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大 生育、親子教養新趨勢!
1.不分性別
對於性別的刻版印象,在從傳統的二元化性別,變得愈來愈模糊。粉紅色一定是女孩嗎?藍色一定是男孩嗎?女生玩娃娃、男生玩車子嗎?在2020年,愈來愈多父母會停止對孩子灌輸這樣刻板印象的性別認知,甚至會與小孩大方討論談論性別認同的話題,或是教導孩子善良對待性別氣質不同的小朋友。
2.環境意識化為行動
「孩子們了解氣候變化危機的緊迫性,有時比成人要快,」作家 Jason McBride在《tosay’s parents》網站中這樣說。為了讓小孩在未來有更好的生活環境,許多父母會更關注環保新聞,或是提醒自己減少使用塑料或排碳,把環保化為行動。
3.有意識地減少社群軟體
網路用語FOMO 是fear of missing out 的縮寫,而missing out 指的就是「錯過」,用以形容那種明明不是很想出門,卻怕錯過什麼好玩的事而選擇接受的社交焦慮者。2020的父母有些開始意識到FOMO為自己帶來太多壓力,或是過度自戀的在網路上展現美好育兒生活其實一點都不真實,而開始有意識地減少使用社群網站。
4.在家自學
體制內的教育制度並不適合每一個孩子。台灣有愈來愈多家長讓小孩常是自學。包括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也都開放自學教育。日本有十幾萬中、小學生沒有上學,「自由學校」(Free School)專收不願意上學的孩子。雖然自學的好處見仁見智,但願意這樣做的父母卻說,在家上學有很多方法可以使孩子們在創意和學業上受益。
5.小孩也能是老大
在從前的親子關係中,爸媽是絕對的老大,但在2020年的育兒理念中,許多爸媽會用更對等的方式,來與小孩對話。
6.生產計劃書
在懷孕期間,愈來愈多女人意識到身體的自主權。開始制定自己的生產計畫書,包括在哪裡生產、怎麼生產,生產前刮陰毛、灌腸等程序,都可以與醫師討論後,在產前做決定。
7.擁抱產後的身體
以往女人在產後積極瘦身的好身材成為讓人艷羨的神話,但有愈來愈多的女性,比如好萊塢女星安海瑟威,公開大聲說:我喜歡我懷孕的身體,我決定要慢慢瘦下來。國外甚至開始流行像是#this_is_postpartum和#everywomanisanangel這樣的標籤。產後身體也是一種美麗,這鼓舞著產後媽媽,同時免於在帶孩子的同時還要擔心身材的焦慮。
8.家長友善的工作場所
在工時過長的環境,要兼顧家庭和工作成為天方夜譚,尤其學校動不動因為腸病毒放假一周,更是讓爸媽頭痛困擾。在美國四月的第四個周四是「帶小孩上班日(Take Kids To Work Day),台灣也有許多企業實施親子日,選擇一天讓爸媽帶小孩上班。愈來愈多兒童友好辦公空間,解決爸媽偶爾需要在上班時間帶小孩的困擾。
9.全職爸爸爸的興起
社會、兩性型態轉變,女性的工作能力也能負擔家計,再加上政府育嬰福利不只單針對女性,爸爸也能請育嬰假,因此全職爸爸已然悄悄流行。即使在台灣,全職爸爸會遇到許多社會眼光的挑戰,但已經愈來愈多父母調整健康心態,爸爸也能全職育兒!
10.更少3C育兒,更多的共讀或有聲讀物
許多父母甚至外公外婆,用有聲讀物代替3C育兒。透過有聲讀物或廣播,小孩能夠學到一些新知識,還有助於培養關鍵的聆聽和專注技能,而不會像看電視那樣令人上癮,和引起令人興奮的多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