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喜愛重口味 高鹽分 孕媽咪小心高血壓

喜愛重口味 高鹽分 孕媽咪小心高血壓

外食的時候,最常遇到的情況就是覺得味道不夠,猛加調味料;再不然就是點了許多滷製品,不知不覺吃進過多的鹽分。長期下來,一旦鹽分攝取過多,小心高血壓等疾病找上身。

小美媽咪懷孕邁入28周,最近小腿、腳背會出現漲痛的不適感,小美媽咪藉由產檢機會請教醫師,醫師告知這是懷孕後期容易出現的生理性的水腫,建議她從日常生活來改善,並詳細記錄飲食,避免食鹽含量高的食物,不過小美媽咪總是三餐在外,家中不常開火,該怎麼調整呢?

鹽分過高 延滯水分的代謝

食鹽是一種基本調味,可增進食物的美味,促進食欲。主要的成分為「鈉」,鈉是保水礦物質,負責肌肉的感應、神經的作用及調節體液平衡。攝取過量的鈉,會使水分蓄積在體內,造成水腫並增加血壓及心臟負擔。例如晚上吃滷味;鹽酥雞等重口味的宵夜,第二天早上很容易產生浮腫;相反地,當鹽分攝取太少或缺乏時,則會出現疲勞、虛弱、倦怠等的現象。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布建議,國人每日鈉的攝取量以不超過2,400毫克(約6公克的食鹽)為原則,若媽咪在懷孕後期出現水腫狀況,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鐘子雯建議,降低每日的鈉攝取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以防過多的水分滯留在身體之中。

飲食日記找出隱藏陷阱

前陣子天氣炎熱,小美孕媽咪胃口不佳,擔心沒有進食造成胎兒缺乏營養,會選擇些重口味的食物來刺激食欲,以下是她其中三天的飲食日記,我們來看看記錄中有哪些鈉含量高的陷阱?

 

鐘子雯營養師表示,外食的鈉容易隱藏在調味料之中,最常見的為:鹽、味精、醬油及烏醋。很多媽咪以為少用食鹽便等於減少鈉的攝取量,事實上,許多調味品中都加入相當成分的食鹽,好比6茶匙的烏醋便等於1茶匙的食鹽,而1茶匙的食鹽含有2,400毫克的鈉,也就是衛生署建議的每日攝取上限。


問題1 調味料過多

以蚵仔麵線為例,麵線本身已有少許的鈉,外加烹調時的鹽、味精,若食用時再添加烏醋、胡椒鹽或辣椒醬,這碗蚵仔麵線的鈉含量可能高達2,000毫克!台灣高血壓學會於2009年5月公布的研究顯示,目前國人一日的鈉攝取量大於6,600毫克,等於一天吃掉三倍的建議攝取量!

問題2 深醬色食物比重偏高

以小美媽咪這三天的紀錄來看,深醬色食物比重偏高,醬色過重即代表調味料(醬油、烏醋)的含量高,如:「炸醬麵」、「蔭瓜」、「醬爆豆乾」、「紅燒肉」、「糖醋魚」、「滷白菜」、「蚵仔麵線」…等;早餐中的「培根」、「大蒜」麵包(塗醬部分),也屬高鈉食物,需減量食用。另「酸菜」麵包、「菜圃」蛋、玉米罐頭…等醃漬、罐頭品的鈉含量更是高高在上。
鐘子雯營養師特別提醒媽咪們:「起司餅乾」雖含有豐富的鈣質,但每100公克即含有800~1,300毫克的鈉,建議改用鮮奶來補充。另海鮮羹等芶芡食物,湯汁濃稠,會使用更多的調味料來提味,若媽咪們食用完畢,相對中會攝取到較多的鹽分。此外小美媽咪每日不足三碗熟蔬菜、三顆水果,有礙於水分代謝。

建議3 培養清淡的飲食習慣

一但媽咪重鹹口味養成,之後吃回清淡菜色,可能食不知味,無法滿足食欲,因為習慣高鹽食物,舌頭對於鹽的味覺感受就會受到抑制,難以改變。加上日後上了年紀,舌頭的味蕾細胞漸漸萎縮,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愈吃愈鹹。研究已證實,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都跟長期吃太多鹽有關,提早培養清淡的飲食習慣是最佳的保健之道。
 


外食中「鈉」的藏身之處:
1.調味料:鹽、味精、醬油、烏醋、味增、胡椒鹽、豆瓣醬、辣椒醬、沙茶醬、番茄醬等等。
2.加工食品:如火腿、香腸、臘腸、燻雞、滷味、豆腐乳、魚肉鬆等。
3.醃漬蔬菜:如榨菜、酸菜、醬菜、菜圃等。
4.罐頭食品:如玉米罐頭、肉醬、沙丁魚、鮪魚等。
5.其他:洋芋片、蜜餞、運動飲料等。

簡單的外食原則

理想中的狀態當然是由媽咪們自行來準備餐點,但若執行上有困難,鐘子雯營養師提供外食媽咪們以下篩選原則:
◎挑選不使用味精的餐廳。
◎不另加調味料
如:水餃不加醬油、魷魚羹不添烏醋。
◎食用蒸、煮方式的食物
此類烹調食物多半沒有過多的調味,亦可嘗到食材的鮮味與營養。
◎去除醬料過多的外層(去皮)、避免過多的調味品
如:不食用紅燒魚的皮、將燙青菜的醬油膏或肉燥用量減半、選擇麻醬麵而非炸醬麵。
◎喝湯要有節制
外食湯品(牛肉湯、芶芡羹湯、自助餐…等)鈉含量高,營養成分低,媽咪們宜減量飲用,或改以鮮奶或低糖豆漿來替代。
◎沾醬取代淋醬
醬料改以小碟盛裝,避免淋在料理或主食上。
◎不食用加工食品
罐頭、蜜餞、肉乾及冷凍包裝食品,在不添加防腐劑又需延長保存期的情況下,會使用加鹽的方式來保存,媽咪們應避免食用。
◎注意包裝營養標示的鈉含量
留意包裝上的份數,如:一罐脆瓜共含5份鈉,每份鈉含量為512毫克,故一罐脆瓜的鈉含量為2,560毫克。

居家料理小撇步



媽咪們不妨利用假日著手準備自製醬料,便於平日搭配外食,或在空閒時先行烹調些簡易料理,食用前另行加熱,有效從飲食上控制鈉的攝取。
◎自製醬料
利用水果(檸檬、番茄、蘋果、鳳梨…等)與少許洋蔥、和風醬油、黑麻油、水果醋、黑胡椒粒…等,調製成醬料,可搭配外買回來的燙青菜或清蒸食品。
◎天然食材入菜
◎使用蔥、薑、蒜、香菇、蝦米、九層塔、香菜、義式香料、黑胡椒粒等天然香料來提味。
◎利用柴魚、香菇、海帶、枸杞等甘味物質添加美味。
◎多用水煮、清蒸

蒸煮方式可以保持食物的原有鮮味。
◎少吃醃漬品
使用醃漬品前務必浸泡,以達到減鹽目的。
◎慎選調味品
◎運用味淋取代味精、雞粉等人工合成調味粉。
◎使用低鈉鹽、薄鹽醬油。低鈉鹽、薄鹽醬油往往是以「鉀」來取代「鈉」,使用前請先請教醫師或營養師,以確認有無腎功能上的顧慮,另在用量應同一般食鹽用量,不宜增加。

改善水腫的妙方

孕媽咪若攝取過多鹽分容易造成水腫,不妨在日常飲食中,服用紅豆湯或食用含鉀的食物都是改善的方法。
◎服用紅豆湯加速排水
千萬不可不喝水,若身體缺水,將更容易鎖住現有水分,延長水腫的不適,至於每日水分的攝取量應須調整,因每人狀況不同,建議在產檢時向醫師提問。另媽咪不宜經常食用具有利水滲濕功效的薏仁,薏仁恐造成子宮收縮或是羊水不足,導致影響妊娠。也可以煮冬瓜薑絲文蛤湯,冬瓜可有效去除水腫,不過冬瓜屬於寒性食物,若本身體質偏寒性,要記得加入薑絲一起煮,或煮好後多喝湯,冬瓜吃一點就好,不要過量食用。

◎增加蛋白質的攝取
(鮮奶、豆漿),提高血漿中白蛋白含量,改變膠體滲透壓,才能將組織裏的水分帶回到血液中。
◎增加含鉀食物
飲食上可以適度增加一些含鉀食物,以利身體把鈉排出。蔬菜包括:橄欖菜、小白菜、空心菜、菠菜、山藥、莧菜等,水果則包括:柑橘類、葡萄、香蕉、水梨、蘋果、香瓜等。

~原文刊載於2009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