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小孩太有自己的想法,耳朵硬的固執派小孩,該如何收服呢?

小孩太有自己的想法,耳朵硬的固執派小孩,該如何收服呢?

孩子總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家長究竟該如何應對呢?若親子間發生意見不合的情況,又該怎麼辦呢?本篇邀請啟思早期教育中心創辦人徐瑜亭職能治療師,來與大家剖析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尊重孩子.提出家長認同選擇

孩子總會堅持自己要穿哪件衣服、拿哪個東西、玩哪個玩具或要做哪件事情,家長可以在衡量他的選擇是否會影響到安全性,再做後續的應對,例如在寒流來時,卻想穿無袖洋裝出門,建議家長以「同理心」再度詢問孩子的意願,因為有時孩子的堅持,僅僅是因為想自己做決定,不喜歡每次都由大人說了算,才為了反對而反對;抑或是,孩子只是單純想挑選漂亮的洋裝才要出門,家長此時可以說「媽咪知道妳想穿,但現在外面天氣很冷,妹妹想要加黃色毛衣或紅色外套呢?」家長透過提供自己認同的選擇,藉此讓孩子認為有自己決定的權利,以免孩子認為家長不尊重他,而更堅持自己的選擇。

徐瑜亭職能治療師強調,若遇到堅持度高的孩子,跟他說什麼都只會說「不要」,親子間僵持不下時,家長不要跟孩子放狠話,例如「等下冷,你就知道!」其實可以先順從孩子,家長不用堅持當下就要孩子屈服,因為通常2至3歲的孩子,時常會有此種情況,希望大人都能照著他的想法做,此時家長可以說:「媽咪幫你帶著毛衣或外套,等妳會冷想穿時再跟我說唷!」給彼此一個台階下。(推薦文章:用對方法‧解決寶寶的情緒問題 


切勿過度反應.以免反彈更大

家長若跟孩子發生意見不合的情況時,第一步能夠先做什麼?徐瑜亭職能治療師提醒,大人在遇到孩子拒絕要求時,時常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大聲對孩子說不行,但這是絕對不能做的事情,因為這將讓孩子宛如變身為刺蝟,將刺朝外保護自己,準備和家長戰鬥,因此,家長第一時間切記先深呼吸,告訴自己要維持理智,了解孩子拒絕的原因。舉例來說,在趕著出門的時刻,孩子卻一定要玩玩具或帶著自己最愛的玩偶出門,建議家長之後可以在帶孩子出門前先預告,讓孩子對於等等即將面臨的變化有心理準備,但由於孩子年紀小,時間概念尚未建立,因此在預告時須清楚將時間量化,可請孩子看時鐘,告知分針走了幾格或走到哪個數字時,就必須要去做,抑或是直接使用計時器,計算幾分鐘後或是倒數計時,如此一來,就能讓活動轉換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有心理準備,有效減少吵著要繼續玩的機率;但若孩子仍然吵鬧不休,首要仍是先同理情緒,讓孩子選擇一個小玩具帶著或放在包包,在適當時機經過孩子同意後再放回原位。


固執小孩溝通模式

當孩子2歲以後,就開始會有自己的意識及個性,懂得如何表達想法及爭取做決定,因此總讓家長苦惱於小天使怎麼突然變成小惡魔呢?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氣質,堅持度高的孩子被認為小時候不好教,但未來長大成人在學校及職場,都具有領導的特質,而堅持度低的孩子,家長說什麼都跟著做,容易習慣於不用有主見,等到未來進入團體生活,反而不會表達自己想法。建議鼓勵每種特質的孩子,發揮個人特點,並試著去磨練,就能有正向的成長空間。


徐瑜亭職能治療師表示,家長應於了解孩子後,再用合適的方法來培養他的個人特質,遇到堅持度高的孩子,應教導他學習同理他人感受、如何和別人協商及彈性處理的能力,適度引導,孩子比較不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以下是建議的溝通模式:


‧順從及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才1歲多,對任何事情都還懵懵懂懂,因此當他堅持己見時,教養可以較為順從,先順著毛摸,再轉移孩子注意力,讓他順著引導走,但等到2歲以後開始能溝通,就可以和孩子討論,讓他思考怎麼做才適合。

提供選擇及給予選擇的原因

此種模式重點是讓孩子有協商的機會,提供不一樣的選擇與空間,讓他試著練習和大人討論,但有時候小孩堅持要帶的東西或要做的事情,家長也可適度順從孩子的想法,只要經過評估,後果不會過於嚴重,就能適度讓孩子承受可能會產生的後果,讓他實際體會不聽大人的話時,所可能面臨的不方便。舉例來說,要運動時卻仍然要穿著皮鞋或涼鞋,提醒他換運動鞋時,堅持度高的孩子可能就不予順從,等到實際跑步發現腳會痛時,下次不用大人提醒就會自己準備好運動鞋,這時他就會認為自己從中學習到經驗,而不是被大人叮嚀後才如此執行。(推薦文章:教養魔法棒‧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適度領導權&滿足控制欲

孩子總迫不及待想要長大,經常喜歡指揮大人,因此可以訂定一段孩子當王的時間,讓孩子適度當老大,滿足孩子想控制的感覺,讓他知道自己也可以做決定,如此一來,在其他時間願意把指揮棒交給大人的機率就會增加。

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什麼時機點該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呢?徐瑜亭職能治療師說明,家長必須有兩個底線,第一點是「安全」,千萬不能讓孩子有危害自己安全或他人安全的動作,所以坐車時,即便孩子不願意坐上汽車安全座椅,大人應避免妥協,設法用汽座專屬玩具或音樂轉移孩子注意力,以免有安全的疑慮;第二點則是「家中既有規範及家規」,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規範,例如有些家長會限制孩子下午4點後不能吃任何甜食、巧克力或是吃飯時不能看ipad及手機,如果孩子不斷吵鬧希望藉此達到目的,無論如何家長也務必堅守,千萬不能打破原有的家規,以免孩子認為只要無理取鬧或堅持,就能破壞設定好的規則。

面對孩子堅持‧家長NG教養方式

1.完全不商量&權威斥退

結果:讓孩子反抗情形更嚴重。

2.故意踩孩子痛點

結果:為了避免孩子出門前吵著帶玩具,故意將孩子最愛的玩具藏起來,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直接生氣暴怒。

3.完全的退讓&小孩說了算

結果:與第一種是兩種極端,家長過度壓抑及放任孩子也不恰當,容易讓孩子無法無天。

改變說話語氣‧同理孩子心情

要規範孩子時,態度不用凶狠,同樣都是堅持,只要換個方式,用溫和的語氣詢問,孩子就比較能與家長溝通,不會有直覺式的情緒反彈,家長也請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蹲低看著孩子的眼睛講話,透過面對面一樣的高度說話,並且改變說話的姿勢口氣,孩子就能夠理解家長是想要溝通,而不是一味地限制他。

最後,徐瑜亭職能治療師強調,孩子的個性和氣質沒有絕對的好壞,即便現在認為孩子很難教,總是考驗你的理智線和心臟強度,但父母只要反過來試著用他們的角度去同理孩子的想法,就能理解他們內心有多渴望家長的等待和耐心,孩子只是用不一樣的方式來確定父母是否還愛自己,家長只要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你都愛著他們,親子之間就能夠持續有討論及溝通的空間,「家長們請加油不要放棄!」(推薦文章:親子溝通就從寶寶按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