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即時新聞】家有第一型糖尿病幼童 .家長該怎麼辦?

【即時新聞】家有第一型糖尿病幼童 .家長該怎麼辦?

5歲小明體型瘦弱,食欲不佳,就醫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對小明爸媽來說,宛如晴天闢靂,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必須注射皮下胰島素,而這一打,可能得打上一輩子。不少孩子看到針頭就哭鬧不休,更何況上學之後,必須自己親手注射針劑。

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劉智軒指出,第一型糖尿病以幼兒、青少年為主,對於15歲以下孩童與青少年來說,飲食控制已經夠折磨人,自己注射胰島素皮下針劑,更是一大挑戰。
 
許多第一型糖尿病童在學校施打胰島素,剛好被同學瞧見,竟被形容成「吸毒犯」,躲在廁所打毒品,這讓小病友不願意繼續治療,也影響了自信及人際關係。(推薦文章:從小幫孩子建立自我肯定的價值
 
更令人擔憂的是,傳統胰島素針劑副作用較大,如果劑量不夠精準,還可能在夜裡引發低血糖,導致昏迷、意識不清。劉智軒醫師指出,最近幾年,智慧化胰島素幫浦問世,提高了小小病童的治療意願。
 
劉智軒醫師引述一項2015年「國際生物醫學研究」期刊研究論文,該研究證實,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幫浦,可以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血糖控制更為穩定,而照護者的心理負擔也減輕許多。他強調,每個小病童體內的內分泌及發育狀況不同,胰島素劑量也必須有所差異,醫師必須在不同成長階段及時間,調整胰島素劑量,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例如:夜間活動量低、生長激素分泌旺盛,所以須給予病友劑量較多的胰島素,但如果施打傳統針劑,容易過量,可能在凌晨睡覺時,引發低血糖,帶來許多風險。(推薦文章:幼兒慢性低血糖真恐怖!恐變笨、反應慢半拍
 
相較之下,最新胰島素幫浦可以減輕低血糖風險,關鍵在於,整體施打劑量,要比傳統針劑還來得低,約可減少25%用藥,且計算單位更精細,治療效果更為精準。
 
劉智軒醫師表示,衛福部已經核准智能胰島素幫浦在台上市,目前三總已有6名小病友使用連續動態智能胰島素,臨床顯示,除了可以妥善控制血糖,還能大幅減少低血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