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寶寶不專心?談專注力的培養
(2021.04更新)專注力是指個人可以專心且持續進行某項活動,達到人在心在的境界,過去在教養子女時,家長經常會用大人的思維來判斷孩子的態度或能力,不免與現實狀況出現差距,而造成困擾。所以希望家長了解為什麼和知道怎麼做後而身體力行,在養兒育女的道路上會充滿自信,並讓養兒育女的事情變得更輕鬆,將來可以擁有更棒的孩子,自己也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
不專注影響的層面
專注力好壞,對於孩子的未來影響甚鉅,影響如下:
1.學習課業困難:學習是連貫性的,專注力不夠時,片段學習就無法全盤理解。
2.人際關係不佳:聽別人說話時總是心不在焉或是忽視,對方感受不被尊重。
3.自我自信不足:對自我認同會很低,因為表現不佳會自我否定。
4.家庭關係緊張:專注力不佳、影響學業成績,父母與孩子容易出現爭論。
幼兒注意力培養的方法
孩子越小,培養專注能力越重要,但先從培養注意力開始,注意力是專注能力的前期,先培養廣泛對事物的興趣與動機引發注意,才能漸漸形成好的專注能力,因此在幼兒期間培養出注意力是很重要的事。
1.安全的環境與穩定作息:孩子最怕沒有安全感環境或不穩定作息,穩定作息與足夠睡眠對孩子注意力集中影響很大。
2.足夠的動態活動與運動:孩子在運動上得到足夠的量,可以讓神經系統得到滿足,所以人們總說「動得夠才能靜得下來」,動態活動可以讓孩子多跑跑跳跳,玩盪鞦韆、溜滑梯及不同球類運動等。
3.引發好奇心產生興趣與動機:每個人對有喜愛及有興趣的東西都會特別專注,平日父母要多培養與發掘孩子的興趣與特質,例如:可以帶孩子去抓蝸牛,引發對大自然的興趣;聽音樂或唱歌,讓孩子對音樂或表演產生興趣,好奇是學習的開始,持續專注的學習需要動機。
4.遊戲先有趣再漸進意義化:舉例來說,家長陪孩子玩辦家家酒,千萬不要用大人立場去參與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先找到樂趣.慢慢可以再加入結合生活中實際的引導與學習。
5.靜態認知及減少3C產品:學齡前多透過閱讀、從生活中教導,建立對人事物的認識,提升認知能力與邏輯概念;另外,儘量降低孩子使用3C產品的時間,有助於專注力的形成。
造成專注力不佳的原因
1.理解能力不夠:許多孩子其實是因為聽不懂、看不懂,前後無法連貫,所以提升孩子認知與邏輯概念是重要的。
2.沒有興趣動機:對這件事物沒興趣就沒動機去學去做,動機不足就會對學習感到無聊、無趣及興趣缺缺。
3.活動量過大:孩子專注力不好,有時候是神經系統控制能力不好或沒有被滿足,常見就是動個不停、跑來跑去或跳沙發等,也可能是感統失調的緣故。
4.情緒不穩:當人有情緒時會讓專注力降低或無法專注,如果一直有情緒上問題無法有效處理,大腦資源有因用在處理情緒上,而降低了專注的能力。
5.環境干擾:若環境雜亂、家中看電視聲音過大、父母吵架,或是孩子書桌上有許多玩具等干擾源,會很直接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6.父母教養:父母對孩子要有一定的約束與指導,由他律形成自律,許多缺乏自制能力的孩子,是因為在該約束管教時就沒有要求,時間一久就很難形成自制能力。
自制能力是專注重要的態度與認知,因此要培養專注力也同時要培養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時,需要多觀察孩子的學習情況或遊戲狀態,及早發現孩子不能專心的原因,給予調整或協助。
檢視家庭是否有破壞專注力的因素
1.氛圍不佳的家庭: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但會破壞家庭氛圍,也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2.控制與干擾過多:孩子在玩耍過程中,不要常下指導棋或過多的干擾。
3.期望過高、學習過多:孩子的專心時間是隨著年齡而增強,過高的期望會造成壓力太大;學習過多的才藝,也可能因能力不夠而分心。
4.缺乏有效管教與約束:孩子形成專注能力,其中也要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建立,有自我管理能力就會懂得自我對話。
5.不了解孩子能力與興趣:「天生有材必有用」,父母常常只看結果,誤認為是能力不夠而沒有好的學習成效,其實應該給予孩子有興趣的事項去培養和發展能力。單中興爸爸
現任/優兒親子教育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資歷/美國SII(Sensory Integration)國際感覺統合協會培訓結業、台灣教育部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台灣吉的堡寶仁教育集團感覺統合專業顧問、台北市&新北市保母協會之兒童發展暨感覺統合專業講師
著作/《教養棒小孩請跟我這樣做!》、《你知道孩子學習優勢力嗎?》、《玩出小天才》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