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藥物.有效控制氣喘
Part 1:過敏兒VS.類固醇藥物
對女性來說,懷孕是一段相當不容易的過程。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表示,胎兒的一半來自於爸爸,這部分和胎兒本身,對於母體的免疫系統而言,代表著外來物,因此自然而然會產生排斥作用,如懷孕初期常發生的孕吐就是明顯的症狀。
因此,子宮內胎盤的免疫系統於懷孕期間需要改變,也就是需要轉換為過敏免疫反應。徐世達醫師說明,每個人體內都有兩種免疫系統反應,分別是正常反應Th1和過敏免疫反應Th2,這兩種免疫反應平日在一般人體內是呈現拮抗狀態,而懷孕時母體胎盤的免疫系統須轉換成Th2狀態。對於胎兒來說,剛從母體出生後幾個月的體內反應是Th2,但之後應隨著成長慢慢轉變為正常反應Th1;如果沒有轉換過來,可能會累積產生臨床過敏疾病的可能性。
1歲內嬰幼兒常見2種過敏
一般常說的「過敏進行曲」,指的就是臨床過敏疾病的產生,是會隨著年齡增長於病兒的不同器官組織,呈現有次序性的發生。徐世達醫師說明,最先開始於皮膚,因為其最直接地接觸外來因子;然後,日常飲食會直接對腸胃系統造成影響,進而產生另一種可能的過敏反應。
1 異位性皮膚炎
在嬰幼兒時期,最常聽到的皮膚過敏反應為「異位性皮膚炎」。徐世達醫師表示,外在環境存在不少可能過敏原,這些會穿透有遺傳缺陷且已發炎反應的皮膚黏膜表層而入侵體內,如果病人同時遺傳有過敏的免疫反應,則將會引發過敏免疫反應,甚至會產生臨床過敏疾病。一般正常來說,由於寶寶6個月後的皮膚障壁層會趨於成熟,因此異位性皮膚炎會隨著年齡而慢慢改善。
2 食物過敏
剛從母體出生後幾個月寶寶的腸胃系統仍發育不成熟,因此會對有外來蛋白的食物產生過敏反應,如牛奶、雞蛋等。徐世達醫師表示,這就是須等到4~6個月後再給寶寶吃副食品的主因。腸道內抑制性免疫反應的產生,就如同人體內腸道過敏的煞車機制,隨年齡成長會被誘發出來,因此愈大再被餵食副食品,可能引發的過敏機率會較低,這就是口服耐受性免疫反應的形成。
可能導致過敏的原因
當寶寶年幼時,食物過敏的機率較高,但隨著年齡增加,腸道障壁層會趨於成熟,再加上口服耐受性免疫反應形成,食物過敏機率會隨著年齡而慢慢改善。徐世達醫師表示,導致食物過敏的原因可能有:遺傳體質、家族病史、腸道內益菌種類及其數量。有極少比例的食物過敏病人,可能會發生全身性過敏、甚至休克反應。然而,隨著成長,因為其他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力逐漸增加,以致於食物在引發過敏的原因中,所占有的影響地位將愈來愈少,甚至無法呈現。
長大後.呼吸道過敏機會高
同樣是世界常見的呼吸道過敏症原因,國外的主因為花粉,台灣則是總揮之不去的塵蟎。根據相關研究,在台灣的3歲孩子,有一定比例會發生呼吸道過敏(氣喘)的症狀。難道在3歲以前,沒有任何的徵兆嗎?對此徐世達醫師表示,3歲前的孩子,的確可能有類似呼吸道症跡象,但尚未能確診為氣喘,這是因為類似的症狀可能長大後會逐漸消失,如有的只是先天性呼吸道較窄所致。這是因為3歲前嬰幼兒反覆喘鳴發作,可分成以下四類型。
1.暫時性喘鳴(transient wheezing):
於出生後2~3年內曾發生反覆喘鳴,但3歲後就不再有此臨床表現。
2.非異位體質喘鳴(nonatopic wheezing):
主要由病毒感染誘發,到兒童期會減輕。
3.持續性氣喘(persistent asthma):
發生喘鳴聲,與臨床表現其他相關過敏症狀(濕疹、過敏性鼻炎和結膜炎、食物過敏)、血液中嗜酸性白血球增多、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父母親有氣喘病史等情況有關。
4.嚴重間歇性喘鳴(severe intermittent wheezing):
平時無症狀,但發作時便會有嚴重的喘鳴,通常與沒有感冒時,症狀極輕微有關,合併有過敏體質,包括濕疹、過敏原敏感反應,以及周邊血液嗜酸性白血球增多等。
第1和2型只能於事後回顧分辨,治療時並不適用。所以,當醫師面對上述四類型病人時,若無法完全區分出第1和2型的病童,則門診療程會在保護的前提下,先以面對氣喘的方式來治療,這是因為一旦造成傷害,將無法回復原來的健康狀態。之後,醫師需要定期追蹤,以提供未來確診與繼續治療的相關依據。
氣喘治療.類固醇藥物為主
在治療氣喘方面,徐世達醫師表示,目前仍以使用類固醇藥物為主,型態有口服、吸式、噴式等;希望透過藥物,抑制Th2多一些、Th1少一些,讓人體內免疫系統在維持平衡狀態下,能降低過敏的反應,同時可恢復正常免疫反應。
面對治療的正確觀念
然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產生的氣喘症狀也不同,因此使用的藥物治療也應該不同。徐世達醫師表示,許多父母一發現寶寶有呼吸道過敏症,往往先想到去耳鼻喉科就診;其實最好的建議,是到小兒過敏免疫專科尋求諮詢和治療。更重要的,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擔心類固醇所謂的副作用,就擅自減用或停用藥物,如此非但無法改善不適,還會讓病況加重而傷身,得不償失。
因為局部型吸入型類固醇,目前已經研發到第四代的藥劑。而新一代的類固醇具有下列特性:局部抗發炎作用增加、系統清除率加速、經肝臟的第一次通過代謝率近乎完全、生體獲得率大幅降低等。因此,只要與過敏免疫學專科醫師配合,適當使用治療藥物,氣喘病兒及其家屬應該也要了解類固醇的適當使用,對其高敏感度慢性發炎的支氣管,是有救命性的幫助,尤其目前噴霧吸入新一代類固醇療法的使用,可說是一種非常安全的方法。
近年來的文獻,皆已證實正確使用此噴霧療法,而使其氣喘症狀獲得長期改善的病童,其生長發育不但不會受到影響,反而會遠超過不使用而反覆氣喘發作者,故氣喘病童及其家屬,皆不應該再拒絕此種藥物的使用。
Part 2:預防過敏VS.益生菌
準媽媽的生產方式,與寶寶的免疫系統有關係。成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王志堯表示,產道內的細菌,會影響寶寶的腸道菌叢;因此,如果是自然產寶寶,第二天就能在其糞便中發現乳酸菌,會比較早建立免疫系統;如果採取剖腹產,由於會經歷手術消毒過程,缺少細菌的刺激,大約一星期左右,寶寶體內才會有乳酸菌,免疫系統成長比自然產者晚了許多。
一般來說,免疫系統的建立,愈早開始愈好;且建立的基礎,與腸內菌叢的存在密切相關。王志堯醫師表示,很多人有迷思,認為環境愈乾淨對身體愈好,其實長期下來,抵抗力反而愈差;他戲稱「愈不乾淨愈好」,無需特定補充某類食物來增加免疫力,都應該嘗試。,當人體有適當的細菌刺激,自然能產生適當的反應(不會過多或過少),也才會有穩定的免疫力。所謂的「過敏」,是指人體對某物無法做出適當對應,而過度反應所產生的現象。
腸胃菌叢相.1歲就固定
從新生兒出生起,體內菌種就生長著。至於到什麼程度時會停止?王志堯醫師表示,大約一歲時,寶寶的腸胃菌叢相(種類和數量)就會固定,並且終其一生都不變。此時如果平日有在補充益生菌,當下體內腸胃的細菌量會多一點,但只要停用就會回復為固定的菌量。
補充益生菌的時機
如果到了一歲後,寶寶體內的益生菌量偏少,有可能較容易發生過敏的症狀。因此,王志堯醫師建議,如果想要讓寶寶體內擁有足夠的益生菌,準媽媽在懷孕後期可多補充益生菌類食品;如想要讓寶寶直接補充,一歲前是較好的時機,但由於這項內容尚在研究中,建議父母找專科醫師徵詢較佳。整體而言,想要增加寶寶的免疫力,適當地補充菌種,是有所幫助的。
乳酸菌:常見益生菌之一
益生菌的種類很多,乳酸菌只是其中之一,如A菌、B菌和C菌等,都是一般人很常聽到的菌種,部分甚至被添加在平日飲用的優酪乳中。
1.A菌: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2.B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sp.,又稱雙叉桿菌或比菲德氏菌)。
3.C菌:凱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
4.其他: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高溫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在製作優酪乳過程中,則必須添加這兩株乳酸菌。
過敏:30%先天+70%後天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共同疑問:過敏的體質,是否會遺傳呢?王志堯醫師說明,影響的機率相當少,僅僅只差在自然產或剖腹產,會影響免疫系統(含菌種)在寶寶體內建立的時間。過了一歲後,環境的因素就佔了90%,例如家中塵蟎黴菌的量。
與母體過敏體質無直接相關
相關研究發現,寶寶的過敏狀況,大約30%是基因所影響,但70%卻是後天環境的關係。王志堯醫師表示,無論準媽媽本身是否為過敏體質,一旦寶寶出生後,曾吃了抗生素,就會促使體內益生菌變少,增加過敏發生的機會;或平日生活周遭塵螨數量太多,寶寶往後也比較會產生過敏的症狀。
補充益生菌.自然的最好
仔細觀察,很多父母並沒有過敏症狀,但下一代的過敏比例卻很高。對此,王志堯醫師認為,這與外在環境和飲食習慣的關係密切。
外在環境方面,空氣汙染、塵螨遍布,都是可能引發反應的過敏原;飲食習慣方面,光早餐來說,以前是稀飯配豆腐乳或醬菜,而這些發酵過、醃過的小菜,其實都蘊含豐富的益生菌。反觀現在的孩子多以西式餐點為主食,無形中少了很多補充天然菌種的機會,還可能吃進一堆空熱量的食物。
因此,王志堯醫師表示,幫寶寶補充益生菌,毋須刻意,像母乳富含乳酸菌,就是嬰兒時期最佳來源;慢慢長大後,適當補充含益生菌食品即可,如優酪乳、養樂多、味噌、納豆、紅麴等等,不一定每次非得需要濃縮錠或膠囊類產品。如果想要補充,也建議先徵詢專科醫師的意見。
何種情況應避免補充
王志堯醫師提醒,如果寶寶需要吃抗生素時,就不要同時補充益生菌,因為菌種會被抗生素殺光;另外,因發燒而感冒時,也不需要特別補充。由於體內的免疫系統也在發動,此時補充益生菌,也不會有促進健康益生的效果。
Part 3:益生菌產品彙集
※如果想添購益生菌產品,建議先徵詢專科醫師的意見較佳。
阿德比膠囊(一成藥品)
富含益生菌、益菌生及優生素的全方位產品,採凍晶技術不需冷藏,真空玻璃瓶裝,有助於確保厭氧菌(乳酸菌)活菌數和穩定性,以維護消化道正常生理機能。
大漢酵素健康益生菌膠囊(大漢酵素)
採先進乳酸菌製造技術,多層包埋乳酸菌,每顆內含500億個7種有益菌,並添加可溶性纖維,促進消化,經國際機構BVQI認證的植物性膠囊。
永信壯快營養素粉末(永信藥品)
嚴選天然素材L.P133與茄紅素,特別調配嬰幼兒所需的營養素:魚油DHA、維生素B1、檸檬酸鈣及維生素D,一次滿足幼兒所需之成長元素。
HAC靈敏益生菌膠囊(永信藥品)
嚴選唾液乳酸桿菌與雙叉乳酸桿菌,再加上紫蘇葉抽出物、綜合B群及木寡糖,營養成分最完整,能幫助營養補給與健康維持。
健康滿分優活101多元強效(生達化學製藥)
富含活性乳酸菌,可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腸道菌叢;添加菊糖及果寡糖,可提升益生菌生長,維持消化道機能,使排便更順暢。
老行家全家益生菌(老行家)
嚴選三重複合益生菌結合雙效益生寡糖,並添加純天然檞黃素及紫蘇萃取物調配製成,幫助增加體內益菌,讓好菌更有活力,並能做好體內環保。
博能生機9合1益生菌素食膠囊(宜果國際)
9合1機能性益生菌互利共生,維護腸道菌叢生態,對抗季節變化;專利三層包埋技術,安定性高又便利。
LCH HATA乳酸菌(旺皇實業)
通過SGS嚴格檢驗;採用優良活菌菌種(C菌),耐胃酸膽鹼,每包含300億以上活菌。可幫助增加體內益菌、維持消化機能。
SINT康敏加強型(東宇生技)
經實驗證實,活菌株可耐酸性環境,存活率穩定。每克含百億活菌,可幫助促進消化,維持健康細菌叢生態。
品御方活力益生菌plus+(冠庭國際)
透過乾燥處理生產過程,使益生菌處於休眠狀態,再經由特殊技術加入載體果寡糖、菊糖、礦物質酵素等配方,讓益生菌能穩定存活,幫助維護生理機能。
百賜益®細粒(美吾華)
來自日本東亞藥品之三種類活性菌:糖化菌、乳酸菌、酪酸菌,能維護細菌叢生態和生理機能,照顧媽咪寶貝消化道功能,常保安康。
Vigiis 101沛安菌乳酸菌(晨暉生技)
特選NTU 101乳酸菌菌株;具耐胃酸、耐膽鹽能力,存活率高,可使腸道維持偏酸環境和菌叢生態,維護腸胃道健康。
統一LP33益生菌膠囊(統一企業)
除了原有台灣本土優質LP33益生菌,更添加LGG菌、嗜酸乳桿菌NCFM,整體有效菌數提升5倍。經過批次檢驗合格,全方位幫您與寶貝輕鬆維護好體質。
醫敏家高效型益生菌(創益生技)
每膠囊含100億活性約氏乳酸菌,耐胃酸、膽鹽,完成健康食品標準之動物實驗。過敏體質者適用,一天一顆,食用便利。
樂亦康膠囊(景岳生技)
榮獲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樂亦康包含菌株L. paracasei 33等精心設計配方,孕婦、大人小孩皆可使用,照顧全家人健康。
維奇9合一益生菌(維奇草本)
特殊造粒好吸收,方便食用。以9合1專利機能性益生菌,最新三層包埋技術,六國專利菊糖和果寡糖,有助於維護健康。
遠東生技LS-66超級益菌(遠東生技)
LS-66活性孢子乳酸菌耐熱、耐酸,確保活性直達作用部位,同時添加A菌、B菌、木寡糖、綠藻精。幫助維護生理狀態和菌叢生態,改善消化道機能。
50億比菲德斯(潔登實業)
每包每克含50億比菲德斯菌,為大腸中最主要益生菌,幫助嬰兒建立良好腸道菌叢。凍晶粉末能保存菌種活性,並可溶於溫水或牛奶,適合嬰兒飲用。
敏束樂機能性營養食品(諾貝兒寶貝)
本商品內含LP益生菌為精選特殊菌株,除活性穩定外,加上微米級蟲草多醣體,能幫助維持健康,是各年齡族群之最佳營養補充食品。
普羅敏益生菌膠囊(環海生技)
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有助於維護健康。耐胃酸、膽鹽專利菌株,效果經實驗過並獲英國皮膚科期刊發表。
徐世達醫師
現任/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
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常務監事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常務理事
馬偕醫院過敏氣喘兒健康諮詢中心負責人
經歷/馬偕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美國猶他大學過敏免疫科研究員
王志堯醫師
現任/成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
成功大學醫學院小兒學科特聘教授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學會理事長
經歷/行政院衛生署嘉義醫院副院長
學歷/英國牛津大學生化免疫學博士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醫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