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小女生常關注社群網站,小心憂鬱纏身!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陳質采表示,為了休閒因素,使用網路,通常為社交群體及遊戲,而大多遊戲容易使玩家久坐、長期盯著螢幕、飲食不規律,甚至干擾睡眠,這些行為都會影響心理健康。 (推薦文章:你家的孩子也習慣睡前玩手機嗎?)
由於網路遊戲擁有強烈的聲光效果,陳質采醫師提醒家長,如果孩子經常掛在網路上,就像是吃了重口味的食物,一旦回到現實生活,則活動就會顯得平淡無奇,吸引不了孩子的注意。
建議新世代父母,盡可能延後孩子接觸網路的年紀,最好2歲以後再提供使用,並多培養其他健康的休閒行為,像是閱讀、運動,以降低日後網路成癮的風險。
國外這項報告以澳洲兒童及青少年為研究對象,透過階段區域隨機抽樣,選出5,500名具有代表性的年輕人,其中2,967名為11~17歲青少年,平均年齡14.5歲。
受試者透過平板電腦完成自我報告問卷,包含平日和週末的平均網路使用情形,以及回答評估憂鬱症狀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四版》及測量心理困擾的《凱斯勒心理困擾量表》。
結果顯示,近1成青少年出現憂鬱症狀,女性為14%,明顯高於男性的5.8%。約22%的青少年經歷高或非常高的心理困擾,其中女性(28.7%)約為男性(15.3%)的2倍。
研究還發現,平日約17.8%青少年每天使用網路超過7小時,週末假日每4~5人就有1人使用網路超過7小時。一旦每天網路使用平均時間超過7小時,則與女性罹患憂鬱症、青少年有心理困擾問題則有顯著相關性。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研究顯示,女性罹患憂鬱症或憂鬱傾向為男性的1.5倍,與上述研究顯示青少女較青少男易出現憂鬱症狀及心理困擾結果相同。
相關研究也顯示,網路使用習慣中女性多為社群網絡,而男性為遊戲,原因在於女性對人際關係較為敏銳。葉雅馨主任提醒家長,如果孩子過度使用網路或經常黏在網路上,就應該要阻斷或改變其使用習慣。 (推薦文章:孩子需要陪伴.建立正確就醫師觀念)
不過,悍然減少上網時間,恐造成親子關係緊張,葉雅馨主任指出,可以採漸進式,例如孩子每減少網路使用1小時,可給予鼓勵讚美。另可透過兌換方式,例如孩子不要帶手機到戶外跑步或打球1小時,回來就可以上網2個小時,用相對的方式去限制及增強,更能有助於改善孩子上網久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