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幼兒園,爸媽必知6招處理法!
剛送孩子上幼兒園那個哭鬧不止的畫面,可謂是每位父母的惡夢,若能在進入幼兒園前培養基礎能力,提升孩子對陌生環境的適應和接受程度,不僅有助於孩子更快融入團體生活,也能使家長避免陷入左右為難的情況。
幼兒園是孩子最早接觸團體生活的場域,若從小班起就讀,孩子們在為期三年的團體生活中,開始進行人際互動、生活自理訓練,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效果可期。對於雙薪家庭和重視基礎教育的台灣社會而言,送孩子去幼兒園,不但可增加孩子學習與同儕互動、相處的機會,也是培養孩子在上小學前,掌握團體生活的基礎能力。
但每到這個階段,也是許多父母開始頭大的時候,就連擁有十多年教育經驗的單爸爸,分享在送年幼的小女兒安安初入園之際,都能體會到實際操作的不容易!單爸爸分享,「若是能在上幼兒園前,就開始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對於銜接幼兒園的團體生活,就會輕鬆自在。」
孩子入園問題大集合
多數孩子在剛上學時容易出現不適應的問題,其中三點則為最普遍現象,但父母無須過於焦慮。分離焦慮症
孩子對於第一次離開親人這麼長時間,難免無法適應沒有父母親陪伴的時刻,通常會有一、兩個月處於高度分離焦慮狀態。感覺沒朋友
部分孩子的性格較為內向,不知道如何與同伴互動、玩耍,以至於剛開始適應新環境時,容易感覺孤單、沒朋友。經常會生病
3歲前的孩子,平時都待在家裡,在剛開始上學的前半年,身體免疫系統尚未適應來自學校、同伴的環境影響,容易感染導致經常生病。入園時需具備的5大關鍵能力
若是能讓孩子在入園前,協助培養以下好習慣,將有助於孩子在學校裡快樂學習、自主發展。1.生活自理
能獨立進食、喝水、穿脫衣物能去上廁所、擦屁股、會洗手
2.語言表達與理解
語言理解能力:聽懂老師的指令表達基本需求:餓了或身體不適
3.認知能力
顏色形狀、數字、大小、多或少動物花草、交通工具、身體器官
常見用品功能:水杯、手機、雨傘
進行簡單分類、比較、唱數
4.作息能力
規律作息的配合能力適應課程轉換的能力
動靜態活動執行能力
遵守紀律規則的能力
5.社交情緒
對他人有安全依附能力有穩定及平復情緒能力
有社交表達互動的能力
不適應時的6大處理妙招
孩子初期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皆為常態,家長若能使用正確的態度與方法,則可讓孩子順利融入團體生活。1.先熟悉環境與人
入學前先帶孩子到即將進入的幼兒園走走看看,認識學校的環境與老師,降低陌生感。2.增加安全感
讓孩子帶自己喜歡的玩具、玩偶與之作伴,使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去面對新環境。3.多肯定與讚賞
家長可在與老師互動時,在孩子面前給予在校的肯定與稱讚,讓孩子獲得成就感。4.分享學校生活
接送上下學時,請孩子分享在校所發生的事,更有助於孩子喜歡上學的生活。5.縮短在校時間
若孩子無法適應,可先縮短在校時間,例如只待半天,中午先接回家,再調整到下午接回家。逐漸拉長在校時間,而非一開始就讓孩子全天都待在學校。6.切莫心軟或威脅
孩子若到學校就哭,父母也不用過度擔心孩子的適應情況,應充分給予老師信任,微笑和孩子說再見,並承諾接送孩子的上下課時間,說到做到。3歲前打好6大基礎能力
父母若能在孩子3歲前多培養生活自理能力,並建立以下基礎能力,孩子就能更快融入學校生活,家長自然而然也就安心。1.發展良好依附關係
讓孩子從小沉浸在穩定、良好的家庭氛圍,培養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將更能適應陌生環境。2.多重感官(感覺)經驗
讓孩子在生活中充分運動,多練習自己操作物品,如收拾玩具、畫圖等,使孩子掌握多項手眼及肢體協調技巧。3.加強言語互動
家長從小多與孩子互動對話、教導孩子認知各項物品,學習語言表達與理解,對孩子建立自信心極為重要。4.儘量讓孩子動手做
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多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事,建構自理能力與養成好習慣。5.增加與他人接觸玩耍
增加孩子與同齡孩子相處的機會,讓孩子更能熟悉與同伴相處模式。6.引發學習好奇與注意力
從生活中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與好奇心,讓孩子享受探索、對學習事物有專注的能力。
單中興爸爸
現任/優兒親子教育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
資歷/美國SII(Sensory Integration)國際感覺統合協會培訓結業、台灣教育部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台灣吉的堡寶仁教育集團感覺統合專業顧問、台北市&新北市保母協會之兒童發展暨感覺統合專業講師
著作/《教養棒小孩請跟我這樣做!》、《你知道孩子學習優勢力嗎?》、《玩出小天才》等書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準備好要上小學了嗎?上小學跟幼兒園有什麼不一樣呢?溫美玉老師跟宥安哥哥來教你
.進入幼兒園,應是讓孩子有學習上的目標!選擇幼兒園的第一步,爸媽要了解孩子具備的能力,釐清想要孩子學習的大小事
.幼小無痛接軌,圖解幼兒園與小學5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