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即時新聞】你常常衝動購物嗎?專家建議這樣做!

【即時新聞】你常常衝動購物嗎?專家建議這樣做!

三十多歲陳小姐從事業務工作,公司要求績效業績,工作壓力沉重,經常陷入緊張焦慮情緒,購物就成為她唯一的紓壓方法,手機、網路、電視等購物方式越來越簡便,一衝動就買了許多不必要的東西,連這波衛生紙搶購大戰,她也參與其中,家裡房間宛如倉庫。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門診經常可見衝動型購物個案,部分為躁鬱症患者,發病時情緒高昂,買起東西毫不手軟,有人買了昂貴的手機、名牌包包,大方送人,等收到帳單,才後悔莫及。
 
有人則屬於潛在性衝動控制障礙,只要情緒低落,或覺得憂鬱焦慮,就想要購物,但買太多,或是買了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囤積在家,就容易與家人或是另一半發生爭執。
 
楊聰財醫師說,曾收治過類似個案,心情不好就購物,享受下單的快感,但包裹紙箱寄至家裡時,卻懶得打開,就這樣東西一直堆著,另一半實在受不了,兩人吵架,最後才至身心科接受諮詢。
 
國人搶購衛生紙的瘋狂舉動,登上國際媒體,引起關注,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使得民眾出現這些「衝動性購買」的消費行為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諮商心理師沈孟筑提出了四大原因。

首先為「從眾效應」,個人受到團體的影響,對自己原有的觀點、判斷和行為,產生懷疑並改變,因此跟隨大多數人的行為,當所有媒體報導大多數人都在搶購衛生紙時,自己如果自己參與其中,就會產生「別人有,我沒有」的焦慮感。
 
其次為「從購物中獲得控制感」,沈孟筑諮商心理師說,有些人在生活中較少掌握充分的「控制」感,處於相對弱勢,此時透過購買行為,提振信心,「我有權力決定我要買的東西,並且是屬於我的東西。」從中獲得控制權並得到快樂。
 
第三為「老祖先遺留的儲存」習慣」,人類為了避冬與避免飢餓導致死亡,因而有儲存食物與所需物品的習慣,演化迄今,仍保有儲物的習慣,因此,傳出商品匱乏消息,就會引發衝動購物行為,先買再說。
 
最後為「損失厭惡」,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失去」常更加令人們難以忍受。為了減少因損失帶來的負向感受,而去購買商品。
 
如何避免衝動購物?沈孟筑諮商心理師建議,下單時務必保持冷靜,先想想家裡是否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平常應該選擇正確紓壓方式,運動或是看電影,不要讓購物成為快樂的泉源。

文/《媽媽寶寶》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