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方法‧與產檢醫師保持良好溝通
根據統計,全台約有2,600位婦產科醫師,但截至2012年,從事接生工作的僅有800多位醫師,為何願意接生的產科醫師愈來愈少?
「不事生產」的醫師增加
嘉義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任王培中表示,用產業性質形容婦產科的工作,婦科有如「輕工業」,工作時間多半可以安排;不孕症科有如「觀光業」,許多工作由技術員在實驗室中完成,而且收費又高;產科則好比「重工業加手工業」,工時長又不定時、責任壓力重大,再加上健保給付的問題,讓願意投入的新血逐年減少,婦產科醫師的平均執業年齡為54歲,換言之,婦產科的「老醫師」人數之多,可說高居各科之冠。
他說,不只新血不加入婦產科,不從事接生工作的婦產科醫師人數亦增多,所留下來的工作量勢必增加後繼者的負擔,忙碌的工作讓更多人想打退堂鼓,不可否認的,這種惡性循環將對孕產婦的就醫權益造成影響。
然而,現代人對就醫權益的重視程度更勝以往,特別在孕期階段的產檢,不僅次數多,所關心的對象不只有自身,還有腹中的胎兒,因此,大部分的孕婦一定會想找「口碑好」的產科醫師,為自己與胎兒的健康把關。不過,要如何與產檢醫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進而維護產檢的品質與就醫權益呢?
1.不要跟著擠掛熱門醫師的號
溝通需要時間,但當前醫師看診時最缺的就是時間。王培中醫師表示,理想看診狀態是一個病人最少要看五分鐘,一個診次看30人左右最佳,醫病雙方能有較多的時間溝通以建立互信關係;不過,當看診人數增加至40人時,約有八成對就醫品質還感到滿意;達50人時,只有一半的就醫者還可以接受;如果超過60人時,沒有一個會感到滿意!因為每個病患分配到的時間太少了,而且,就算醫師願意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慢慢看,病患也會因為等待太久而感到不滿。
王培中醫師說,口碑好的醫師的確吸引不少孕婦慕名掛號,往往一個診次掛到7、80號也不奇怪,很多時候是:上午診看到下午,下午診看到晚上,夜診則要看到半夜,看診中,也許還要去產房接生……孕婦必然得花點時間候診,好不容易輪到了,基本檢查確定沒什麼特殊狀況,但還來不及開口問問題,又換下一位孕婦。
醫師口碑好‧看診人數一定多
他表示,口碑好的產科醫師,可預見的看診狀況是:孕婦掛號的人一定多,而醫師看診時,除非要降低水準潦草應付,不然想要加快速度也很難,「即使在正常健康狀況下,也有基本的問診程序」,這使得候診時間不可能壓縮。於是看診中,除了必要的問診外,實在很難再多與孕婦「閒話家常」,王培中醫師表示:「自己何嘗不想像國外的醫師一樣,倒杯茶,和孕婦及家屬好好地聊一聊呢?」不過,若孕婦有特殊狀況時,王培中醫師強調,「當然會花多一點時間處理」。
如果事先已知該位產科醫師的看診人數多,產檢仍要掛該位醫師的號時,可說是孕婦的個人選擇;若因此而對產科醫師埋怨「你的病人很多,我每次都要等好久喔」,聽在產科醫師的耳裡恐怕不是滋味,王培中醫師笑說,「總不能因為您在等,就把前面的病人隨便看過吧」!
不崇尚名醫‧自我創造良好就醫品質
孕婦若想要與產檢醫師有多一點的溝通時間,不妨避開「口碑好」的熱門醫師,事實上,醫師的知名度與經驗不必然畫上等號,孕婦產檢若能改變「崇尚名醫」的迷思,往往更能為自己創造良好的就醫品質。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曾在接受本刊專訪時,對孕婦集中掛某幾位產科醫師的狀況不表贊同,「熱門的產科醫師的確有其特別之處,但掛號者多,候診時間長,看診時間短,對孕產婦而言,未必是具有品質的醫療服務」,他強調「台灣的醫療水準高,每一位婦產科醫師都有能力執行產檢、接生」。
看診時間長短不能「比」
王培中醫師以自身經驗為例,有時會碰到孕婦計較他看前一位孕婦「好像看得比較久」,認為「我沒事,醫師就不理我」,王培中醫師對這位抱怨的孕婦說:「前面那位孕婦的胎兒有問題,所以,要花點時間處理;而你的寶寶沒有問題……」,的確,若是孕婦與胎兒狀況都ok,孕婦又不主動問問題,產科醫師在完成基本問診、檢查後,還真不知要再特別說什麼。他說,孕婦真的不要「計較」醫師看診時間的長短,畢竟每一位孕婦的狀況不同,需要處理的時間也不一樣,實在無法「等同對待」。
曾有媽媽在網路上「抱怨」自己的產科醫師「態度冷漠」、「惜話如金」,其他網友就「恭喜」她,「因為你和胎兒都沒事,如果有事的話,某某醫師一定有很多話要說……」。與其被醫師「特別關照」,相信大家更想要的還是「胎兒健康」。
2.不要用「正不正常」看檢查結果
針對各項檢查結果,很多孕婦習慣用「正不正常?」詢問產科醫師,王培中醫師指出,檢查結果有分兩大類:一種是二分法,「有」或「沒有」,如B肝帶原檢驗、懷孕初期的胎兒心跳,這種可以「正不正常」的標準答案回答;但是另一種則是機率問題,如唐氏症篩檢、胎兒體重,有定出標準,只要在誤差範圍內,就算「合理」,除非差很多,否則會不會有問題則是機率問題了。
他用「紅綠燈」來比喻,紅燈亮起,有人闖紅燈,如果不是車水馬龍處,衝過去雖不一定有事,但還是存在較高的肇事風險;綠燈時,可以走,卻未必能夠完全保證沒事;至於黃燈,就要看車多車少決定風險。對照唐氏症篩檢結果,高於1/270是紅燈,1/270~1/500是黃燈(1/280與1/490屬於黃燈附近),低於1/500則是綠燈,在不同的範圍內,生出唐氏兒與否各有不同的風險,這就是機率問題,無法用「正常」或「不正常」說明篩檢結果。
王培中醫師建議,孕婦詢問時,可改用「目前的狀況如何」或「醫師覺得是怎樣的情形」,取代「正不正常」的問話方式,讓醫師在回答問題時,以更詳細的方式說明,也讓孕婦更了解自身狀況。
善用「比喻」解釋狀況
為了拉近與孕婦溝通的距離,王培中醫師善用「比喻」解釋醫學名詞的意義,以「預產期」為例,他用「報稅截止日」來比喻,如果超過太久要罰錢(對胎兒健康可能造成影響);截止日前三個星期到後一個星期,接近又不會超過截止日是最好的報稅時機(最適合的生產時間);想在報稅期前好幾個月報稅(早產)也不好了,因為會損失很多利息(不健康),而且還未開徵根本無法報稅(殘障或死亡)。
又如「乙型鏈球菌」就像「路邊野狗」,到處都可能有,也不能說是環境不佳(感染得病),一般狀況下,不用太擔心對人造成傷害;可是若有小孩拿著食物走過野狗身邊,就有被咬傷的可能(可能對自然產的新生兒健康造成影響);但小孩若能在大人(產前給予抗生素)的陪伴下從野狗旁邊走過,較有安全保障;然而,為了怕被野狗咬而坐車(剖腹產)則無此必要。
3.不要針對特定問題窮追猛問
有時,醫師雲淡風輕的一句話,卻被孕婦一直追問「你確定嗎?」,王培中醫師表示,「這代表對方很在意這個問題,因此,回答時要更小心」,他的處理方式是,「愈是追問,就講得愈模糊」,避免把話說得過於絕對,而埋下日後糾紛的導火線。
王培中醫師說,「很多時候真的沒有標準答案,而絕對肯定的答案不會出自認真負責的醫師之口」,如孕婦常問「自己好不好生?」他以「機會不錯」回答;「我一定要剖腹嗎?」則是回以「可能有這樣的機會」,他強調,「臨床醫學做得不是有標準的事」。
下次,如果聽到醫師用感覺「模糊」的答案回覆你的提問時,千萬不要認為醫師在敷衍你,實在是臨床上的「瞬息萬變」真的很難在事前「一言以蔽之」。
提問有技巧
有的孕婦會把想要問醫師的問題寫在紙上,利用產檢時詢問醫師,王培中醫師指出,「好像看到一張滿是問題的考卷,感覺不大好」。然而,門外還有很多候診者,當下真的沒有時間逐一作答,他建議,「應先問最想知道的問題」,否則醫師已花了時間回答,下一個孕婦又等不及要進診間,最想知道的問題卻還沒問到。他強調,「碰到孕婦的問題很多時,最先要處理的是真正影響健康的問題」。「其實有很多問題,病人自己已經有答案了,只是想找醫師背書,或是純粹只想和醫師多聊幾句」,「這樣子的病人,就真的不適合找患者很多的醫師了」王培中醫師建議。
4.不要用質疑的口氣詢問問題
如果孕婦對某些問題感到擔心時,不妨據實以告,讓產科醫師了解你的擔心所為何來,並儘量提供解決方法。但如果直接用「質疑」或「考學生」的口氣問產科醫師時,難免讓產科醫師不知你真正的用意何在。
他曾經碰到一位懷第二胎的孕婦初診,進門劈頭就問:「你開剖腹產要怎麼縫?」王培中醫師心想:「我不認識你,怎麼縫的不用向你報告吧」,原來是這位孕婦第一胎在外院剖腹產,嫌傷口縫得醜,生第二胎想找王培中醫師接生,希望可以把傷口縫得漂亮。
王培中醫師表示,孕婦倒也不用以客套話恭維醫師,看診時間有限,簡單說出自己的要求即可。畢竟醫師看診時承受的壓力很大,聽到孕婦用「質疑」或「考學生」的口氣問問題,雖不致影響專業判斷,難免讓互信關係的建立少了好的開始。
5.不要把醫師的建議當耳邊風
當醫師千叮嚀萬交待下次的產檢時間或提醒要注意哪些事項時,請孕婦一定要尊重醫師的專業,不要當成耳邊風。王培中醫師指出,有時候根據孕婦當時的狀況判斷未來可能容易發生哪些問題,最後,並未發生時,有的產婦及家屬會認為「醫師嚇人」,他無奈的說,「不能因為最後沒事就說醫師嚇人」,理由是「如果別人出事的機會是千分之一,您因為有病情,危險上升到十分之一,要不要提醒您呢?危險可是增加了百倍呢!」王培中醫師強調,「我們的提醒是有跡可循,真的希望孕婦多注意一些,擔心的事沒有發生當然是最好的狀況,而且不管怎樣還是沒事發生的機會高」。
如果孕婦並不理會醫師建議時,王培中醫師會將提醒的內容以中文加註在病歷上,寫完後念給孕婦聽,確認內容無誤,再請對方簽名,並「明白清楚」地告知以後怎麼樣的話,這是要給法官看的。他說,這樣可證明自己的確有對孕婦善盡告知責任,只是孕婦不聽……萬一真的鬧上法庭時,這份病歷可做為「呈堂證供」。王培中醫師感慨的指出,「病人就醫權益要被保障,醫師看診權益也應被保障」,否則,孕婦不按時回診或該注意卻疏忽,萬一出問題時,對法官講一句「醫師沒告訴我」,將不知對醫師造成多大的傷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