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嬰幼兒胃食道逆流與吐奶問題

嬰幼兒胃食道逆流與吐奶問題

看著寶寶日漸成長,就是爸爸媽媽最大的欣慰。但是,許多家長都會碰到寶寶「吐奶」的情形,因而擔心是否餵他喝太多奶,才會造成這種現象,進而減少餵食的奶量,導致寶寶常常餓得哇哇大哭,反而造成反效果。其實,國內有超過七成的嬰幼兒都曾發生過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新手爸媽不必太過緊張,冷靜觀察寶寶吐奶狀況,並遵循醫囑妥善照護,都能漸漸獲得改善。

文章目錄

嬰幼兒胃食道逆流較常發生於1歲以前的寶寶,通常在父母餵食後或打嗝排氣時,胃裡面的食物會突然逆流而上,造成吐奶情形,許多爸爸媽媽也因此擔心而急著帶寶寶上醫院求診。

專業醫師表示,其實嬰幼兒吐奶屬常見現象,若情況不是太嚴重,等寶寶過了一定的年齡之後,自然會康復。

嬰幼兒胃食道逆流|吐奶溢奶

吐溢奶發生原因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當我們進食的時候,食物會藉由食道蠕動進入胃裡,接著就無法再從食道跑回口腔當中。這是因為食道和胃之間有括約肌(賁門),當食物進入胃裡面之後,括約肌就會自動鎖上,防止食物逆流而上,這就是為何吃飽後稍有運動,也不至於導致我們吐出食物的原因。

但出生沒多久的寶寶,括約肌發展尚未完善,胃與食道之間的「螺絲」無法完全栓緊,便容易造成食物從胃逆流到口中,導致吐奶或溢奶,便稱之為「嬰幼兒胃食道逆流」。

好發年齡

將近五成的寶寶,出生後都會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此外,有七成以上的寶寶,都曾發生過腸胃不耐受的情形,除了本單元提到的胃食道逆流之外,脹氣、便秘及腸絞痛等,都是1歲以下嬰幼兒常會碰到的腸胃問題,由此可見其普遍性,所以爸爸媽媽若遇到上述狀況時,不要過於慌張,當情緒平靜下來,才能好好處理與清潔。

黃瑽寧醫師表示,嬰幼兒胃食道逆流的好發月齡大約在寶寶4個月大的時候,但隨著寶寶漸漸長大,括約肌也會越來越發達,到了1歲左右,僅剩5%~10%的寶寶還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過了1歲半之後幾乎都能自然改善。

此外,如果寶寶先天有腸道畸形、腦性麻痺等疾病,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機會也會比普通的嬰幼兒還要高,通常在出生幾日後就會有吐奶、體重較輕或營養不良等相關併發症,病情輕重則依寶寶的體質而有不一。

嬰幼兒胃食道逆流症狀分析

雖說嬰幼兒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機率頗高,但症狀較輕的寶寶也不太會因此發生嚴重的營養不良或貧血等問題,不過還是有少部分的寶寶可能會由於體質因素,導致食道炎、生長遲滯、睡眠障礙或肺炎等不良後遺症,只要一進食就會使食道感到疼痛及燒灼感,進而無法順利攝取食物以吸收成長所需養分,便稱為「胃食道逆流疾病」。

如果1歲以下的寶寶發生較嚴重的胃食道逆流疾病,反應症狀相對也會比較激烈,例如:頻繁嗆奶及嘔吐,且情緒容易浮躁不安。

此外,睡眠品質還會受到影響,平時也不太願意配合進食,造成體重下降、營養不良,若吐奶情形不堪負荷,寶寶甚至會發生暫停呼吸等現象。

相較起來,1歲之後的寶寶如果罹患胃食道逆流疾病,症狀也會隨著括約肌成長而減輕許多,大致上僅有嘔吐、食欲不振或腹痛等適應症。

診斷方式

黃瑽寧醫師表示,如果寶寶的胃食道逆流情形還算輕微,無須使用特殊儀器進行檢查,只要在一般門診進行臨床診斷即可。

但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可能就需要採取下列幾種比較特殊且需要儀器的診斷方式,例如:照胃鏡、上消化道攝影、食道酸度及食道阻力監測,其中食道酸度監測需要在寶寶的胃和食道之間放入酸鹼度監測儀,並持續一段時間,觀察食道的酸鹼度變化,以確認是否真為胃食道逆流造成寶寶不停吐奶。

黃瑽寧醫師特別提到,上述方式中的上消化道攝影雖為診斷方法之一,但比起其他診斷方式,其準確性較低,且對寶寶的生理狀況較無高敏感度,所以不建議利用此方式為症狀嚴重的寶寶進行檢查。

治療方式

根據不同嬰幼兒的胃食道逆流症狀,可採取的治療方式也各有差別,黃瑽寧醫師指出,若由輕微症狀到嚴重症狀,大略可分為保守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三種方式。家長平時在家就可以進行所謂的保守治療,例如為寶寶規劃少量多餐,不再堅持4小時餵食一次,縮短至2~3小時就餵食一次,而且每次奶量不需太多,加起來一天奶量仍足夠,這樣才不會一次飲用過多而導致吐奶。

藥物治療其實對於未滿1歲的寶寶較不實用,大致上分為中和胃酸的藥物及促進胃排空的藥物,前者大多不適合1歲以下的寶寶食用,而後者雖然主要會藉由寶寶腸胃的蠕動,將胃裡的食物儘快推送進腸子裡,但除了效果有限之外,也未被證實能百分之百確切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除非保守治療沒有起色,否則醫師不會馬上開立上述藥方。

至於手術治療的部分,僅適用於病情非常嚴重的患者,醫師將會在寶寶的賁門附近打一個結,讓胃裡的食物不會逆流而上,不過通常會遇到這種狀況的大多為腦性麻痺患者,一般寶寶很少需要進行此項手術。

平時照護

第一次碰到寶寶吐奶,為人父母一定會非常擔憂,但其實只要把握幾項簡單的照護原則,都能減輕寶寶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待寶寶喝完奶之後,儘量以直立的坐姿或站姿維持寶寶的姿勢,避免馬上讓他平躺,並適時幫他拍背,讓他能將胃裡的空氣排出;若不慎吐奶,爸爸媽媽也可以將寶寶放置在肩膀上約半小時,此時並不需要一直幫他拍背,以免增加寶寶的不適。

此外,黃瑽寧醫師指出,曾有統計顯示,比起飲用配方奶的寶寶,喝母乳的寶寶較不易發生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因此若非特殊因素,建議媽咪還是儘量親餵母乳,一方面能減少此狀況,另一方面則能給予寶寶抵抗力,好處多多。

醫師貼心叮嚀

黃瑽寧醫師表示,很多家長餵寶寶喝完奶之後,沒有讓寶寶維持直立的姿勢坐著或站著至少15分鐘,馬上讓他躺下,比較容易造成寶寶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造成全家人手忙腳亂,以為是寶寶的身體出了毛病,甚至帶著他到廟裡收驚,這並非第一時間該採取的正確做法。

建議爸爸媽媽應先觀察寶寶有無其他不適症狀,若食欲還算不錯,且體重也有持續增加,其實不需太過擔心,但如果吐奶的顏色呈現黃褐色,甚至偏綠色,家長就要儘快到寶寶到門診請醫師檢查,以免是其他疾病所帶來的病兆,而不慎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黃瑽寧醫師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