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預防早產

預防早產

盼呀盼的,終於等到送子鳥來敲門,百般呵護肚子裡頭的胎兒,就是希望他能夠平安長大,的確,早產是每個孕媽咪最不願發生的事,提早出生的寶寶比起足月兒辛苦許多,看在媽咪的眼裡更是百般不捨,準媽咪們,一定要留意生活細節,讓寶寶依約準時見面喔!

以台灣的臨床經驗而言,早產比例約為12~13%,愈先進的國家,早產機率則愈低,但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蕭啟信表示,目前尚無法確定引發早產的原因,但就臨床上的觀察及過去文獻資料,可歸納出容易早產的族群,例如高齡產婦、青少年孕婦、社經地位差、營養差或生活習慣不佳者,而這之中更關係到社會結構,蕭啟信醫師表示,現代人多半晚婚,結婚後再懷孕就已屆高齡產婦之齡;此外,現代的性觀念開放,許多青少年偷嘗禁果懷孕,這些都是社會現象影響生育的因素。

知識篇
早產知識站

定義

到底幾週生產屬於早產?一般而言,20週以上、37週以下就可定義為早產,20週以下則為流產。早產和流產的徵狀也有些許不同,蕭啟信醫師指出,懷孕20周後的子宮,其肌肉群較為完整,當子宮收縮時會出現較明顯的疼痛,因此,早產一般是以宮縮疼痛和出血來表現;20週之前的流產,則僅以出血為主要表徵;雖然早期的流產也可能出現子宮收縮,但因子宮不大、肌肉群不發達,流產者往往不會感覺到宮縮疼痛,通常只會看到出血。

規則宮縮、出血為主要徵狀

早產通常是合併宮縮、出血的情況,但初產婦常不容易察覺宮縮,可能僅感覺下腹部悶痛,誤以為是腸胃不適,且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有些人忍耐力強也或是神經比較大條,很可能都會忽略這個重要的徵兆,實際上,子宮肌肉收縮時會呈現硬的球狀,就像籃球灌氣灌得很飽,因此,蕭啟信醫師表示,建議孕婦若是懷疑腸胃不適或下腹部悶痛,可按壓肚皮檢視子宮是否正在收縮。
出血通常是伴隨在規則的子宮收縮之後,但若是較特殊的問題,像是胎盤位置不對,出血就不會伴隨疼痛。若出血量愈多,代表子宮收縮愈明顯,因子宮頸會受子宮肌肉群壓縮時的影響而慢慢擴張,擴張後子宮頸的小血管就會破裂出血,因此,若是能穩定宮縮情況,子宮頸的出血情況就會慢慢改善。

早產不一定會出現破水的徵狀,但破水後一定要盡速就醫,若是在35週以前破水,一定要入院安胎,因破水容易造成胎兒感染,通常會給予預防性的抗生素。

規則收縮需特別留意

蕭啟信醫師表示,若一小時內有5~6次收縮,即約每10分鐘就會出現一次收縮即屬規則收縮,為明顯的早產徵兆,但每個人對於疼痛的感覺不一,若有感覺不舒適時,建議將情況告知醫師,醫師會?孕婦裝上胎兒監測器客觀的監測宮縮頻率和胎兒心跳變化,若屬不規則收縮,通常會請孕婦多休息,不會馬上開立安胎藥物,因不規則收縮不算是早產的徵兆,即便是接近臨產時的不規則收縮也毋需擔心,但若是規則宮縮,通常會建議先入院安胎,再觀察情況。

衡量孕婦情況調整安胎

安胎會同步考慮孕婦及胎兒的情況作調整,若是孕婦本身情況良好,僅有子宮收縮的情況,通常會以安胎藥物來穩定子宮收縮,通常也都能經由安胎穩定症狀,並順利生產。
但若母體情況不佳,可能已無法再負擔胎兒的存在,也可能視情況提早結束妊娠,有時安胎過久,安胎藥物已經對孕婦造成明顯的副作用,例如肺水腫、骨質流失等,醫師便必須同步考慮孕婦和胎兒的成長情況,以評估是否繼續安胎或提早結束妊娠。

早產的高危險群

過早過晚懷孕

人體的每個器官都有最佳保存期限,到了一定的年紀後,許多器官的功能會開始衰退,孕育生命時最重要的子宮也是如此,蕭啟信表示,女人最適合生育的階段介於20~30歲之間,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子宮的表現會漸漸退步,自然增加懷孕風險。就像是請一個25歲的年輕小伙子和一個40歲的中年男子比賽100公尺短跑一樣,通常25歲的年輕小伙子不費吹灰之力就可獲得勝利。

胎次過於密集

蕭啟信醫師表示,兩胎之間必須至少隔半年以上,因子宮懷孕後會擴大,生完後又迅速縮小,子宮的肌肉需要些許時間復原,因此,通常建議復原完整後,才開始下一胎的妊娠期,才有較好的子宮環境提供給下個胎兒。

不良的生活習慣

抽菸、喝酒甚至藥物使用都會影響身體的狀況,良好的身體狀況是維持穩定懷孕過程的重要條件,因此,若是身體情況不佳,自然無法提供良好的環境供胎兒成長,進而提升早產機率。

懷孕不良狀況

懷孕不良狀況一般泛指過去疾病史,像是曾經早產、胎兒本身羊水過多或過少,且若是上一胎有早產的孕婦,下一胎早產的機率也會提高約2~3倍,此外,多胞胎的早產機率更是一般懷孕的20~30倍。

預防篇
早產除了讓寶寶和家人都辛苦之外,也可能會多出許多社會成本,是每個家庭都不願意見到的事,為了預防早產,媽咪一定要留意生活細節,維護自身和胎兒的健康!

第1步: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早產必備條件

飲食均衡

飲食以均衡攝取為最大原則。懷孕初期不需特別增加食量,但要留意葉酸的攝取,因懷孕前三個月是胎兒發育神經管的關鍵期,攝取足夠的葉酸有助於胎兒神經管發育,並可降低胎兒神經缺陷的機率,葉酸可從深綠色蔬菜中獲取,像是蘆筍、花椰菜等,此外,懷孕初期增加的體重僅約1~2公斤,因此,熱量攝取和孕前相同即可。進入懷孕中後期,胎兒開始成長,媽咪一天需增加300卡的熱量,並且多補充蛋白質、鐵質及鈣質,均衡的飲食有助於胎兒穩定成長及維持孕媽咪體力,是懷孕期間重要的安胎之道!

體重控制

適度的體重增加也是穩定孕期情況的重要因素之一。陳恒如醫師表示,過輕或過重的體重都容易早產,而過輕或過重則以BMI值為準,應在產前就將體重控制在標準值內,且懷孕後,盡量將增加的體重控制在12~15公斤內。

適度運動

一般孕期仍需維持緩和的運動,以維持身體體力及肌力,有助於產程的進展。若懷孕前一直都有運動習慣的孕媽咪,懷孕後仍可維持運動的習慣,強度則依需衡量自身體力可負荷的範圍,而若是沒有運動習慣的媽咪,懷孕後,可在每日吃完飯後到自家附近散步,此外,陳恒如醫師表示,只要孕婦體力及身體狀況許可,孕婦瑜珈及游泳都是相當適合的運動,有助於訓練孕婦的肌力,蕭啟信醫師表示,水中的浮力可讓孕婦活動時感到較輕鬆,但是若是在一般大眾游泳池,最好有人陪伴,以免不小心推擠而發生意外。
蕭啟信醫師特別叮嚀,孕婦運動時一定要避免壓迫腹部,運動時間也要控制得當,不宜過度,有時過量運動反而可能引發早產! 



充分休息

懷孕後身體容易疲累,媽咪一定要衡量自身體力,勿從事過份勞累的活動或工作,並保有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生活作息。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恒如表示,最好在懷孕前就調整好生活作息,因懷孕後習慣可能一時也難以調整,再調整還可能為心理帶來壓力。

衛生習慣

懷孕後分泌物會增多,若是未加留意衛生,便會提升泌尿道感染的機會,陳恒如醫師表示,感染嚴重者可能引起早期破水,便會引發早產。因此,應選擇棉質透氣的內褲,若是分泌物量多時可用護墊,但一定要勤更換,並且避免過分清潔,過分清潔可能清洗掉保護陰道的黏液,因此,沐浴時,清潔外陰部即可。

性生活

若是有出現宮縮或是不穩定的情況就要避免性生活,以免再度刺激引發早產。

定期產檢

定期產檢可了解懷孕期間的各種狀況,且醫師會根據孕婦的懷孕情況給予最適當的建議和處置,蕭啟信醫師表示,千萬不要認為身體無任何異常狀況就不按時進行產檢,有疼痛和收縮時也不要忍耐,一定要盡速就醫。

疾病史

高危險群更要特別留意生活細節,通常有特殊狀況的懷孕,像是高齡產婦、多胞胎妊娠,常會提早出生,孕媽咪要特別留意。


第2步:留意早產徵兆

陳恒如醫師表示,若是在懷孕中後期出現肚子變硬、宮縮、背痛及出血等情況,就可懷疑為早產徵兆,必須到醫院檢查。其中,背痛是因為子宮收縮所引起,而出血又是最明顯且重要的徵兆,當媽咪發現疑似宮縮的現象,就應先躺下來休息,觀察是否是規則的陣痛,若為每10~15分鐘會出現一次的陣痛,就可能為早期宮縮,應盡速就醫。

第3步:安胎

通常出現早產徵兆都必須至醫院進行檢查。入院後,會為孕婦裝上胎兒監視器觀察寶寶的心跳及宮縮情況,必要時會內診以確認是否子宮頸已擴張,在24週內的早產徵兆會以休息為主,適時提供黃體素;24週後則通常必須入院安胎。

以藥物穩定子宮收縮

陳恒如醫師表示,子宮收縮明顯者,必須口服藥物以穩定宮縮或以點滴打入穩定宮縮的藥物,但可能會出現心悸的副作用,若是藥物劑量過重,也可能出現嚴重的肺水腫,因此,必須控制好藥量。若入院安胎為24~34週,會視情況先施打類固醇,促進胎兒肺部成熟,她表示,肺部成熟是存活下來的關鍵。

可選擇中藥安胎嗎?

許多有早產徵兆的孕婦,婆婆媽媽都會關心的送上中藥安胎補身,蕭啟信醫師表示,若是已經出現重要的早產徵兆,像是規則收縮、破水等,還是以西醫的安胎方式較佳,才能迅速安胎,因點滴藥物作用較快,口服藥物必須經由吸收後再傳送,中醫則以平時補身穩定情況為主。

入院安胎注意事項

臥床休息
有早產徵兆出現後,不論是否入院安胎,一定都要把握「臥床休息」的原則,臥床休息可減少胎兒對子宮頸的壓力,並且增加胎盤、子宮的血流,對於穩定胎兒活動立及紓緩宮縮是很好的方式。蕭啟信醫師表示,一般都不建議入院安胎的孕婦下床走動,除非已達可出院或口服藥物的標準。
放鬆心情
雖然出現早產徵兆,但孕婦一定要放鬆心情,有時過度緊張也會引起子宮收縮,因此,心情放鬆安胎效果也會比較好。
進行局部運動
若是長期入院安胎,也可能造成血液循環不佳,下肢容易水腫及靜脈區張,建議可在床上進行踝部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多吃高纖維蔬果
蕭啟信醫師表示,長期臥床安胎也會因為運動量不大而使得腸胃蠕動速度減慢,孕婦應該多吃高纖維蔬菜、水果,並且以清淡為原則,若是有便秘的情況,醫師也可視情況給予軟便劑,以免排便不順,解便時的用力又引起子宮收縮。
補充鈣質
另外,長期安胎也特別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的情況,建議孕婦必須補充鈣質,可從牛奶、起司、鈣片、小魚乾中補充。
出院後的注意事項
陳恒如醫師表示,入院安胎的長短因人而異,只要宮縮情況穩定,媽咪身體狀況也良好,就可出院,但一有早產徵兆就必須迅速回診,此外,只要一有宮縮時,就必須立即臥床休息,並且若一小時內宮縮達4~6次,就應立即就醫。


~原文刊載於2009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