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皮膚保養原則
寶寶生下來後,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讓身體各個組織發育完全且機能運作成熟,皮膚也不例外。
用「表裡不一」形容寶寶的皮膚,一點也不為過,表面看似水嫩,其實裡層很脆弱,需要父母用心呵護!
出生前有胎脂保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吳伯元指出,寶寶出生前,在媽媽的子宮內,有羊水囊包覆,就像泡在溫泉中。
出生後,置身於乾燥環境,皮膚狀況改變,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環境。大家一定會想,一般人若長時間泡在水中,皮膚都會皺皺的,甚至泡出問題,但是剛脫離母體的寶寶,皮膚卻滑溜滑溜的,他表示,「因為有胎兒皮脂(簡稱「胎脂」)的保護,即使泡在羊水中這麼長一段時間,也不會傷到皮膚」。
原來寶寶身體上的黃白色黏稠物質,是讓胎兒皮膚能防水的大功臣;出生後,胎脂不僅可保護脆弱的肌膚,並可保溫,讓新生兒能適應新環境,也因此,護理師不會那麼快幫剛出生的寶寶洗澡,而是先輕輕擦去嬰兒身上的血、糞便等,讓胎脂留在身上一段時間。
之後,進行清洗時,也不需要刻意把胎脂洗淨,通常胎脂存在不會超過1週,隨著逐次清洗,胎脂會慢慢消失。
寶寶皮膚特性
寶寶皮膚究竟有哪些特性?吳伯元醫師表示,基於學術倫理,無法對寶寶以侵入式檢查進行實證醫學的研究,但仍可得知寶寶皮膚有以下特性:
.寶寶角質層細胞較小,且寶寶的皮膚角質層比成人薄了30%。
.寶寶肌膚的天然保濕因子含量較少,特別是兩歲以下的寶寶。由於肌膚的保濕能力較差,更容易造成肌膚乾燥。
.寶寶剛出生的膚質偏中性或略鹼性,約要1至3個月的時間,才會如成人一般的弱酸膚質。
.嬰兒時期,皮膚表層經過表皮水分散失情形,明顯地較成人來得高,因此,嬰幼兒皮膚經常表現出不等程度的乾燥與脫皮情形。「散失情形愈厲害,表示防禦功能愈差,經研究,前臂的部位大約要1年左右才能達到成人的程度」。
寶寶皮膚照顧守則
基於上述特性,父母照護寶寶皮膚時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清潔不必過度
吳伯元醫師指出,「寶寶洗澡或洗頭可視維持清潔的需求而定,畢竟寶寶多待在家中,不像大人總在外奔波,因此,未必要天天洗澡洗頭,但至少每一週洗2至3次。
當然,除了清潔功能之外,若為了讓寶寶容易入睡而洗澡,或者增加親子互動等等其他目的,則每天洗也沒關係」。
不過,他提醒,「不需過度清潔,也就是可以不需要特別使用清潔用品,以清水幫寶寶洗澡即可」,但若要使用清潔用品則建議小心選擇,以非皂類產品為佳。
因為部分的清潔用品可能會影響寶寶皮膚的酸鹼值,尤以皂類會洗去93%的油脂,影響皮膚的保濕因子,不宜使用。
吳伯元醫師補充,清潔用品是否含有皂類成分,並無法靠型態或製作過程判別,換言之,不會因為看起來是一塊肥皂,就一定含有皂類;也不會是液態的沐浴乳就不含皂類。
雖然父母多知道寶寶要用「寶寶專用」的清潔品(保養品),但他提到,不少人認為含有天然成分的產品比人工合成的更適合寶寶,「其實人工合成的產品pH值較低,與皮膚的pH值相當,比起天然成分的pH值,更為適合寶寶的膚質」。
雖然人工合成的清潔用品免不了含有界面活性劑,但確定產品所使用的界面活性劑不是SLS,且成分與濃度皆在安全範圍內,即可放心使用。
做好保濕
做好肌膚保濕,可提升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並促進皮膚的健康,形成天然抗菌的屏障。因此,在寶寶肌膚上適度抹上保養品,有助提升皮膚的保濕能力。
吳伯元醫師表示,「嬰兒油大部分是使用礦物油的成分,比起容易容易氧化的植物油(如麻油,橄欖油等),礦物油具有比較穩定,不易變質的優點」。
可將嬰兒油直接塗抹在寶寶皮膚上,或是使用添加油質的保濕品。
他提醒,關於保濕的保養工作,「隨著溫度、濕度的改變,須因時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以冬天而言,氣候較乾燥,使用保濕成分高的產品夏天潮濕悶熱,改用清爽型的產品為宜。
幫寶寶塗抹保濕產品時,吳伯元醫師指出,「以不阻塞皮膚的毛細孔為原則,塗上薄薄一層即可,尤其是皮膚皺褶處,更是不能塗太厚,否則容易造成毛孔阻塞」。
吳伯元醫師指出,寶寶的皮膚脆弱,需要用心呵護,有下列狀況出現時,更應小心照護:
.嬰幼兒於乾冷冬天外出時,兩頰常因吹到冷風而易有紅咚咚的情況,吳伯元醫師提醒,「除了全身與四肢的肌膚要塗抹保濕品,也不忘在兩頰抹上一點保濕品」。
.寶寶長牙時期容易流口水,請父母適時幫寶寶拭去嘴角周圍的口水,避免讓口水在皮膚上停留過長時間造成刺激,進而容易引起皮膚發炎,即俗稱的「口水疹」。他建議,平常可抹一點嬰兒油做為保護,若是紅疹狀況嚴重則應就醫治療。
溫度.不會冷也不流汗
寶寶的皮膚皮下脂肪層太薄,以致保溫力差,必須做好保暖工作;但因調節體溫的能力不佳,包覆過多衣物時,又容易造成體溫升高而增加流汗的機會,由於寶寶汗腺與皮脂腺分泌管又細又窄,容易發生阻塞而長疹子。
吳伯元醫師強調,「寶寶的皮膚功能尚未發育完成,更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尤其是溫度與濕度的變化,對皮膚就是一種外來刺激」。
他表示,「應讓寶寶處在不會冷,卻也不致流汗的環境溫度中,一般來說,大約讓室溫保持約20℃~24℃或平均溫度為22℃,加上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是可令人感到舒適的狀態。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將會慢慢適應環境溫度的變化」。
若是要加強保暖時,必須注意寶寶的安全,吳伯元醫師提醒,「使用保暖的電器設備時,要與寶寶保持安全距離;避免產生火逼性紅斑;若是用暖暖包,則不要直接與寶寶皮膚接觸」。
是濕疹或是異位性皮膚炎?
嬰幼兒過敏的盛行率逐年攀升,很多父母看到寶寶皮膚有狀況,不免懷疑是否為異位性皮膚炎,吳伯元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濕疹的一種,但一開始即使臉上有濕疹表現,並不容易區分是否為早期異位性皮膚炎,就像要認識一個人,需要長時間了解其個性,確診異位性皮膚炎也是如此」。
他指出,出生不滿1個月的寶寶不需要急著確診,大約2個月大之後,再透過以下觀察評估是否為異位性皮膚炎:
1. 反覆出現濕疹,且愈來愈明顯且伴隨嚴重搔癢。
2.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是與體質有關的疾病,若父母親或有家族過敏性體質者(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機會較高。
3. 異位性皮膚炎有典型位置好發位置,年紀較小時好發於臉及伸側(如:手肘),年紀較長後,關節彎曲處會更加明顯(如:膝蓋後方,手肘內側),身體很多部位摸起來有粗粗乾乾的感覺。
若確定為異位性皮膚炎,是否必須使用專用保養品呢?「因剛開始情況還輕微,以平常心做好保濕,可以和您的皮膚科醫師做諮詢,視皮膚嚴重程度決定使用異位性皮膚炎專用保養品與否」。
幫寶寶慎選保養品
因寶寶肌膚與成人有所不同,使用清潔品或保養品時,更需要注意產品成分是否符合寶寶的皮膚特性,但琳琅滿目的各式產品總讓父母眼花撩亂,不知哪種才適合寶寶使用?
吳伯元醫師建議,「不妨先向兒科或皮膚科醫師諮詢」,或可先行使用大廠牌的試用包,確認寶寶使用無異樣,再予以購買。
他解釋,「大廠牌的產品上市前,通常有進行測試實驗,雖然沒有實驗證明的產品未必不好,但經測試實驗的產品有數據說明,總是相對有保障」。
尿布疹未必是照顧不佳所致
尿布疹是許多寶寶常有的問題,吳伯元醫師解釋,「因為來自鹼性的尿便刺激,對於正常的弱酸性膚質是一種刺激,加上長時間的包覆,的確很容易讓寶寶有尿布疹,需要父母多費心照顧,若是在夏天,不妨在大人的陪伴下,讓寶寶趴著,使屁屁自然風乾」。
很多時候,寶寶得尿布疹往往歸咎大人疏於照顧,未勤換尿布所致,吳伯元醫師表示,「已知有的寶寶得尿布疹與體質相關,然而在不能對寶寶進行侵入性研究的狀況下,又很難釐清是照顧疏失或體質問題」,通常在排除病理狀況(拉肚子),且確認照顧符合正常程序,就可認定是寶寶易受刺激的體質所致。
但無論如何,以溫和的方式幫寶寶清潔屁屁是必要之舉。基於方便,不少父母習慣使用濕紙巾清潔寶寶的屁屁,他提醒,「應慎選不含酒精、介面活性劑SLS成分的濕紙巾」。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