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隆乳恐致癌? 國內專家建議妳這樣做…
隆乳可能潛藏淋巴癌風險,歐美國家臨床發現,絨毛型矽膠乳房植入物可能與「分化不良性大細胞淋巴癌」有關,消息傳出後,令許多女性感到驚恐,為此,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發表聲明,強調與乳房植入物相關的淋巴瘤,並非乳癌,且發生率低,民眾勿驚慌。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國輝指出,「分化不良性大細胞淋巴癌」屬於罕見的T細胞淋巴瘤,目前被發現在義乳周圍的「莢膜」中,並非乳腺組織的癌症,發生率極低,僅25,000~30,000分之一。
截至去年9月,全世界已發現457件相關案例,其中記錄植入物類型的個案為334例,其中310例為「絨毛面」義乳,「光滑面」義乳只佔少數,台灣、東亞及東南亞迄今尚未出現確診案例。
大多數「分化不良性大細胞淋巴癌」患者為延遲的血清腫,也就是在隆乳多年後,出現單側或雙側性莢膜內積水,症狀為乳房逐漸腫大,且疼痛、腫塊、腫大或不對稱。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蔡豐州、台北醫學大學腫瘤科教授戴承正指出,腫瘤生成多和環境刺激有關,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的報告進一步強調,大細胞淋巴瘤並未和乳房植入物畫上等號,相關證據仍有待驗證。
早期診斷相當重要,經確診後,應該盡快安排雙側莢膜全切除以及移除植入物,並將標本送病理檢查,並照會乳房外科醫師和專精淋巴瘤治療的腫瘤科醫師,大多數患者可完全治癒其疾病,但如果莢膜切除得不乾淨,則會增加疾病復發率且降低生存率。
至於已經隆乳,且植入絨毛面義乳的女性該怎麼辦?台大醫學院臨床副教授鄭乃禎指出,「分化不良性大細胞淋巴癌」發生率極低,不建議採取預防性措施,取出義乳,只須定期追蹤。
衛生福利部將於3月中公告,要求乳房整形手術同意書中須加入此項風險告知,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秘書長暨高雄長庚整形外科主任林燦勳提醒,隆乳術後應該定期回診,如果出現危險狀況,就應積極就醫,建議醫師名單如下:
台大醫院 鄭乃禎醫師 | 成大醫院 郭耀隆醫師 |
臺北榮總 彭成康醫師 | 中山附醫 陳俊嘉醫師 |
三軍總醫院 陳錫根醫師 | 高醫附醫 吳益嘉醫師 |
馬偕醫院 李安莉醫師 | 高雄榮總 劉文忠醫師 |
國泰醫院 李柏穎醫師 | 高雄長庚 蔡岳儒醫師 |
新光醫院 林育賢醫師 | 義大醫院 余宗宸醫師 |
林口長庚 黃嫆茹醫師 | 慈濟醫院 吳孟熹醫師 |
台中榮總 蔡岳錤醫師 | 中國附醫 鄭旭棠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