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一成隔離者出現情緒困擾!必須隔離時,醫師建議:看書、追劇、睡好、放輕鬆

高醫隔離病房與精神部醫療團隊合作,在資訊工務部門協助下,架設了遠端的會談系統,讓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在沒有直接接觸下,與入住隔離病房的病人進行對談評估。
被隔離者背負擔心自己被傳染、也擔心傳染別人等多重壓力
初步發現,多數被隔離者情緒狀況穩定,約僅10%呈現焦慮或其他情緒困擾,需要進一步藥物或心理的協助。所幸這些被隔離者經二次採檢結果都呈陰性反應。
高醫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醫師指出,在2003年SARS期間,全球約50篇心理相關的論文均顯示,SARS不僅造成病人生理的危險,也導致大眾普遍的惶恐,在疫情最初階段,群眾或病人最常見的三種情緒就是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急性壓力反應);而感染者、被隔離者及第一線工作人員則是最常暴露在這些壓力的高風險族群。
柯志鴻醫師指出,被隔離者擔心的不僅是自身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也會擔心隔離前是否感染家人或朋友,回到社區後是否遭到異樣的眼光?以及經濟衝擊等多重壓力,常出現憂鬱、焦慮、不安的情緒,進而影響到睡眠或身體精神狀況。
柯志鴻醫師指出,多數人可以承受短期的壓力,但當壓力延長超過兩週,或過去曾有情緒因應相關病史,則可能造成長期的身心影響。而這次武漢肺炎10%的隔離個案經評估,需要做後續的追蹤與治療,也需要家人或各方資源的協助,來減輕壓力的負擔。

面對隔離壓力,三要點讓自己放輕鬆
若不得以被隔離,可以怎麼做?柯志鴻醫師建議,睡好、想好、放輕鬆:
第一、讓自己有充分的睡眠與休息,是保護不受高度壓力影響的不二法門。
第二、保持正面的想法,多數研究都顯示,正面的情緒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免疫能力。
第三、利用短暫活動、正念放鬆、瑜珈動作、坐禪、氣功等,或是學習簡單的腹式呼吸等深度放鬆的方式,儘可能提升自我的副交感神經,也有助於避免情緒壓力的累積。
柯志鴻醫師表示,找一件在隔離時可以讓自己專注去做的事情,如:看書、聽音樂、讀小說、追劇等,也都可以讓自己不用一直處於擔心的狀態。同時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人際支持是最好的保護因子,朋友、家人、或工作人員的關心,也可以減輕相關壓力。
當然,有時候大腦不聽話,腦海不斷浮現所擔心的事情,越想越擔心、越睡不著、食不下嚥。柯志鴻醫師提醒,這時就需要精神心理醫療專業的協助,可以幫忙減少不安與焦慮的症狀,也可改善睡眠,讓自己有適當的休息。
同時,如果本身就長期接受情緒相關藥物的協助,也記得在隔離期間,儘量避免中斷藥物。在精神醫學專業與感染防治團隊的協助與環境家人的支持下,相信可以安然度過隔離的考驗,帶著健康平安的身心返家。
(推薦文章:對抗武漢肺炎「動」起來!不出門也能防疫,2瓶礦泉水讓你家變健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