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Doctors call in】中醫天地:孕期調理(1)~關於孕吐、感冒、癢疹的中醫對策

【Doctors call in】中醫天地:孕期調理(1)~關於孕吐、感冒、癢疹的中醫對策

懷孕後,為了打造出一個適合胚胎生長的環境,生理會出現種種變化,而這些改變往往會使母體感到不適。對於這些不適,中醫又是如何看待與處理呢?接下來三期,讓我們來談談,懷孕後的常見症狀與中醫對策。



孕吐

不分中西、古裝還是現代,早期的電影情節中,只要見著女性突然噁心欲嘔的畫面,看官們馬上理解:「她懷孕了」。

懷孕早期最常見的不適就是「孕吐」,俗稱「病子」,發生率大約75%;受精卵於子宮內著床1週後,母體血液中的胎兒絨毛膜激素(β-HCG)便開始呈等比級數增加,約在第10至11週達到最高峰,隨著β-HCG濃度飆高,母體孕吐的機會與嚴重程度就相對攀升,少數甚者還會因劇吐造成「電解質失衡」而須住院治療。

 

中醫觀點與對策

臨床上,「脾胃虛弱、營胃失和」常是主要病機,所以針對腸胃系統不佳的婦女,中醫會於其未孕及初孕時,便以「健脾補氣、調營和胃」的方式預先治療,以減緩其於症狀高峰期的不適。

 

孕期感冒

有句俗語:「女子柔弱,為母則強」,談的不只是心理層次,自然界亦頗常看到懷孕中的雌體,變得兇猛強勢。懷孕中的婦女也是如此,為了保護腹中胎兒,會竭力強化免疫機制讓自己變得不易生病,即使感冒,也鮮少發高燒或演變為重症,大多造成反覆咳嗽,即俗稱的「子嗽」,雖不致命,卻也難癒。咳嗽頻繁則會耗傷津氣,咳氣時,腹壓過大也易致胎動不安,所以還是需儘快處理為宜。

 

中醫觀點與對策

孕期的感冒與咳嗽,西醫內科或婦產科醫師大多不輕易用藥,而中醫認為多是「氣陰虧虛挾氣機阻滯」所致,而以「補氣養陰兼調氣安胎」的治則處方,治咳與安胎併用,圖能兩全。

 

孕期癢疹

愈來愈多過敏體質的準媽咪們,於懷孕後出現皮膚紅腫搔癢的症狀而不知所措,甚者以「體無完膚」來形容尚不為過。排汗是人體的代謝途徑之一,汗液所包含的內容物若是過於複雜,皮膚便首當其衝,出現紅、腫、熱、癢、痛等發炎或過敏的徵候,在所難免。目前普遍認為吸入過多空氣中的粉塵或浮游微粒、過度攝取基改食材或化學添加物,是造成汗液成分複雜的重要原因。

 

中醫觀點與對策

排汗、排便、排尿乃至嘔吐,都是人體代謝廢物的重要通路,中醫認為孕期癢疹,多因「肺熱、血熱」造成排汗的內容物過於複雜所造成,故以「清熱涼血」來進行治療。

 

關於用藥安全

許多準媽咪常因顧慮藥物的安全性,不敢於孕期服藥,其實中醫治療孕期疾患,已累積有數千年的經驗,再加上台灣中醫診所開立的中藥均由GMP藥廠所生產,製作流程有嚴謹的管控機制,根本無須擔心用藥安全。所以當孕期出現健康問題,不必遷延貽患,也不用諱疾忌醫,只要尋求合格的中醫師診治,既可確保母體安泰,又可令胎兒順利茁壯,興利除弊,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