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即時新聞】預防乳癌,30歲起定期接受乳房檢查

【即時新聞】預防乳癌,30歲起定期接受乳房檢查

長久以來,自我乳房檢查為女性提早發現乳癌的重要一環,不過,許多女性自己摸半天,卻總弄不清楚,這是單純的生理期漲痛,或是腫瘤變異,醫師提醒,「自己來,容易出錯」,有乳癌家族史或具危險因子的女性,建議從30歲起定期接受乳房檢查。


42歲金融業高階陳姓女主管,去年洗澡時,在左乳房外側上摸到疑似硬塊,原本以為是生理期所引起的乳房腫脹變化,但半年後,乳房皮膚出現小紅疹,有如濕疹,而硬塊似乎也越來越明顯。

接受超音波、動態磁振造影等乳房影像檢查,結果發現,她已經是乳癌第二期,乳癌侵犯到脂肪組織,影響到表面皮膚,以致出現小紅疹及類似濕疹症狀。 (推薦文章:驚人! 台灣一年新增乳癌患者1萬2,672人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東方女性的乳腺緻密、脂肪組織相對較少,因此,乳房觸感較為紮實,加上生理期出現腫脹痛等變化,不少女性至診間都說,實在「自摸半天,也摸不出來差異」。

沈彥君醫師解釋,乳房結構可分為乳腺、脂肪與結締組織,正常觸感為柔軟、有彈性,隨推移力道改變位置。至於乳癌,常是邊界不清的浸潤性腫瘤,摸起來感覺是不會滑動的硬塊,甚至會拉扯皮膚,「就像棉被底下黏了強力膠塊」。

事實上,自摸發現硬塊,也不用過於緊張,臨床顯示,85%乳房硬塊為良性腫瘤,沈彥君醫師說「硬塊並非等於乳癌」,建議定期的乳房健檢,就能確保自身健康。

目前常見乳房影像檢查以超音波、乳房攝影為主,前者適用於年輕女性的第一線乳房檢查,但不易顯現乳癌常有的微鈣化點,且較易出現死角。乳房攝影則可發現微小的鈣化點、原位癌,但擠壓乳房,確實令人不舒服。 (推薦文章:乳房攝影篩檢好痛!新式機器大幅改善疼痛感

研究發現,初經早、停經晚、無懷孕、荷爾蒙補充、長期使用胎盤素或人工芳香製品、食用高油脂食物等,均為乳癌危險因子。沈彥君醫師提醒,除了盡量遠離上述風險,女性更應該定期受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