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癢那裡也癢,真的好不舒服!常見孕期3大癢疹與舒緩技巧,讓你不再抓不停
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的改變,促使生理出現很多重大且複雜的改變,最明顯的改變就是皮膚,除了黑色素沉澱、毛髮變多等現象外,還有許多與懷孕有關的皮膚疾病會相繼產生,其中懷孕期間容易出現的癢疹,更是不少媽媽們的困擾。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亭睿就說到,根據研究統計,有將近1.6%的孕婦都在懷孕期間曾經癢過,但很多癢疹都無法找到實際成因,雖然會在產後自行痊癒,但因為癢起來,實在要人命,尤其又擔心許多止癢用藥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再加上恐怕產後會遺留疤痕,而出現焦慮,影響孕期的情緒與健康。
其中,孕期癢疹就包括以下三大類型!
第一類型 : 多型性妊娠皮疹(PUPPP)
症狀
皮疹可能呈現細小的粒狀或塊狀等,有點類似蕁麻疹或丘疹。侵犯的部位通常以肚臍為中心向外分布。多型性妊娠皮疹發生機率約1/130~1/300,在臨床上屬於常見且又極癢的皮膚病。
陳亭睿醫師說到,這類型的癢疹不會侵犯到臉部,雖有可能出現在任何一次懷孕,但仍以初產婦最為常見;也有研究顯示其發生原因與母體異常的免疫反應、母親或胎兒體重異常增加,或者多胞胎妊娠等有關。
出現週數
幾乎所有出現多型性妊娠皮疹的準媽媽,都在懷孕約35週以後,但也有極少數是在產後馬上發生。
危險性
這類病例產後通常自行痊癒,不會影響到母體或胎兒本身,而治療上多以外用薄荷油、類固醇或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止癢,如果是嚴重到會影響媽咪的生活作息或睡眠狀況,也有少部分採取剖腹產方式,提早生產阻止病情惡化。
第二類型 : 膽汁鬱積(ICP)
症狀
因為輕微的肝內膽汁排泄不良,鬱積在體內,所引發的癢疹,這類癢疹會出現強烈性的癢感,尤其在晚上特別難以忍受,大多數發生在高齡產婦或多產婦的妊娠末期階段。
剛開始可能只是局部或夜間特別癢,先從手掌、腳掌等處癢起,沒有其他的皮膚病徵兆,同時,也甚至伴隨黃疸現象。
陳亭睿醫師繼續說,發生原因至今仍不明確,但卻會造成孕媽咪膽結石的發生機率,因此,在治療上,也會同時檢測肝功能、膽色素等項目。
如果有家族史的孕媽咪,下胎出現的機率也會提高,治療方式也多以止癢為主,但可提早剖腹生產,降低對胎兒的影響。
出現週數
較常發生於高齡產婦及妊娠第3孕程。
危險性
治療時須先排除是否為病毒性或藥物性肝炎所引發,因膽汁鬱積出現的癢疹,除了會增加孕媽咪膽結石的發生機率外,也須留意產後可能會嚴重出血,或因胎盤缺氧而提高胎兒窘迫、早產、死產的機率。
第三類型 : 妊娠類天疱瘡(HG)

症狀
相較於上述兩種孕期癢疹,妊娠類天疱瘡(HG)出現的機率較小,屬於罕見的自體免疫性疾病的一種。
在第二孕程就可能出現,懷孕中期從肚臍周圍出現類似疱疹狀或小紅疹,慢慢擴及全身,但不會侵犯到黏膜、臉部及手腳掌;通常產後數周內就會消失,但也有在產後復發或暫時性惡化的病例出現。
妊娠類天疱瘡的發生機率只有5萬分之一,除非是自體免疫原本就不佳的孕媽咪,否則出現機率很低。
出現週數
懷孕的第二孕程至第三孕程都有可能出現。
危險性
可能出現輕微的胎盤功能不良,導致胎兒早產或生出低體重兒的機率增加。
癢疹出現怎麼辦?
冰敷止癢
陳亭睿醫師分享說到,懷孕期間不論出現哪種癢疹時,都不要因為癢感難耐而抓破皮,可以採取冰敷的方式減緩癢感,若出現破皮發炎的狀況時,洗澡時,更不要洗太燙的水。
塗抹潤膚用品
對本身就有皮膚問題的孕媽咪,要特別留意皮膚的狀況,可以用適當的乳液塗抹止癢。
適時看診
孕媽咪若擔心止癢藥膏會影響到胎兒時,有些時候會採取光照治療的方式,切忌相信坊間的止癢藥膏。由於多數懷孕癢疹產後就會自行痊癒,若在產後仍未消失,一定要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