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阿嬤彎腰抱金孫,脊椎竟壓迫性骨折

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骨質疏鬆照護中心主任葉光庭表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常見的骨骼疾病,對停經後婦女來說更是健康問題上的隱形殺手,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輕忽。
葉光庭主任說,骨頭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在35歲以前達到最高峰,之後即逐年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原本緻密的骨頭甚至變成中空疏鬆。 (推薦文章:積極預防,緩減骨質流失速度)
葉光庭主任指出,經常收治因骨鬆而骨折的女性患者,平時身體狀況穩定,一旦走路跌倒,屁股著地,就可能造成髖關節骨折。有人只是彎腰抱小孩,就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甚至打個噴嚏,就引發脊椎骨折。
在骨質密度檢查報告中,正常的骨密T值應該大於-1,若是介於-1~-2.5之間,表示有骨質流失,小於-2.5就很可能有骨質疏鬆問題,必須在醫師診斷評估下,持續使用骨鬆藥物。
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老人髖骨骨折後,約40%無法恢復行走能力,約20%會在6個月內死亡,而發生第2次骨折的機率高達50%,但因骨鬆症狀難以察覺,患者往往等到跌倒後骨折,才前往就醫。
如何「保密防跌」?花蓮慈濟醫院名譽院長陳英和提出「顧骨本四招」,首先就是存骨本,建議45歲以上的民眾,約1~2年應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查,已停經的婦女則多攝取鈣質食物,如:牛奶、豆製品、杏仁、綠色蔬菜等,同時別忘記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3吸收。
另外,在居家環境上,應該多用心,增添預防跌倒摔跤的設備,例如浴缸裡的止滑墊,加強防跌措施;最後則是接受用藥,對抗流失治療等,才能有效避免骨鬆變骨折。
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骨質疏鬆照護中心主治醫師姚定國則建議,平常應該多多運動,補充營養,維持生活形態規律,藉此增肌強骨;避免攝取過多茶類、咖啡等,如果吃素,則可多喝牛奶,多吃海帶芽等深色蔬菜來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推薦文章:快速減重讓她骨質嚴重流失,跌倒時手一撐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