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議題】經常感到憂鬱和焦慮.證實與下泌尿道症狀有關
吳女士48歲、已婚,長期飽受失眠困擾,在一般診所拿藥,但效果不佳,至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黃隆正門診求診。詳細問診後發現,她不僅有焦慮症狀,並合併夜尿及尿失禁症狀。

下泌尿道疾病與憂鬱焦慮症狀相關
經轉介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門診合併治療後,症狀已改善,夜裡不再起床上廁所,也不用擔心咳嗽或大笑,就會尿濕褲子,生活品質提高許多。
為了解下泌尿道疾病與憂鬱焦慮的關連性,奇美醫學中心研究團隊首先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2001到2009年的2萬3,000多名下泌尿道症狀就醫個案,同時合併憂鬱、焦慮的比率為11.5%,遠高於沒有下泌尿道症狀個案的5.7%。
此外,奇美研究團隊也追蹤台灣健保資料庫1,999至2,011年1萬7,000多名就診的下泌尿道疾病患者,以及4萬60,000多名焦慮個案、1萬9,000多名憂鬱個案,持續追蹤3年以上,發現下泌尿道與憂鬱、焦慮之間,確實有著顯著關連性。
透過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奇美研究團隊證實了憂鬱焦慮與下泌尿道疾病有著共病關係,且為雙向的因果關係,這為「腦-膀胱軸疾病」(Brain–Bladder Axis)理論,提供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實證支持。
共病者是失智症高風險群
值得重視的是,奇美醫精神科與婦女泌尿科跨科合作,研究證實憂鬱,焦慮與下泌尿道症狀的關連性,進一步分析發現,共病者也是阿茲海默症(失智症)高風險族群,提醒民眾,如有下泌尿道症狀或是情緒障礙,就應積極就醫。
奇美精神科主治醫師黃隆正教授表示,越來越多證實發現,年紀、神經系統、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等因素都可能引發下泌尿道疾病、排尿障礙,例如,夜尿、頻尿、尿不乾淨、反覆泌尿道感染等問題。
近幾年來,醫界發現,心理因素也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伴隨壓力而來的焦慮憂鬱,可能是影響下泌尿道疾病的產生、發展及延長病程的重要因素。
憂鬱、焦慮與下泌尿道症狀之間有著相關或因果關係,在生理層面也有不少可能的解釋。以臨床經驗來說,服用抗憂鬱劑,除了可以緩解憂鬱、焦慮,也可改善一些疼痛,以及壓力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