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2大婦癌 準媽咪要小心

2大婦癌 準媽咪要小心

子宮頸癌和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的2大殺手,萬一發現孕期罹癌,只要依照醫師建議處理,還是可以安然度過孕期並順利生產!適逢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宣導月,孕育胎兒的同時,別忘了關心自身健康喔!

 

女性十大癌症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發布的95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女性十大癌症(不含原位癌)發生率的原發部位依序是:女性乳房;結腸及直腸;肝及肝內膽管;肺、支氣管及氣管;子宮頸侵襲癌;胃;甲狀腺;子宮體;皮膚;卵巢、輸卵管及寬韌帶。
其中跟女性生殖器官癌症及乳癌有關就佔了4個,分別是乳癌(第一名)、子宮頸癌(第五名)、子宮體癌(第八名),以及卵巢癌(第十名),而且這4項婦癌的個案總數超過所有女性癌症個案數的一半,是台灣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脅。

孕婦當心4婦癌

孕媽咪該如何提防這4項婦癌?劉偉民主任表示,這些婦癌並沒有共同症狀,無法一言以蔽之,但可從以下三方面來加強防範:
◎按時產檢
尤其媽咪在得知懷孕後應立即到醫院做檢查,讓專業的婦產科醫師以超音波為媽咪檢查子宮和卵巢,評估是否有不利胎生生長或日後生產方式的因素存在。
◎隨時留意出血
不論早中晚期都提高警覺,一旦有持續性出血的狀況發生都應儘速就醫。
◎高危險群
若為乳癌高危險群者,孕期乳房有任何變化(例如紅腫熱痛等),不妨先徵詢產科醫師是否轉介乳房外科做進一步檢查。
不慎罹癌的處理
萬一孕期不慎罹癌,劉偉民主任說:「國內腹腔鏡、內視鏡等技術成熟,女性罹患婦癌的治療方式也很多,孕期通常不會進行放射線治療,會以媽媽和胎兒的生命安全做優先考量,可以等產後再治療的就先不處理,無法等待者,會以個別病情發展和孕媽咪及家人討論,找出最適合的因應之道。」

子宮頸癌篇

DATA:女性癌症(含原位癌)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5位。
發生率高 幸篩檢普及

雖然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仍然高居婦癌的第一位,但只要是女性同胞,相信大家對於「6分鐘護一生」這個子宮抹片檢查的口號並不陌生。劉偉民主任表示,近年來,由於抹片檢查普及率提升,所以即便被篩檢出有子宮頸癌問題,也多為原位癌或早期癌,經過適當治療,通常會有不錯的預後效果。
再者,子宮頸癌也是所有癌症中,可以直接由婦癌醫師從外觀即可判斷出來的一種癌症。「大多數的子宮頸癌或前期子宮頸病變等,都可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人類乳突病毒檢驗,或是有陰道鏡輔助下的特殊檢查及切片等得知,國內這方面的技術和醫療人員的操作上,都是很成熟的。」劉偉民主任解釋道。

罹癌時的生產方式

由於子宮頸癌的演變時間較長(從癌症前期病變的CIN 1演變到CIN 3,通常需要6~7年的時間),孕期萬一被檢查出有子宮頸腫瘤,劉偉民主任建議媽咪先別恐慌,讓醫師為妳確認期別,再討論如何處理。
根據統計,字宮頸腫瘤變成癌症的機率分別是:CIN 1只有1%、CIN 2有5%、CIN 3則有15%,所以劉偉民主任呼籲:「只要媽咪有做好子宮頸抹片的定期檢查,即便孕期剛好有變化,也不一定會是很糟的狀況,而且子宮頸癌的癌症前期病變治癒率相當高,在癌症前期病變時期發現,只要切除病變區域,治癒率幾乎接近10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孕媽咪如果罹患侵襲性子宮頸癌,在分娩的過程中,子宮頸張開、胎頭下降的時候,會增加癌細胞蔓延的機會,所以應該避免自然分娩而採用子宮上段式的傳統剖腹生產。至於零期以內的子宮頸癌則不會蔓延,可以採自然分娩。

其他常見的子宮問題

除了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因為荷爾蒙的改變,孕媽咪常見的子宮問題還包括:
1.子宮頸糜爛(發炎)
受到荷爾蒙變化的影響,孕期子宮頸的扁平麟狀上皮細胞容易被柱狀上皮細胞所取代,造成子宮頸的上皮細胞外翻。加上充血讓子宮頸有泛紅、瘀血的感覺,也因此孕媽咪會感覺到陰道分泌物變多,接觸時容易有出血的現象。
子宮頸糜爛也可能是子宮頸炎或子宮頸癌的警訊,通常子宮頸炎會有較多的黃色濃稠分泌物,甚至伴隨異味或搔癢、疼痛等,此時媽咪就要提高警覺了。
需要治療嗎?劉偉民主任說,單純的子宮頸糜爛並不需要採取特殊治療,只要檢查確定不是子宮頸炎、無腫瘤細胞,多數子宮頸糜爛會在產後自然好轉。
2.子宮頸瘜肉
懷孕期間子宮頸長瘜肉,從無到有或者從小變大都是有可能的,但子宮頸瘜肉多為良性,除了會有不規則的出血現象,很少有身體不適的問題,所以通常不會處理。「除非孕婦的瘜肉已經大到跑到陰道外,或者有嚴重出血問題,需要即刻進行切除,否則多半傾向等到產後觀察情況再做處理。」

Warning~當心逐年上升的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西方婦女最常見的婦癌之一,近年來台灣女性因為飲食生活西化,導致內膜癌病患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劉偉民主任說:「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肥胖、不孕、糖尿病和高血壓。年輕女性如果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史也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

每個人都可能是癌症候選人!
別讓錯誤的飲食及生活型態,養大你潛在的癌細胞。
統計顯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會不自覺養大癌細胞,而被診斷患有癌症。美國癌症研究院從生活、飲食、運動著手,讓你有效攔截體內癌細胞。


(圖片提供/原水出版社)

乳癌篇

DATA:女性癌症(含原位癌)發生率第2位;死亡率第4位。

女性癌症的頭號殺手

全球每年大約還是有50萬以上的婦女死於乳癌,所以每年10月是粉紅絲帶的國際乳癌防治宣導月,而10月22日更被定為國際乳癌日,全球乳癌防治團體幾乎都會在此期間舉辦活動,以期提高社會大眾對乳癌的認識和防治。
國人飲食西化後,每年死於乳癌的女性同胞不僅已上升到大約1,500名(是女性癌症的頭號殺手),而且患者年齡層有下降趨勢。
對於國內乳癌篩檢的政策(即50歲以上女性才享有每二年一次的免費乳房攝影檢查)一直未能符合目前的好發年齡40~49歲女性,長庚紀念醫院外科主治醫師暨台灣乳房醫學會副秘書長郭玟伶表示,這很可能是我們乳癌原位癌偏低,乳癌始終不易早期發現的重要原因之一。
【數字會說話】
根據衛生署統計:零期乳癌之十年存活率接近100%,第一期乳癌存活率高達80%,第二期乳癌仍有60%之存活率。因此,乳房專科醫師及乳癌防治各界均呼籲:加強國內女性乳癌篩檢,診斷出早期乳癌並加以適當治療,應該是戰勝乳癌、防治乳癌的當前要務。

萬一孕期罹乳癌或復發

因為荷爾蒙劇烈改變的關係,女性在懷孕到產後半年左右,乳腺細胞會快速增生而且血管新生,這不但使得乳房自我檢查不易,有時就連婦科醫師的觸診也難以正確判斷。郭玟伶醫師表示,如果不是乳癌高危險群或者曾經患有乳癌,孕媽咪在發現乳房有腫塊或是乳頭有不正常分泌物時,可先洽產檢醫師做初步檢查,再由他們評估是否轉介乳房外科做進一步的乳房篩檢。
一旦檢查結果確認是乳癌,郭玟伶醫師建議媽咪一定要接受治療,她說:「目前國內的乳房治療方法很多,常見的有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化療、荷爾蒙治療等,乳癌多半採多重治療,醫師會就媽咪的情況建議孕期最適切的治療,以及有些可以採取產後再治療的情況則可以等產後再說。總之,臨床上有很多孕期乳癌的媽咪照樣順利生產的案例。」
另外,郭玟伶醫師也指出,乳癌治療後的2~3年是復發的第一高峰期,治療後的5~8年則是復發的次高峰期,而治療後10年內都沒有復發,那麼之後復發的機率就非常低了,所以有乳癌的女性一定要定期追蹤,如果懷孕還得特別留意其復發的可能性及症兆。

女性乳房的健康三部曲

日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曾公布一項調查顯示,國內50~69歲的婦女2年內曾接受過乳房攝影篩檢率僅12%,美國則高達7成以上。郭玟伶醫師表示,乳癌並不可怕,它可以藉由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達到生命不受威脅。為了早期發現乳癌,女性同胞一定要確實做好「乳房健康三部曲」,也就是「每月定期自我檢查乳房;35 歲以上每年接受專科醫師檢查;50歲以上的婦女,每2年至少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

認識乳癌高危險群

◎已有一側乳房得過乳癌。
◎有乳癌家族史(一等親或多位親人在停經前得過乳癌)。
◎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或未曾生育者。
◎初經在12歲以前。
◎停經在55歲以後。
◎停經後有肥胖問題者。
◎是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的患者。
◎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及更年期荷爾蒙補充者。

~原文刊載於2009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