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超音波非萬能
從第一次產檢開始,準媽咪就會接觸這項神奇又精細的儀器,透過探頭就能讓你了解腹中世界!第一次產檢,除了從尿液中可驗出確定懷孕之外,更可從超音波上看到受精卵的著床位置,此後,許多產檢也都需要合併使用超音波,但超音波並非萬能,隔著一層肚皮再加上其他物理限制,超音波的偵測率也僅有60~80%!

How?超音波的檢查方式
超音波是以探頭接觸肚皮,當探頭發出的超音波遇到阻擋後會反射,便可藉此看出外觀構造,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靜玉表示,超音波的特性即類似海底探測器預測深度的原理,不同之處在於產檢使用的超音波較為精細,可顯示出不同層次,但超音波無法透過空氣探測,因此,必須塗一層無傷害性的凝膠作為介質,利用這層介質透過肚皮、羊水來了解胎兒的生長情況。
What?了解各種超音波
隨著科技及醫療的普及,超音波不再只是單純的一種,你可能也被許多名稱搞迷糊了!周靜玉醫師表示,不同層次的超音波的確精細程度不同,用途也不相同。
【2D超音波】:經由探頭發射出超音波後取得的平面影像。
【3D】:將2D的平面影像組合起來,經由電腦運算後,顯示出立體有景深的畫面即為3D。
【4D】:4D探頭在檢查時會前後不斷震動,可在短時間內取得一疊2D的影像,經過電腦重新組合處理後便可呈現出3D的影像,但4D在短時間內取得多個影像,在連續播放下便可看到胎兒的活動情況,就像漫畫的播放原理一樣。
【都卜勒】:都卜勒超音波分為兩種,一為彩色都卜勒超音波,主要偵測血流情形,另一則為脈動超音波,以偵察血流速度為主,周靜玉醫師表示,一般孕婦並不需要使用都卜勒超音波,除非懷疑胎兒可能有心血管疾病或血流不佳的情況。
you must know!
超音波的判讀方式
超音波的檢查報告僅能判讀為:在這個週數的檢查下,有否篩檢出任何胎兒異常的狀況。因此,若當時沒有檢查出任何異常狀況,也不代表胎兒是正常、無任何疾病,因有些胎兒異常會在較大週數甚至出生後才會出現,或因超音波檢查的限制無法診斷。
when?照射超音波的時機
周產期醫學會建議進行超音波的時機有三次,分別為第一次產檢、20週及34週共3次,周靜玉醫師表示,第一次產檢主要是確認懷孕狀況,並且確定受精卵的著床位置;20週的超音波是確認胎兒重要器官的發育情況;34週則是了解胎位、胎兒大小等。此外,進行唐氏症篩檢也必須使用超音波。但健保給付的超音波僅有一次,即為20週。
周靜玉醫師表示,並非每次產檢都需使用超音波,像是周產期醫學會建議的三次即有其特殊及重要的意義,但因台灣的超音波儀器容易取得,有些醫生可能也會在產檢時純粹為孕婦服務,因此,孕婦才會有每次產檢都必須照超音波的錯誤觀念。
20週的篩檢仍分健保型與自費型
20週的超音波器官篩檢也可分為健保型和自費型,周靜玉醫師表示,健保型就是檢查一般的手腳、嘴唇等重要器官,目前許多醫院有提供自費型的20周超音波檢查,其篩檢項目更廣且多,但每家醫療院所規定又有不同,相同的是,都是以2D影像呈現,只是20週篩檢項目較多,包含眼睛、心臟大血管的走向是否正常等等,周靜玉醫師特別表示,3D、4D以外觀呈現為主,對了解內部器官構造反而有限制。

Can’t!超音波的限制
許多媽媽都認為超音波是「最佳保證」,因此,若寶寶出生後有缺陷便會產生醫療糾紛,但周靜玉醫師表示,超音波的檢查隔了層肚皮,再加上是藉由聲波的反射,自然會受其物理特性的影響而與真實有些許落差,此外,超音波的檢查結果也會受「超音波檢查者」影響,因檢查者可控制檢查的部位,因此,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建議且鼓勵醫生進行超音波檢查時,讓病人了解超音波檢查的限制及所及範圍,以免造成誤會。
超音波物理特性
超音波無法穿過骨頭或空氣的阻隔,因此,不論哪一層次的超音波檢查都有其限制,這是由於超音波的物理限制所導致,另外,母親腹部脂肪太厚、胎兒趴臥或骨頭阻擋,有時候胎兒常處於握拳或活動的狀態,無法看出手足內翻、外翻、多指、併指或指結缺失等狀況,都可能無法詳細判讀器官,以致於無法發現某些異常。
超音波解析度
超音波的解析也無法辨識微小的胎兒缺陷,像是較小的心臟缺損或動脈狹窄,不易由超音波診斷。
胎兒的發育階段不同
不同的胎兒發育階段也會影響超音波的判讀,許多特殊疾病會出現於妊娠後期,甚至在出生後才出現,像是先天性橫隔膜缺損、氣管食道?管、尿道下裂、胎兒水腫或巨?症等,這些疾病都無法在早期就藉由超音波檢查出,因此,也不能斷言日後不會有問題發生。
其他異常
先天性心臟病、染色體異常、基因異常等。
You want to know!超音波Q&A
Q1. 需不需要照3D、4D?
3D、4D超音波仍屬自費範圍,究竟需不需要照實在讓媽咪難以決定!周靜玉醫師表示,通常會向孕媽咪說明各種超音波的特色與作用,再讓媽咪做決定。她進一步說明,3D、4D的影像組成都是以2D為基準,目的是看到外觀的構造,通常確定有明顯的胎兒異常後,像是臉部腫瘤、唇顎裂,醫師可能就會用3D、4D讓媽咪清楚了解胎兒異常的情況或程度,而事實上,就醫學目的而言,3D、4D超音波不一定能幫助診斷,僅是符合媽咪想看看寶寶外觀的需求,媽咪可以就超音波的作用及特性來決定。
Q2. 週數愈大,照得愈清楚?
雖然週數愈大,胎兒的成長也愈成熟,但周靜玉表示,當胎兒到了一定週數時,手腳開始長肉、骨頭鈣化程度完整,此時超音波反而無法穿透皮膚和骨頭看到內部器官的構造,再加上懷孕後期,胎兒皮膚脂肪變厚,體積也較大,四肢無法盡情活動,整個身體會蜷曲在一起,因此,不見得週數愈大就能看得愈清楚,她說,週數太小或太大都會影響超音波檢查的效度,一般而言,仍以20週檢查為最剛好。
Q3. 什麼是高層次超音波?
「高層次超音波不是一種儀器,也不是特殊的方法」,周靜玉醫師表示,高層次超音波是從美國的超音波分類直接翻譯而來,美國超音波醫學會將超音波分為level 1和level 2,level 1是測量胎兒胎位、大小、羊水量等較基本的檢測項目;而level 2則是詳細篩檢胎兒的器官,例如手、頭、腦、唇等等,國內常說的高層次超音波則指level 2的超音波,因此,高層次超音波的意思是「對胎兒全身器官進行有系統的器官篩檢」,主要目的在於偵測出胎兒是否有異常,使用的機器也以2D超音波為主,因2D超音波才能提供醫師最準確的診斷資訊,3D、4D是組合過的畫面,有些資訊在重組過程中反而會流失。
通常在20週時,進行詳細的器官篩檢即為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其他時間的超音波篩檢則以lecel1為主。周靜玉醫師表示,理論上沒有必要每次產檢都進行level 2的檢查,大部分的器官異常都可在20週看出,但有些胎兒異常會到後期才出現,像是水腦、腹水等。
Q4. 每次照超音波到底看些什麼?
「每回照超音波時我總是不知道醫師在照些什麼?」這可能是許多孕媽咪的疑問,周靜玉醫師表示,進行超音波檢查時當然會盡量和媽媽解釋,也會跟媽咪說清楚今天看到的東西有哪些、哪些是因為特殊限制而無法看清楚,但每位醫師進行超音波的習慣和方式不盡相同,建議媽咪,若有疑慮應當場提出,周靜玉醫師也進一步表示,並非每次照超音波都會從頭看到尾,大部分是確認胎兒大小、胎位,以預測日後的生產狀況。
偵測率有限
周靜玉醫師表示,因為種種限制,超音波偵測率僅有60~80%,但若胎兒有異常情況,醫師一定會提早讓媽咪知道。要提醒孕媽咪的是,超音波診察並不是為了要能選擇終止妊娠,而是了解胎兒的情況,以提供完善的產後照顧及醫療設備環境,並給媽咪心理準備。了解超音波特性後,相信每位孕媽咪都能較客觀的對待檢查結果,不論如何,照顧好自己和胎兒才是最重要的事!
~原文刊載於2009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