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群像 】沒有人天生是教養專家!李儀婷:「我一直到她3歲才開始說愛,到4歲我才能勇敢在別人面前跟她說我愛你。這是多慢的一件事,但至少我開始了。」
李儀婷是成功的小說家,與同樣才華洋溢的丈夫一起養育著三個可愛的孩子,透過寫作、講座與社群等多元工具,讓許多徬徨於教養之路的父母透過薩提爾模式(Satir Model)傳達心口一致的愛。現在的她堅定、安定、穩定,在五口之家中扮演定海神針般的腳色,排解孩子之間的糾紛扞格,是家人之間的連結;在每天的通勤生活中手握方向盤的她,也帶領著全家人走往趨於和諧的方向。
「一個媽媽在家庭裡的影響力非常大的,所以所有的孩子都圍繞在媽媽身邊轉。我覺得只要爸爸是支持的,家庭靠媽媽就會運作得好。」有穩定的自己就能有趨於穩定的伴侶,李儀婷說自己常做的就是在家人吵架的時候穩定地安撫,並把孩子的對話拉到身邊,「如果你夠穩定、一個媽媽夠穩定,你是可以把整個狀態給hold住的。」
「你沒辦法怪我在我後來的組成家庭裡面這麼的高壓跟強勢,因為我是被這樣的家庭養大的。」
好好說話與穩定都是需要學習與練習的,但我們學過嗎?「過去許多父母親都是用罵的,雖然是關心,但語言的慣性卻是給予很多壓力的。這樣的語言是以前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所以你會說我做不到書裡的做法,因為我們沒學過。」李儀婷在當媽媽之前也沒學過,甚至坦言在教養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她採取的是如今讓她後悔不已的百歲醫師育兒法、在兩歲以前更是實施打罵教育,「因為我覺得爸爸就是這樣教我的,我小時候也被他打,我也被哥哥打,打到25歲。」
憤怒而悲傷的父親因妻子的背叛,對女兒的要求是「女孩要有女孩的樣子,不要把別人給騙了」;同樣憤怒且悲傷的兄長曾為了捍衛父親的尊嚴被母親關在門外,於是一點風吹草動便足以讓他對妹妹動手。「這個帶給我的巨大影響是結婚以後,我變成一個很有權勢跟power的人。因為我覺得我在原生家庭裡長期受到不尊重跟壓迫,所以當我變成大人的時候,就覺得要把所有的權利跟power都拿回來。你沒辦法怪我在我後來的組成家庭裡面這麼的高壓跟強勢,因為我是被這樣的家庭養大的。」面對孩子不乖、面對家庭裡的挫敗,李儀婷從原生家庭學會的,只有暴烈。
「傷口清乾淨後就把它放著吧,不要再翻舊帳,因為它已經過去了。」
修習薩提爾模式之後,李儀婷深刻了解到,每一個行為都像一座冰山,行為只是淺薄的表層,真正的成因潛藏在海面以下,巨大深刻且經年不化,「所以改變才會這麼困難。」李儀婷努力了7年,慢慢修正原生家庭給她的慣性,只留下好的資源。
李儀婷在工作坊授課時總是開門見山地告訴學員說,他們來學的是對話技巧,但重點是只有技巧並不好用,「因為這是兩個內外雙修的功課,你要外修技巧、內修內在的穩定。」李儀婷再次以自己為例,「我曾經很討厭我們家的大女兒,因為她太像我了,倔強、難搞、難溝通。但為什麼討厭她?就是因為太像我了。」為什麼李儀婷不喜歡自己?在帶孩子時透過內省,李儀婷找到的答案是:她的過去沒有愛。
每一種關係都可能伴隨著傷痛,即使是在親子之間也是如此。一如身體上的傷口,你不能忽視它的存在。消毒是必要的,若發炎紅腫甚或腐潰,清創也是必要的,但處理好了,過去就讓它過去吧。「你要去覺察自己到底有什麼樣的傷,清乾淨後就把它放好吧,不要再翻舊帳,因為它已經過去了。」
薩提爾模式一方面是學習怎麼用好的語言去作為慣性語、脫離過去的語言,一方面是學內在的覺察,在有情緒時覺察情緒所為何來。「我覺得帶孩子有一個好處,就是一方面帶孩子,二方面修自己,你也看到過去的傷在哪裡。」大女兒3歲時,李儀婷還沒學會如何說愛,甚至連親密地撫摸孩子都覺得尷尬,孩子也以頭也不回地走進保母家的行為反映著母女之間的連結有多脆弱。透過一點一滴的努力,李儀婷緩慢而確實地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在女兒問到何時會去保母家接她的那一刻開始、在女兒要求媽媽妳可不可以抱我一下開始,李儀婷知道母女之間有了愛的連結,終於。
說愛,永遠都不嫌遲
「我一直到她3歲才開始跟她說愛,到4歲我才勇敢地在別人面前跟她說我愛你。這是多慢的一件事,比別的媽媽都還慢,但至少我開始了。」極度敏感的大女兒如今能自然地說媽媽我現在好幸福,甚至和同學分享這份親密帶給她的快樂。在原生家庭不曾習得的慣性,現在成為穩固地讓全家趨近和諧的關鍵;也許情緒偶有起伏,卻能在持續的正向交流之間互相拉扯、互相影響,「你在影響孩子,孩子也會影響你。」曾經缺乏愛的人,告別了暴烈的過去。愛是與生俱來的情感,如何恰如其分地表達卻是需要學習與練習的能力。透過不斷探索與覺察,李儀婷找到與孩子對話的方式,一起成長,也一起學著說愛。
🔖 母親群像Her Stories → https://mombaby.feversocial.com/p/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