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孕期不容輕忽的痛

孕期不容輕忽的痛

孕期中出現疼痛總讓準媽媽緊張,到底哪些疼痛是不容輕忽的危險徵兆?醫師建議,如果是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疼痛現象,就須特別留意!此外,也應知道如何跟醫師描述痛感,以免造成錯誤的判斷。

頭痛

懷孕時,為了確保能生下健康的寶寶,不論是醫師建議或準媽媽本身,大都儘量要求並嚴行克制自己不要喝咖啡、茶類等刺激性飲品,但由於孕期身體代謝較差,若加上壓力又大,反而令平日習慣以喝咖啡治療偏頭痛的人出現變化。對此,詹景全醫師表示,雖不建議準媽媽接觸過多的咖啡因,但懷孕期間每天300c.c.的量(約兩小杯咖啡杯)還在安全範圍內,不用過度擔心。

 warning

【初期】腦血管疾病或動脈瘤

由於荷爾蒙的作用,使腦部血流改變,孕期初期頭痛相當常見。不過鼻竇炎、視力不良、感冒或睡眠不足等,也都是造成頭痛的原因之一。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蔣富雄提醒,如果頭痛一直持續,使用藥物後也沒有改善,就應考慮是否為腦血管疾病或動脈瘤的可能。

【中後期】妊娠高血壓與腦血管疾病

1.妊娠高血壓:詹景全醫師說,懷孕中後期,如果頭痛的經驗是未曾有過,且加上有強烈的暈眩感,也必須高度懷疑是否出現因為血壓升高所產生的妊娠高血壓。
2.腦血管疾病:如果準媽媽在懷孕中後期因頭痛,同時合併感覺閃光、眼睛欲凸出的症狀時,詹景全醫師提醒一定要趕緊就醫,這就可能是腦血管破裂所導致的中風現象。

就診前必知6提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詹景全醫師表示,出現疼痛時,應該要學會描述並做好紀錄與婦科醫師溝通,以免產生錯誤的診斷。
1. 痛多久:這個痛已經持續多久?
2. 多久痛一次:有沒有週期性?
3. 是持續性或間隔性的痛?
4. 有無其他合併症狀?
5. 有無在特別動作或行為時痛?
6. 痛的型態:悶痛?絞痛?如刀割的痛?……等。

胸痛

很多準媽媽會在用餐後發現有胸悶的現象,這是因為體內的黃體素改變所造成的。黃體素會鬆弛消化道裡的肌肉,減緩腸胃道蠕動的速度,也因此使得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較久,讓胃酸囤積,由於荷爾蒙同時也會鬆弛食道部位的肌肉組織,而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現象,所以才出現胸悶、打嗝等不適。等到子宮逐漸變大,甚至向上壓迫到胃時,情況就會愈來愈明顯。

warning

【初期】胃食道逆流

詹景全醫師提醒,胸部悶痛較令人擔心出現合併症。由於懷孕初期準媽媽的害喜情況嚴重,導致嘔吐情形較多,但突然劇烈的嘔吐,卻會令食道裂傷,讓胸部出現燒灼感;或者是因為食道逆流產生的灼傷,這時就會出現心痛、胸悶等灼熱感。他建議可以吃一些蘇打餅乾以中和胃酸,但如果有嘔吐或咳到出血時,最好先暫停進食,讓黏膜有修補的時間。只要是出血情況不嚴重,通常會自行止血,倘若持續出血無法止住,或者有持續胸悶無法進行日常活動時,就要趕快就醫。

惱人的牙痛

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的改變,若初期的害喜現象嚴重,水分又攝取的少,會使得唾液相對減少,而讓口腔的酸鹼度偏向酸性,形成口腔問題。除了可能會讓準媽媽覺得牙齦變得敏感、浮腫,刷牙時也容易流血外,詹景全醫師特別提出,懷孕期間還是必須定期檢查牙齒,但在需要使用藥物或照X光,須特別提醒醫護人員做好防護措施。

【中後期】心臟疾病

等到28週以後,隨著胎兒的成長令子宮逐漸變大會將腸胃頂到上方靠近肋骨的位置時,準媽媽會更不舒服,這時也可能出現一些痛的現象。如果加上本身就是職業婦女的孕媽媽,更可能因為長期的坐姿而出現悶痛現象。詹景全醫師建議準媽媽,每一小時就要有10~15分鐘的活動機會,可以去上上廁所倒倒水等,若改變姿勢能舒緩疼痛,就為過度勞累所引起的胸痛。
若是改變姿勢後仍無法改善胸部悶痛時,且疼痛已經蔓延到肩膀,就要高度懷疑是否有心臟方面的疾病。詹景全醫師指出,懷孕中後期,身體會增加更多的血液來滿足胎兒成長所需,以懷單胞胎來說,血液會比平日增加約1/3、雙胞胎更會增加約1/2;但這些都是為了供給生產過後的出血狀況,等到生產過後就會回復正常。也就是說,如果準媽媽本身就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到了懷孕末期,心臟就必須更加努力的工作,出現合併症的機率也就相對提高。

解決胃食道逆流小妙方

如果只是單純的胃食道逆流引起的胸悶,可以試試下列方法,降低不舒服感:
1. 右側平躺:可以手抱膝的姿勢向右平躺,讓子宮離胃部遠一點,方便蠕動,就可減少食物逆流的機率。
2. 減少食用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的食物:如辛辣、油膩、高油脂食物等。
3. 飯前喝牛奶:乳製品能在胃壁形成保護膜,也能有效減輕胃酸。
4. 用餐時不要同時飲用大量流質,以減輕胃部負擔。


腹痛

蔣富雄醫師說,如果孕期間出現腹痛,應該要先辨別是否係因為懷孕所造成的疼痛。此外,疼痛的部位也可當作醫師判別時的參考依據。
‧右上腹:肝、膽、盲腸、肺、胰臟等。
‧左下腹:胃、食道逆流、膽囊炎、胰臟、脾臟破損、心臟等。
‧中    腹:脹氣、腸阻塞、腸胃不適等。
‧下    腹:盲腸、便秘、腸燥症等。

warning

【初期】先兆性流產

懷孕初期,如果出現猶如月經來臨前的悶痛或尖銳的刀割,同時伴隨下背部的疼痛,且陰道出現鮮紅的流血現象,就要小心可能是先兆性流產的跡象,蔣富雄醫師表示,早期腹痛最常發生的是子宮外孕或先兆性流產,休息是唯一良方。根據統計,每一次懷孕因自然因素發生流產的機率約為15%,這是懷孕過程中的自然淘汰現象,他說,出現先兆性流產時,只有休息最有效,安胎藥只適合經常性流產者事先預防使用。

【中後期】便秘、宮縮

1. 便秘:懷孕期間荷爾蒙的改變,會讓便秘現象加劇,詹景全醫師提醒準媽媽在日常生活就得留意自己的生活作息,避免便秘現象的產生,如果有便秘情形,臨床上可以使用軟便劑與輕瀉劑。
2. 宮縮:中期出現下腹部有類似子宮收縮、規則性的疼痛,且疼痛的部位從小腹悶痛到中腹,或者會感覺肚子緊緊到痛的地步時,就可能是早產出現的宮縮現象,詹景全醫師說,第一時間一定要休息,同時觀察並紀錄疼痛的頻率與時間,如果一小時內出現超過4次以上的反覆、規則性宮縮,就要馬上就醫。

易混淆的盲腸炎

詹景全醫師提醒,孕期腹痛最傷腦筋的就是盲腸炎,在懷孕期間,因為子宮向上頂的關係,會將腹腔內的器官移位,使得盲腸位置已不在原位,因而容易造成診斷上的困難。他說,如果疼痛情況是從未有過的經驗就要特別小心,此外,盲腸炎經常合併出現胃口差,因此,如果剛開始可能只是胃悶悶的,會痛到右下腹,若又沒有胃口吃東西時,就要小心是盲腸惹的禍。這時一定要開刀,否則,如果盲腸破掉容易轉變成腹膜炎時,就更加危險。

骨盆疼痛

懷孕後期,胎兒下降到骨盆腔,有時準媽媽會發現在尾骨或骨盆中間出現強烈的刺痛感,或者子宮頸有一陣難受的針刺感覺,這些疼痛可能是因為骨盆周圍的韌帶組織在為即將來臨的工作預作準備,這時可以利用姿勢的改變來減輕這些不適。

warning

【初期】卵巢囊腫與扭轉

詹景全醫師說,懷孕初期卵巢會分泌荷爾蒙,就是所謂的「黃體囊腫」,以補充體內懷孕所需,當黃體囊腫脹大時,會像滾球般把卵巢扭轉造成疼痛,通常這類扭轉現象會自行好轉。但若本身就有卵巢囊腫的準媽媽,如果在吃飯時肚子特別疼痛時,就要特別小心,很多人會誤以為是腸胃方面的疼痛而忽略,因此建議產檢時,一定要告知醫師自己有無囊腫病史,通常到了懷孕14週之後就會逐漸萎縮,但如果真的疼痛難耐,仍需開刀治療。

【中後期】發炎與結石

懷孕20週左右因為子宮的旋轉,使得右旋而壓迫到膀胱與輸尿管,部分準媽媽會出現右側疼痛的現象,若再加上尿流不順,就容易合併出現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症狀,建議準媽媽平日可以採取左側躺,或先行自我檢測,如果輕敲下背部會疼痛,就要趕快就醫。蔣富雄醫師提醒,尿道炎也可能出現孕期腹部悶痛的現象,同時也會合併有頻尿、小便灼熱等現象,如果不妥善處理,越到懷孕後期將會越嚴重,可能導致腎臟炎的產生,因此千萬不能小覷。

 

 

~原文刊載於2009年0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