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念故事時,孩子總是坐不住?牢記「親子共讀」重要觀念!

念故事時,孩子總是坐不住?牢記「親子共讀」重要觀念!

(2020.10更新)親子共同閱讀,可以讓父母和孩子藉此培養感情、增進關係,但有許多細節要注意,例如為孩子唸故事時,語調應適時加入感情、從孩子的觀點解讀,讓孩子容易擁有美好的閱讀體驗。

除了挑選適齡的繪本,閱讀時與孩子的互動也非常重要。父母可以利用哪些方式,提升親子共讀的樂趣?

說故事的準備

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秘書長李苑芳表示,「建議父母也要先閱讀,理解繪本內容。」她鼓勵父母,不妨到圖書館借閱經典的圖畫書,如果先讀熟繪本的內容,了解故事要傳達的事情,這麼一來也清楚知道哪些情節,該配合使用哪些語調,讓孩子更容易融入在故事中。說故事時,除了可以使用生動的聲音、表情增添樂趣,故事劇情出現轉折時,也能將聲音速度放慢、或者壓低音量,以製造懸疑的氛圍吸引孩子的注意,在她多年的說故事經驗中,這些方法都一再發揮效用,成功抓住大量小朋友的目光。(推薦文章:閱讀前須為孩子準備的4大元素

繪本一拿到手,相信許多人會快速翻過序頁、直接進入故事情節。對此,李苑芳秘書長提出不同見解「故事的鋪陳很重要」。她提及,繪本擁有許多細節,是值得和孩子一起探索的,包括帶領孩子看封面、標題,翻閱序頁等,都是一種鋪陳,如戲劇的序幕,能增添閱讀的樂趣。她提醒,下次開始閱讀繪本前,不妨試試看帶領孩子觀賞封面、內頁,還可能發現繪者設計的小巧思。

別急著下定義.尊重孩子的觀點

華人從小經歷許多考試、測驗,接受的教育訓練便是不斷統整歸納、得出結論,因此當父母為孩子念故事,有時會不自覺帶入「下定義」的習慣。李苑芳秘書長舉例,在《好髒的哈利》中,故事描述不喜歡洗澡的小狗,聽到浴室的放水聲就逃跑了。「小狗為什麼逃走?這就是細節。」她說道,如果念故事時,不朗讀原文就直接幫孩子總結「狗狗發現主人要幫牠洗澡」,孩子便失去從故事延伸思考的機會。

她另外舉例,同樣描述有禮貌的孩子,「乖小孩」,和「見到叔叔、阿姨都會問好」,後者則讓角色更立體、具真實性,容易使孩子跟生命經驗做連結,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她建議父母,為孩子挑選書時,可以觀察繪本的內文是否有如上述的延伸細節,且在共讀的過程中,能以單純地朗讀故事、而非總結重點的形式帶領孩子,有助於他們自行發揮想像力、從故事細節讀取作者要傳達的訊息。

親子共讀對於孩子、父母都是一種學習,孩子從中認識詞彙、學習表達等,父母則是學習從簡單的文字、插畫和孩子玩樂、培養感情,而大人與小孩看事情的不同角度,往往會影響對圖畫書的喜好和解讀。李苑芳秘書長依多年觀察得知,孩子會發覺大人沒注意的細節,而正因為孩子看事情的觀點不同,有時父母會擔心孩子「看錯重點」而為孩子統整歸納,為繪本故事自行加註解。(推薦文章:怎麼念故事給寶寶聽?0~6歲親子共讀重點(實作篇)

蒙特梭利的文獻中,就曾提出一個有趣的案例:當一位孩子被帶到花園中,注意到的竟然不是鮮豔的花朵、而是磚頭上的螞蟻。「有時候我們會急著將孩子的視線轉向花朵,因為那是我們認為的重點,而忽略了孩子的觀點。」李苑芳秘書長提醒,不需要為孩子指出重點,讓小朋友選擇注意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即可。

 

知識型繪本的選擇要領

另外,大人若想為孩子介紹生態、歷史等知識性繪本時,若發現孩子無法產生共鳴,不如以較為簡淺且有細節的相關故事下手,較容易打動孩子、讓孩子信服。李苑芳秘書長提醒,不用急著讓孩子消化許多知識,她建議如果要挑選知識型的繪本,故事仍應該從兒童的觀點,清楚傳達一個訊息就好,不然小朋友也容易失去興趣。她以《叔公的理髮店》為例,其間雖然提及看似嚴肅的種族議題,但卻以孩子的觀點來描寫,像是「黑人、白人使用不同的公共廁所、飲水機」,讓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夠明白什麼是「種族隔離」。

 

每天10分鐘.為親子關係加溫

「很多人對於『不要輸在起跑點』的想像,是將孩子送去補習班、安親班。」 李苑芳秘書長感嘆,許多父母想著要提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忙碌中卻忽略了跟孩子的相處時間,或是把說故事的責任外包給他人。她說道,「閱讀能為孩子、家庭帶來許多益處,但關鍵在於持續且長久的進行。」她建議父母,可以利用一天的零碎時間,每天花費10分鐘持續地陪伴孩子閱讀,不僅可以聯繫感情,也能省下未來花在補習的大筆費用,因為從小跟孩子共同閱讀,便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兒童獨立思考、閱讀寫作的能力,孩子也能快樂學習。她分享,曾有位父親嘗試每天朗讀給孩子聽,沒想到有一天孩子看到繪本中曾出現的物品,便抓著他的手,開心地朗讀起故事情節,讓父親既驚訝又感動。這就是共讀所展現出來的好處,不僅增進親子感情,更造就孩子喜好閱讀與思考的能力。

 

延伸閱讀

親子共讀.0~3歲寶寶選書指南

 

🔖 聰明看卡通 → https://mombaby.feversocial.com/p/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