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產後泌尿道感染
慧慧與老公結婚數年之後,終於「做人成功」。懷孕初期,慧慧就開始出現頻尿症狀,到了懷孕後期,頻尿情況嚴重得令慧慧根本不想出門。慧慧一直以為自己只是因為懷孕而引起的頻尿而已,沒想到經過檢驗之後才發現是泌尿道感染。
症狀
頻尿‧解不乾淨‧小便疼痛‧血尿
懷孕初期因為子宮長大擠壓膀胱,孕媽咪容易有頻尿的現象,到了懷孕後期,胎頭下降再次壓迫膀胱,孕媽咪也會容易頻尿。但是除了頻尿之外,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文助表示,如果孕媽咪還會有「尿液解不乾淨、小便疼痛,甚至出現血尿等症狀」,就要懷疑可能是泌尿道感染。如果未及時治療,使得感染情況惡化,導致腎盂腎炎、敗血症等,則會造成胎兒生長遲滯、早產、生出體重過輕兒等影響。
女性較男性容易受感染
黃文助醫師表示,女性尿道較男性短,距離陰道口較近,易因清潔上的疏忽或環境的影響而比男性更容易引發泌尿道感染。根據統計,平均每6位女性當中即有一人有過一次泌尿道感染,懷孕婦女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更高達8%。
懷孕到產後感染機率高
懷孕後為了產生更多的能量提供胎兒發育,孕媽咪的血糖會上升,存在於血液中的葡萄糖,正提供了有利細菌滋生的環境;再加上尿液中黃體激素及雌激素的增加,也使得孕媽咪下泌尿道抵抗細菌入侵的能力下降,黃文助醫師表示,這些原因都間接的提供了孕媽咪泌尿道感染的有利條件。
此外,因為生產時導尿或胎頭壓迫等對下泌尿道的影響,如果在產後4~6小時內無法順利排尿,使得尿液滯留,則產後泌尿道感染的機會也會提高。綜合以上原因,使得懷孕到產後女性比一般女性更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
婦產科或泌尿科皆可
孕媽咪如果懷疑自己可能有泌尿道感染,究竟該掛哪一科?黃文助醫師表示,原則上建議孕媽咪向自己的產科醫師反應,但孕媽咪掛婦產科或泌尿科皆可,因為各科醫師仍會有密切交流,即使孕媽咪掛泌尿科,該科醫師也會請婦產科醫師協助確認懷孕情況,以排除是否為懷孕所引起的泌尿系統問題,再做適當的醫療處置。
泌尿道感染條件
‧ 環境:衛生不良,悶熱、潮濕。長期憋尿,使泌尿系統滋生細菌,引發感染。
‧ 免疫力:女性、產傷、老化等問題,降低了身體對泌尿道感染的抵抗力。糖尿病患者或長期服用免疫藥物者,也是高危險群。
‧ 致病原:陰道或尿道滋生的大腸桿菌、陰道菌或鏈球菌等。
泌尿道系統
上泌尿道 下泌尿道
↓ ↓
器官 腎臟、輸尿管 膀胱、尿道括約肌、尿道
↓ ↓
功能 負責製造、輸送尿液 儲存尿液、排出尿液
如果感染的部位發生在腎臟、輸尿管(例如腎盂腎炎),則稱為上泌尿道感染。如果發生在膀胱(膀胱炎)、尿道,則稱為下泌尿道感染。
類型
Type 1 無症狀菌尿症
黃文助醫師表示,懷孕初期,體內會有高量的黃體激素分泌以維持早期懷孕,而黃體激素的大量分泌會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縮,導致尿液滯留,如果孕媽咪又習慣性憋尿,尿液長時間未完全排空使得細菌滋生,就容易引發「無症狀的菌尿症」,造成感染。
一般來說,如果是未懷孕女性感染無症狀菌尿症,大多可以不必治療,只要多攝取水分,不憋尿,多可自然痊癒。但是孕媽咪一旦感染,則應在未出現併發症之前積極治療,以免因為懷孕身體免疫力下降,使得感染情況惡化,進而影響胎兒的成長發育與母體健康。
症狀
‧ 約有10分之1的泌尿道感染為無症狀的菌尿症。
‧ 患者沒有任何排尿問題或全身症狀,但小便的培養出現每cc105隻細菌。
‧ 懷孕婦女未經治療將出現更嚴重的感染:三成患者會演變成急性膀胱炎,五成演變成急性腎盂腎炎(上泌尿道感染)。
‧ 經治療後,則引發急性腎盂腎炎的比例降低至5%。
治療
‧ 和一般女性患者不同,無症狀菌尿症的孕婦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口服藥物副作用低,後遺症少。
‧ 孕期第10~12週產檢的例行性檢查,需要驗尿。此外,之後產檢如孕媽咪有「頻尿、小便解不乾淨、小便會痛、血尿」等症狀時,應主動告知產檢醫師。
‧ 口服抗生素約7~10天就可根治,治療結束後建議再做尿液培養,以確定治療成功。
Type 2 急性膀胱炎/產後膀胱炎
黃文助醫師表示,感染無症狀菌尿症未經治療的情況下,約有三成的孕婦會演變成急性膀胱炎。患者會有小便疼痛、尿急以及頻尿等症狀,但未必會發燒或有全身性症狀出現。此外,因為生產時導尿或膀胱水腫等問題,產後4~6小時尿液未完全排空,使得尿液滯留,則引發產後膀胱炎的機會也會提高。另一方面,在產後惡露期間,如果衛生不良,也可能提供有利細菌滋生的環境,造成泌尿道感染。
症狀
‧ 小便疼痛、尿急、頻尿。
‧ 未必會發燒或有全身症狀出現。
治療
‧ 一般人可給予7~10天的廣效抗生素治療。
‧ 對於孕產婦,目前沒有很好的證據指出需要多久的療程才能完全治癒。
Type 3 急性腎盂腎炎
受到懷孕所帶來的生理性變化,有些孕媽咪會出現腎盂輸尿管平滑肌鬆弛、上輸尿管變大等問題,嚴重者甚至引起膀胱輸尿管逆流,有細菌的尿液就容易隨著輸尿管逆流到腎盂,而引發腎盂腎炎。
黃文助醫師表示,約有五成的無症狀菌尿症患者未經治療,會演變成急性腎盂腎炎,懷孕期間併發急性腎盂腎炎者約有2%。
症狀
‧ 多在懷孕的中期(第13~24週)及後期(第25~40週)發生。
‧ 多發生在右側的腎臟。如果發生在左側,則需要懷疑是否有泌尿結構上的異常。
‧ 症狀包括菌尿症、高燒、畏寒、噁心、嘔吐、腰痠。下泌尿道症狀如頻尿及小便疼痛不一定存在。
‧ 嚴重者將引發敗血症,20~50%胎兒早產。
治療
‧ 需要住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24~48小時,如果仍有發燒現象,則需要使用超音波或MRI檢查泌尿系統是否有構造異常,例如泌尿道結石。
預防
多喝水‧勿憋尿
適度的水分攝取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人一天平均應攝取2000c.c.的水分,增加排尿量。黃文助醫師指出,體內水分足夠,才能夠將泌尿系統中的細菌排出體外。此外,不要憋尿,只要有尿意,就應趕快解尿。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避免泌尿道感染來敲門。
小叮嚀
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就能避免感染情況惡化,影響胎兒及母體健康。此外,黃文助醫師特別提醒,有感染的孕媽咪即使症狀緩解了仍應依醫師的指示繼續服藥,勿自行停藥,以免復發或產生抗藥性。
泌尿系統保健「7」道
‧ 適度的水分攝取:一天至少2000c.c.。
‧ 勿憋尿:若有尿意,趕快解尿,特別是上班族孕媽咪。
‧ 減少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會刺激黏膜發炎反應,應少吃辛辣食物,以避免發炎感染情況加劇。
‧ 酸化尿液:多攝取酸性及含維他命C的水果,例如蔓越莓、橘子、柳橙等,讓泌尿系統維持酸性環境,有助降低細菌的滋生。
‧ 良好衛生習慣:排尿及排便後,應由前往後擦拭,避免將陰道及肛門的細菌帶到尿道。
‧ 性行為後:多喝水增加排尿,有助減少感染。
‧ 保持會陰清潔。
~原文刊載於2009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