟醫師表示,通常小產後剛開始幾天,還處於密切觀察階段,因此會建議以婦產科醫師的醫囑為基準。若產婦主動尋求中醫方面的協助,除了生化湯之外,中醫師通常會優先開立能幫助產婦舒緩不適的平和藥方。
【藥方】失笑散
藥材:蒲黃、五靈脂。
作用:理氣、化瘀。
【藥方】當歸芍藥散
藥材:當歸、芍藥、川芎、茯苓、白朮、澤瀉。
作用:緩解收縮和腹痛、養血。
階段2:補氣養血
大約幾天後,等惡露逐漸排淨,就能開始適量補充具補氣血功效的食物和藥方,以促使子宮復舊至良好狀態。
陳文娟醫師補充,此階段的建議藥方為「加味聖愈湯」,但中醫師通常會以此方為基底,再參酌產婦是否有其他不適症狀,加減其他合適藥材,期望能幫助調理產婦的整體狀態。
【藥方】加味聖愈湯
藥材:熟地、白芍、川芎、人參、當歸、黃耆、杜仲、續斷、砂仁。
作用:補氣、養血。
加減方參考:如果產婦易口乾舌燥,則可能會微減當歸(易上火、化熱)的劑量,並加入適量的枸杞、紅棗等藥材。如果產婦需要補腎,則會考慮添加適量的杜仲、續斷等藥材。
階段3:健脾祛濕
此階段主要在於調理整個腸胃系統,使產婦的吸收能力逐漸恢復、變得更好,進而才能確實攝取到所需營養,幫助子宮復舊、體力回復。另外在孕程中,母體內會貯存、累積多餘的水分,因此在產後調理上,還要加上「祛濕」部分。
【藥方】加味四神湯
藥材:山藥、芡實、茯苓、蓮子、薏仁、白果、黨參。
作用:健脾、益腎、祛濕、補氣。
附註:陳文娟醫師補充,依產婦的臨床症狀,可適度調整階段2和3的調理順序,或兩階段藥方交替服用亦可,唯建議在醫囑下進行較佳。
階段4:益腎固筋骨
對產婦來說,「腰痠」也是很常見的問題。因此,在照護了子宮、脾胃等方面之後,接下來就需要「固筋骨」,以改善腰痠背痛等症狀。她表示,可透過攝取具益腎作用的食物和藥方,達到強筋健骨的效果。
【藥方】十全大補湯
藥材: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黃耆、肉桂。
作用:補氣血、益腎。
加減方參考:若想加強補腎,可加入適量的杜仲、續斷、補骨脂、何首烏、菟絲子、桑寄生等藥材。若腰痠症狀明顯,可添加適量鹿角霜。如果有掉髮、便祕等問題,則可適度添加何首烏。
產後食補料理推薦
對女性來說,小產「傷身又傷心」。因此,陳文娟醫師表示,產婦應避免長期陷入憂鬱的情緒中,最好儘早轉移注意力,回復平靜。唯有情緒穩定,再搭配合適的調理方式、食補內容,才有助於母體養肝血、舒肝氣。以下提供3道融入中藥材的料理,適合任何體質的產婦平日攝取,幫助恢復健康。
枸杞紅棗茶
材料:枸杞、紅棗,各3~5錢。
做法:先煮沸1,000~1,500c.c.開水,再放入所有藥材,以小火煮15分鐘,關火,待放涼後即可飲用。
作用:養血、安神、補肝腎。
補腎飲
材料:桑寄生、菟絲子,各3~5錢。
做法:先煮沸1,000~1,500c.c.開水,再放入所有藥材,以小火煮15分鐘,關火,待放涼後即可飲用。
作用:補腎、固筋骨、養肝,能改善產後腰痠症狀。
山藥紫米粥
材料:山藥50~100公克、紫米約150公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把紫米煮熟成粥(水與紫米的比例,可依個人口味自行調整),再放入山藥一起熬煮,數分鐘後再加入冰糖,待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作用:調養脾胃、補腎、補血益氣。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