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機不可失」的後果將導致「黃斑部病變」提早出現
長時間盯著3C用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不小,包括肩頸與上肢的肌肉痠痛、視力傷害,睡前仍使用手機,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影響人體睡眠週期的建立,易造成夜晚失眠、白天精神不濟,甚至有部分使用者出現3C成癮症。
其中,對視力的傷害更是不容小覷,畢竟眼睛是「靈魂之窗」,一旦受到長時間使用的影響,除了造成眼睛疲勞,還會增加眼睛病變罹患率,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病情嚴重時,甚至可能有失明之虞,不可不慎!
黃斑部健康的「視」界五彩繽紛
關於眼睛的病變,大家經常聽到的有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與視網膜剝離、飛蚊症等,其中,前三者可說是造成成年人3大失明的主因。近年來,隨著鏡片廠商打出「配戴全視線鏡片可預防黃斑部病變」的廣告詞,讓不少人對「黃斑部病變」有所關心與重視。
在認識黃斑部病變前,應先了解黃斑部的重要性。萬芳醫院眼科主任吳建良指出,視網膜上最主要的感光細胞有兩種:錐狀細胞與桿狀細胞,視網膜中心區域稱為黃斑部(因為此一部分的視網膜含有葉黃素,在解剖時呈現黃色的斑塊,所以稱之為「黃斑部」),錐狀細胞大部分即是分布在黃斑部,錐狀細胞掌管白天視力,感受色彩與影像的清晰度;桿狀細胞則分布於視網膜周圍,掌管夜間視力,主要功能為感受明暗,負責在夜間光度較差時看到較微弱的光線。
簡單而言,相對於具有對焦功能的角膜與水晶體,黃斑部可說是「視線中心」,擔負主宰視覺敏銳度與辨識清晰度的重責大任,唯有黃斑部健康,才能看清楚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出現病變的症狀
落後國家的失明主因為白內障,已開發國家則是黃斑部病變。由於黃斑部出現病變,眼睛並不會有疼痛的感覺,因此,很容易讓人忽略。吳建良醫師提醒,「如果看東西總覺得畫面中央有線條扭曲、中心視野變暗或中心總有黑點時,就要小心了,應儘速就醫才是」。病變初期,很少同時影響兩隻眼睛,當單眼受影響時,患者沒有感覺,往往等到另一隻眼睛也受到影響時,才會察覺眼睛有問題。
他建議,一般家中浴室常見牆面鋪設一塊塊的磁磚,不妨經常利用磁磚做自我檢測(兩眼輪流遮著看磁磚),「若看磁磚的線條是彎彎曲曲的,必須提高警覺,趕快就醫檢查。否則拖下去,可能在中心處看到黑點,當小黑點愈變愈大時,情況就更為嚴重,甚至造成中央視野缺損,即所看到的畫面,中央是呈現灰黑色的」。另外,也可利用「阿姆斯勒方格表」,進行定期初步測試。
吳建良醫師補充,雖然飛蚊症患者也總是看到眼前有黑點飄動,但兩者的黑點位置不同,「飛蚊症的黑點會移動,而黃斑部病變的黑點是固定位置,在視野中央出現」。(推薦文章:小心懷孕後期的黃斑部病變!)
利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查
以此簡單方式進行自我檢查老年黃斑部病變,使用方式如下:
1.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之距離,光線要清晰及平均。
2.如有老花或近視,須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
3.先用手蓋著左眼,右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
4.重複步驟1至3檢查左眼。
常見黃斑部疾病
依據「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的字面意義來說,是指上了年紀的人,視網膜之黃斑部退化所引起的視覺障礙,不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黃斑部眾多疾病的其中一種,其他的黃斑部疾病則不限於老年人。吳建良醫師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分為乾性與濕性兩大類,乾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其結果是視網膜逐漸萎縮,病程進展較為緩慢,預防方式主要藉由配戴太陽眼鏡以降低光傷害,與補充葉黃素,增加視網膜的防護力;濕性則是黃斑部出現脈絡膜新生血管之增生而造成出血,滲出的血液擋住了視線,造成黑影;蛋白滲出物則造成水腫,讓原本平整的視網膜出現高低起伏,而讓視力模糊扭曲。由於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病程進展快速,病情會突然惡化,必須積極治療以免喪失視力。
他補充,「在過去,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無有效藥物可治療,因此成為失明的主因;如今有藥物可抑制血管內皮細胞新生因子的增生,與減少視網膜積液滲漏,且不會傷害到正常周邊組織,對黃斑部病變患者可說是一大福音。若能及早接受治療,預後效果佳,更能免於失明的危機」。治療方式是將藥物注射於眼睛的玻璃體內,根據統計,接受此治療,除了有效控制新生血管的增生,讓病情不再惡化,更好的是有近半的病人視力可以得到進步。
6大黃斑部病變.有健保給付藥物治療
吳建良醫師指出,過去這樣的治療需要自費(編按:一針約3萬),依病情嚴重程度決定注射的針劑數,目前,健保針對4大族群、6大適應症給予給付,患者申請通過就可獲得給付,「一眼最多可給付7至8針」,不僅可減輕治療負擔,也能重獲新「視」界。6大適應症如下: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wAMD)
•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ME)
•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
•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續發黃斑部水腫(CRVO)
•分支視網膜靜脈阻塞續發黃斑部水腫(BRVO)
•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CNV)
高危險群要小心
以往,黃斑部病變是中老年人的視力殺手;然而,有些族群不用等到年紀大,就可能受到黃斑部病變所苦。吳建良醫師指出,包括:高度近視、有三高疾病、抽菸、有家族史與用眼習慣不好,都是高危險族群,務必要小心!
他以高度近視為例,「高度近視是指近視度數大於500度,因眼軸過長,造成黃斑部結構的破壞與改變,容易讓脈絡膜萎縮,並促使新生血管長出,而成為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的高風險族群」。
至於有三高疾病者(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容易發生「眼中風」,是視網膜靜脈阻塞的俗稱,他說,美國總統威爾遜就曾經在一覺醒來時,突然發現一隻眼睛看不到,就是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俗稱「眼中風」的患者。「這是一種會影響視力的眼睛血管阻塞疾病,分為缺血性與非缺血性,嚴重與否須視阻塞程度而定。若是阻塞較不嚴重的非缺血性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透過休息,還有機會慢慢恢復,若是阻塞嚴重的缺血性眼中風,就很可能因此失明」。吳建良醫師提醒,若察覺突發性視力模糊與局部視野缺損,務必儘速就醫,爭取治療時機。
為何抽菸也成為黃斑部病變的高危險群,「是因為抽菸會影響到血流,使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所以也會造成阻塞的問題,建議抽菸的人要戒菸,以遠離黃斑部病變的威脅」。(推薦文章:她自認開車技術一流 卻因這病成了馬路三寶)
用眼習慣不良拉警報
雖然年紀、系統性疾病和高度近視等因素,與黃斑部病變的發生有密切關係,但大家更要慎防因為用眼習慣不良而導致的黃斑部病變。吳建良醫師指出,「雖然目前僅是透過動物實驗證實藍光有害,不過,現代人使用3C的時間很長,請不要輕忽3C屏幕散發出的藍光成分對視網膜可能造成傷害。大家都知道陽光中的紫外線對眼睛有害,在可見光的光譜中,藍光靠近紫外線,同樣是能量強、波長短、破壞力大的光線,可直接穿透角膜與水晶體射入視網膜」,若長時間受到藍光刺激,容易產生許多過氧化物的「自由基」,傷害視網膜細胞,並增加黃斑部病變的機會。
吳建良醫師提醒,重視「用眼衛生」,不要一次盯著螢幕看很久,至少每隔半小時就要休息5分鐘,要讓眼睛完全休息,避免過度暴露於危險之中。雖然市面上有各種號稱可過濾藍光的產品,只是目前尚未有國家認證標準,無法證實效果為何。他建議,「手機亮度不要調太亮,大約調一半,還有避免在黑暗中使用手機,因為黑暗環境會使瞳孔放大,3C螢幕散發的藍光會有更多進入眼睛,可能造成黃斑部提前老化」。(推薦文章:幼兒玩手機平板.小心藍光傷眼)
預防病變早發生
即使黃斑部病變已有藥物可治療,不再像過去陷入幾乎是無法治癒的絕境,但大家仍要努力維護黃斑部健康,以延緩病變提早發生。究竟該如何維護黃斑部健康呢?吳建良醫師建議如下:
1.養成良好用眼習慣
成人應養成每用眼30分鐘,休息5分鐘的習慣,讓眼睛肌肉放鬆,得到適度休息。電腦工作者,要養成每用眼20分鐘,應停下20秒、觀看20呎(約6公尺)外的習慣。兒童更需有更多的戶外活動,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特別是3C產品的使用要儘量節制,以避免近視發生,因為愈早近視,愈易高度近視。如果放任度數一路飆升,一旦成為高度近視,也就成為黃斑部病變的高危險群。他提醒,「如果已經成為高度近視患者,建議每年應做一次眼部檢查」。(推薦文章:嬰幼兒眼睛照護‧需要就醫6狀況 )
2.適量補充葉黃素
葉黃素就像是眼睛的綜合維生素,可形成視網膜黃斑部中最重要的抗氧化成分,雖然一般的綜合維生素也含有葉黃素,不過,也可補充採用AREDS配方的葉黃素。當然,平日飲食多吃深綠色蔬菜,從中攝取葉黃素,更是不錯的保養之道。
3.減少紫外線刺激
除了3C產品的藍光,來自紫外線的傷害也是導致病變因素之一。建議在陽光下活動時,配戴太陽眼鏡,防止紫外線照射眼睛。對有近視眼的人而言,雖然可選擇能隨著紫外線和溫度變化自動變色的全視線鏡片,可以方便地阻隔紫外線,但太陽眼鏡則可以選擇側邊較寬,包覆眼睛周圍的面積更大的鏡架,抵擋紫外線的效果更好;遮陽帽或是傘具也有加強防護的效果。
4.定期檢查眼睛
不論大人小孩都該定期檢查眼睛,若發現問題可及早治療。但隨著年紀有不同的週期建議:
•小孩每3個月檢查1次,主要是控制近視的發生,或是延緩度數的增加,避免成為高度近視患者。
•40歲以上,每兩年做1次。
•50歲以上,每1年做1次。
吳建良醫師再次提醒,「若發現看東西有線條扭曲或有黑點時,應儘速就醫治療,可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否則等到病情嚴重時才就醫,將會影響治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