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羅怡君專欄】父母對孩子什麼都說好的後果,結果竟出乎我們所料!

【羅怡君專欄】父母對孩子什麼都說好的後果,結果竟出乎我們所料!

在圖書館翻到一本薄薄的英文繪本,封面上的小男孩看來活潑可愛,瞧瞧書名《Yes Day》感覺很不錯,直接拿了借回家和孩子一起共讀,沒想到這個故事讓我們母女倆經歷一場「生活革命」,對彼此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悟。

    故事是這樣的。《Yes Day》這本書中的男孩和媽媽約定每個月都有一天是“Yes Day”,在這特別的一天,不論孩子提出什麼要求,媽媽都只能說Yes,答應之後沒有但書、沒有附帶條件,乾乾脆脆、二話不說地讓孩子自由做自己;小男孩開心的提出各種「解禁」項目,難怪在每頁裡都笑得合不攏嘴。

    我越念越覺得不妙,當我說完準備闔上書道晚安時,女兒緩緩地開口:「媽媽,我們也找天來玩這個遊戲好不好?」

「嗯,好啊好啊!」該來的總是要來,我心想敷衍幾句,說不定睡到明天就忘了。

「那什麼時候?」看來我的如意算盤一眼被識破。

「那就明天吧!」輸人不輸陣,只好見招拆招了。

兒童教養
(圖/shutterstock)

繃緊神經,Game Start

    隔天週日,一早醒來,妹妹立刻提醒我今天是Yes Day,緊接著提出第一個要求:我要看電視!

    按照慣例一早不會開電視,電視時間通常安排在晚飯後;此時我深呼吸一口:「好!但是……」

    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媽,故事書裡沒有『但是』喔,而且你要說的,我都知道了。」

    我硬生生把話吞下,眼睜睜地看她打開電視機。第二項挑戰隨即到來。看電視時嘴巴總是想跟著動動,於是妹妹賊賊地笑著:「媽媽,我想吃顆糖果。」

「妳……,好!」

    孩子非常敏銳,死命的往地雷項目踩,似乎很想試探大人能不能遵守承諾。其實要喊「卡,我不玩了」也不是不行,只是我想硬著頭皮也要撐下去,我希望維持自己的優良紀錄,媽媽在她心裡一向說話算話。

    雖然還是會擔心看電視對腦袋不好、吃糖果甜食副作用可多著,但轉念一想,反正就這麼一天,我安慰自己不礙事,倒是趁今天看看這傢伙還有什麼名堂?心裡還有哪些很想做的事?

    我一邊看書一邊調適心情,眼角瞥見她吃了幾顆後就把剩下的放回櫥櫃裡,咦?莫非這糖不合她的胃口?過了沒多久,她轉轉遙控器把電視關了,要我帶她出門晃晃。看來一切都是「陽謀」。她拉著我一路走進某家買冰會唱歌的店裡,明明沒來過卻熟門熟路地指著單子上其中一款,打算豁出去的我也爽快點頭:「好,沒問題,一起吃吧!」這天對我而言過得特別「辛苦」。

   好不容易熬到睡前時光,我問女兒:「Yes Day要結束囉!有沒有什麼感想啊?今天你應該快樂得不得了吧!」

「對啊!很開心耶!」妹妹毫不遲疑地回答。

「那當然,妳專挑我平常管你的那些事做啊。」我沒好氣地回應,還夾雜著失望的心情。

「也不是啦,嗯,我不太會講耶,就是今天我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感覺很不一樣,可是媽媽為什麼你都不相信我啊?」突然迸出這句讓我有點摸不著頭緒。

「你跟我說不要一直看電視、不要一直吃糖果這些話,我都知道啊,我不會『一直』,可是你都不相信我,覺得我會一直看一直吃耶。」

Yes Day遊戲宗旨:讓大人信任孩子,讓孩子成功展現自主意志

    原來如此!“Yes Day”設立「大人凡事說好」的遊戲規則,等於「強迫」大人「信任」孩子,平時我們總在旁耳提面命叮嚀,或者勉為其難答應後又不斷開口「提醒」,即使孩子做到我們的要求,我們也不認為是孩子的功勞。雖然我們一心想培養出「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卻不曾有機會讓孩子嘗試練習拿捏分寸,甚至沒機會「證明」他們也有自律能力。

    或許孩子的判斷與父母不盡相同,比如說:家長覺得已經看很久電視,但孩子覺得還不夠。那麼多久才夠呢?孩子有機會找出這個答案嗎?他知道自己的欲望是來自「被禁止」,還是真的那麼喜歡看電視呢?這些生活實驗的校對、微調,最後都會累積在孩子身上,讓他們越來越了解自己、掌握自己的「能」與「不能」。

    女兒最後告訴我:「沒有人可以一直看電視、吃糖果和冰淇淋啦,越不能看就越好看、太多就會變得無聊,也會變得不好吃了!」“Yes Day”的快樂並非建立在「違反規則」上,而是她成功地展現她的自主意志。

    每月1次的yes day,像是對孩子自律的成果驗收、給大人的信任隨堂考;我更期待未來某一天,女兒透過這個遊戲發現「管不住自己」的時候,能夠提早體會自己的弱點,才能真正成為一位享受自由的人。


延伸閱讀
孩子的性格與人格來自父母教養風格!10個教養守則建議
兒童教養大地雷!過度干涉的直升機媽媽,只會讓孩子失去危機應變能力


羅怡君
羅怡君
從事媒體公關12年,才發現最難溝通的就是最親近的人。喜歡閱讀小說,近年來成立專屬孩子的讀書會,與孩子們一起經歷成長與青春的各種滋味,在小說裡找到安頓身心的宇宙。

臉書/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