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最不可缺的4大營養素!有生育規劃的婦女應在懷孕前就重視營養攝取
懷孕前3個月是胚胎形成的關鍵期,如果缺葉酸、碘、鐵,恐將影響寶寶一輩子。
文章目錄
許多準媽媽在懷孕初期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了,很容易錯失了營養補充的黃金關鍵期。
懷孕絕不可缺少的四大營養素
胚胎形成後,3個月內產生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與器官,此時,中樞神經系統也逐漸建構,這是胎兒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婦女於這個階段缺葉酸、碘、鐵、維生素D,恐已影響胎兒的發育。
舉例來說,懷孕前3個月如果缺乏葉酸,容易增加胎兒腦及脊髓的先天性神經病變。胎兒缺碘,則會影響一輩子的腦部發育,可能造成呆小症、新生兒智能發育不足、生長遲緩,進而增加嬰兒的死亡率。如有缺鐵性貧血,則可能導致胎兒早產;缺乏維生素D,也容易造成早產,以及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等。
缺葉酸 | 胎兒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病變 |
缺碘 | 影響胎兒腦部發育,造成呆小症、新生兒智能發育不足、生長遲緩,進而增加嬰兒死亡率。 |
缺鐵 | 導致早產 |
缺維生素D | 導致早產,以及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等 |
鄭博仁醫師建議,有生育規劃的婦女應該在懷孕之前就重視營養攝取量,並於懷孕後定期產檢,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孕婦專用的補充品,以攝取孕期足夠的營養素。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副教授駱菲莉建議,育齡女性應該多吃深綠色蔬菜、豆製品和肝臟,以攝取足量的葉酸。烹飪時可選用加碘鹽,並多吃海帶、紫菜等海藻類蔬菜,補充足夠的碘。
至於「鐵」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5mg,駱菲莉提醒女性,到了懷孕第三期 (妊娠29週以上),應該增加至每日45mg,多吃含有豐富鐵質的食物,包括紅肉、深綠色蔬菜、豆類(豆干、豆腐)等。
維生素D則是經由陽光暴曬於皮膚上產生,建議在不塗抹防曬品及不包得密不透風的情況下,選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日曬,每週2~3次,曬10~20分鐘;飲食上則建議多吃魚、蛋、乳品,以及黑木耳、香菇等蕈菇類食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