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焦點議題】除了關注虐童案,我們能做得還有這些

【焦點議題】除了關注虐童案,我們能做得還有這些

教育孩子的方式千萬種,「打罵」是最不聰明的方式!對孩子而言,不論他將來長大了,兒時被打的慘痛經歷仍不會忘記。家扶基金會呼籲,若民眾看到疑似需要幫助的孩子,請立即協助通報!


近日虐童案件頻傳,先是中秋連假期間,新竹市1名3歲男童全身赤裸遭束帶吊陽台,引起社會各界譁然,但事件才落幕不久,台中市又傳出1名1歲半女童疑似受虐致死的慘案。(推薦文章:逾八成受虐兒6歲以下,10年來增加3倍

接連2起疑似虐童案,皆有若干的共同點,受虐者都是學齡前兒童、父母親皆離異,都遭父或母的同居人疑似施虐,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家庭過去皆無通報記錄,且未被列為高風險家庭,也不屬於兒少保護個案。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社會資源處處長林秀鳳表示,學齡前兒童,相比學齡孩子,更無法被社會資源介入並注意,且現代人的居住形式都以公寓、大廈為主,門一關上時很難察覺潛在家庭問題,所以一旦發現,孩子往往都已處於非常嚴重的程度。

林秀鳳處長指出,學齡前兒童,若幼時遭受身心虐待,心理長期處於被壓抑、驚慌或害怕的狀態,容易引起負面情緒發展、自尊心受損,也可能影響孩子的智力遲緩。對於社會發展而言,受虐孩子較不易與人建立關係,往往呈極端性的社交發展,不是過於退縮就是出現攻擊性行為。



現今的虐童案件,往往處於社會資源未介入的灰色角落,或屬於高風險家庭,主要原因有: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卻又不屬於政府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保障範圍;家中可能有人長期重病或罹患精神疾病、藥癮及酒癮等;家庭關係混亂,例如父母一方無婚姻關係,帶著年幼子女與人同居等。

林秀鳳處長表示,雖然這幾次的虐童案件,施暴嫌疑人多來自受虐兒父母一方的同居人,但若以近10年的數據統計來看,多數兒少施暴者仍是以受虐兒的父母及主要照顧者為最多,再者為受虐兒的親戚。

林秀鳳處長表示,生活不順遂,是每位成人都會面臨的問題,不論是工作、親子、家庭等多重壓力所導致,「打罵孩子」就是最不聰明的方式。對年幼的孩子而言,不論他將來長大了,兒時被打的慘痛經歷仍然不會忘記。

若家長正面臨自身無法處理的問題,林秀鳳處長建議,要主動尋求幫助,可撥打衛生福利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或是洽各縣市政府社會處(局),像是面臨低收入戶申請、租賃房子等,都可透過電話諮詢福利,跨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推薦文章:你我皆要雞婆.齊心減少兒虐事件

林秀鳳處長也呼籲,社區中的街坊鄰居,若看到疑似需要幫助的家庭、小孩,或是某間住宅時常傳出打鬧聲、孩子哭泣聲,都可致電向鄰近警察局通報或是113通報專線,且兒保通報屬於保密資料,通報者不須擔心身分曝光或被找麻煩,只要您的熱心幫助,都可能拯救一個孩子無辜的童年!

想成為協助受虐兒的一分子,可點選連結得知更多詳情:
加入「兒保好鄰居」 - 用愛包圍受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