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非「牛」不可?
〝均衡飲食〞是所有健康人們的飲食最高原則,孕媽咪在此原則下,為了胎兒健康並做好體重管理,可能會選擇含有較豐富蛋白質的食物。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營養治療科專業營養師許美雅指出,牛肉的蛋白質及鐵質含量豐富,是孕期營養攝取的重點,加上容易吸收的特性,經常是懷孕後期媽咪若胎兒體重較不足者的快速增重首選。
牛肉營養價值誰與爭鋒?
肉品大致可區分為紅肉及白肉;紅肉泛指豬、牛、羊等;白肉則是雞、魚等。而紅肉中的牛肉鐵質含量尤其高,加上烹調美味佳,是多數饕客難以拒絕的美食。許美雅營養師分析道:「紅、白肉各有其營養價直,都是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通常建議多吃紅肉是取其含有豐富的鐵質和維他命,但它的脂肪含量相較會高於白肉,需控制體重或有心血管疾病者並不宜。」
對於國內即將開放仍為狂牛症疫區的美國帶骨牛肉、內臟與絞肉等進口,許美雅營養師表示,媽咪若擔心或必須多補充相同營養素者也不必憂心,因為還是有其他替代選擇,她說:「肉類、魚類、豆類、蛋類等都含蛋白質;動物內臟則是鐵質的最佳來源,茹素媽咪也可直接補充鐵劑。任何營養素的來源都不會只有一種,也不宜單一固定只吃一種,變換攝取多樣食物才是營養補充的最好方法。」
不可不知的狂牛知識
為什麼美國牛肉會有英國狂牛症風險?什麼是「新型庫賈氏病」?孕媽咪不妨一起來增長知識喔!
【CJD與vCJD】
庫賈氏病原名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簡稱CJD),又名「人類海綿樣腦部症」,是一種人類罕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醫學尚無藥可醫,所以罹病者多在三年內死亡。而新型庫賈氏病(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簡稱vCJD)是1996年英國發表了10名不同於CJD的病例,並指出這10名病例可能與俗稱的狂牛症有關。
狂牛症(Mad Cow Disease),其正式學名為「牛海綿樣腦病症」(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簡稱BSE)。牛隻的傳播性海綿樣腦症是1986年新發現的一種疾病,它發生在英國,因為當地牛的飼料是使用羊骨磨成的粉,有些羊感染了變性蛋白質PrPSC,而加工時又簡化流程,這些吃了受感染的羊骨粉牛隻就爆發了流行性的狂牛症。而與狂牛症相關的正是新型庫賈氏病。
新型庫賈氏病目前已列為報告傳染病,規定凡有懷疑為庫賈氏病的病人都要通報。台灣目前只有人類庫賈氏病病患,沒有新型的庫賈氏病病患,也未發現狂牛症。
截至去年底止,全球已出現212例與狂牛症有關的新型庫賈氏病病例;英國有168例最多,法國有23例居次,美國則有3例。
【感染vCJD的風險指數】
究竟美國危險部位牛肉進口後,國人食入致命的風險有多高?會不會得到「新型庫賈氏病?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對消費者食用美國牛肉之健康風險評估結果是:消費者食用美國牛肉感染新型庫賈氏病的機率遠不及抽煙罹患肺癌,以及吃檳榔罹患口腔癌。
該報告說,國內牛肉消費者終其一生(從出生到80歲),每人每天食用112克美國牛肉以及相關產品,感染新型庫賈氏病的平均終身風險如下:
*吃不帶骨牛肉的感染風險為一兆萬分之7.18。
*吃帶骨牛肉的感染風險為一千億分之2.72。
*吃牛內臟的感染風險為一百億分之1.50。
*吃牛絞肉的感染風險為一百億分之5.77。
肉品的選購、保鮮與烹調
姑且不論吃了美國牛有多少感染新型庫賈氏病的風險,所有肉品在選購上本來就要留意其衛生和安全。許美雅營養師提醒,肉品所含的高蛋白質正是各種細菌容易孳生的溫床,如果衛生品管不良或採買到保鮮度不佳的肉品,家人極可能有腸胃不適的困擾,嚴重者還可能有中毒危險。
「媽咪買肉時要注意色澤,鮮紅及無血水溢出是基本原則,回家後要即刻冷藏或冷凍保鮮,烹調時最好以完全煮熟為原則,因為大部分細菌可以在高溫下被殺死。」
有了這波美國狂牛的潛在危機後,相信大家對於食的安全會有更高的警覺,畢竟「病從口入」是不爭的事實。許美雅營養師也建議不得不外食的孕媽咪不妨慎選店家覓食,她說:「食物的味道和色澤多可透露其新鮮度,並以熟食為選擇標的。」
至於習慣吃牛肉的媽咪,建議可以台灣牛為優先,或者挑選值得信賴的大品牌肉品等,是安心吃牛的保障。
許美雅 營養師
現任/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營養治療科專業營養師
學歷/靜宜大學食品營養研究所肄業
~原文刊載於2009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