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食放涼再拿進冰箱? 營養師警告這是錯誤存放食物方式
(2021.08更新)買了熱湯、水餃,一下子吃不完,先放在室溫中,等食物變涼,才能放進冰箱,許多人都是這樣做。不過,營養師警告,食物不應在室溫貯放逾2小時,否則細菌容易大量繁殖,即使放進冰箱,弄熱後再吃,也可能引發食物中毒。
一份「食物保存迷思調查」發現,國人對於食物保存觀念普遍認知錯誤,平均得分不到40分,近8成國人對於食物保存相關認知不及格,僅有1.9%民眾能正確回答全部的問題。
資深營養師李婉萍強調,錯誤的食物保存方式,容易造成食物浪費,更會使營養流失,甚至提高食物中毒風險,如果能夠正確做到抗氧、控溫等2大原則,就能吃得營養又安心。 (推薦文章:孕期飲食10重點・儲存足量重點營養素)
該項調查發現,近7成5的民眾習慣將熱食放置數小時後,才放進冰箱,認為這樣才能延長冰箱壽命。李婉萍營養師指出,不管是解凍、醃漬或是一般食物,都不可以在室溫環境中放置2個小時以上,否則細菌可能大量繁殖。
此外,許多民眾並未定期整理冰箱,常在冰箱飄出霉味或怪味時,才開始清理,長久如此,將導致健康亮紅燈。李婉萍營養師說,食物存放在冰箱中,仍會產生氧化作用,或因黴菌生長,而出現質變。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長期食用變質的食物,除了容易食物中毒,還可能因為體內累積活性氧,以致於細胞中的DNA、脂質和蛋白質等物質遭受破壞,或是導致病變發生。
李婉萍營養師說,在處理解凍肉時,都會看到血水,這會影響食物風味及營養。若肉品須長期保存,應急速冷凍,使冰結晶微小化,才不會破壞食材組織,避免營養(肉汁)的流失,並保留口感。
調查也發現,不少民眾以為溫度愈低,食物保鮮效果就愈好,其實不然,因為溫度過低或結凍時間過長,將導致食物內水份結成過大冰晶,造成細胞膜(壁)的變形與破壞,不僅影響食物色澤與潤澤口感,營養也會隨著水分流失。
如何正確保存食物?李婉萍營養師提出抗氧、控溫等2大原則,首先善用保鮮袋,透過真空保存,來避免食物氧化,減緩氧化所造成的營養素的流失,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 (推薦文章:藥品放冰箱才不容易變壞?食藥署:大部分藥物不可冷藏)
至於控溫部分,李婉萍營養師說,食物最佳保存溫度為±1℃,遠離-2℃結冰點,避免水份變成冰晶,破壞細胞膜,才能有效保留食物水份及養份。此外,為避免細菌造成交叉感染,應以分層、分裝方式來保存食物,盡量避免食物堆疊在一起。
「民眾應該善用微波爐」李婉萍營養師說,以微波爐來解凍,可以均勻解凍食材,保留食材口感,如果採用錯誤解凍方式,則可能產生血水,導致水溶性營養成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