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28年前的動人回信,林良女兒林瑋:從這封信裡,感受到父親平常在安慰我、勸告我的那種溫柔,觸動我的心。
曾被《小太陽》溫暖過,那是種難以讓人忘記的感動,淡淡的卻很深刻。曾被譽為所人的夢幻爸爸林良,在去年年底去世時讓不少讀者難過,他不僅用文字溫柔陪伴大家,也照拂了臺灣的兒童文學。

28年前的讀者回信,讓人再次感受林良的溫暖
林良辭世後,小女兒林瑋原本打算關閉粉絲專業,但收到不少讀者傳訊來希望能繼續經營,讓這裡成為大家懷念林良爸爸的地方,於是當她回去老家整理發現值得紀念的東西時,便會發文與朋友分享。前幾日她翻到了一張,林良生前親筆回信給一名讀者的影本,信上真摯的字跡充滿祝福,讓這封雖然時隔28年才被發現的信,仍舊讓人感受得到他的溫暖。
從回信上我們不可以看出,來信的讀者是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當年稱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而當他出去找工作後,父親卻對他的工作內容頗有言詞,也許是身邊無人訴說,讓讀者決定提筆與素昧平生的林良爸爸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而林良爸爸也用他一貫的溫柔回覆該名讀者。
他表示「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疾病,得病的人自己所受的痛苦,外人往往不知道,有時候也不是不知道,只是很善忘。」
鼓勵讀者之外,也不忘解釋讀者父親的立場,他說「你從病中康復,已經不易。被疾病所毀壞的,當然無法復原,你父親不了解這一點,常常會以“不生病的人”的標準要求你。車禍斷腿的人,療傷後不能再用雙腿奔跑。普通人最容易忘記這一點,你父親也是。以往,他希望你超人一等。現在,他希望你不做服務生,都是同樣的忘了你生過病。」
最後更向讀者表示,能開始嘗試尋找工作,也得到了工作,並且能夠勝任,已是萬幸,應該為自己感到自豪而高興才對。也希望讀者能找機會向父親表達:自己是生過病的人,能夠做到今日這樣,已經不容易。他會逐漸了解的。
林良更在文末寫上:「你的決定是對的,加油。」
(林良手搞)
林瑋:從這封信裡,感受到父親平常在安慰我、勸告我的那種溫柔,觸動我的心。他真的是個很有同理心的好爸爸!
女兒林瑋表示:自己擔任作者和主編每天都忙的焦頭爛額,偶爾也會收到讀者來信。當她發現父親對於回覆讀者來信都寫得如此有耐心,她就更加敬佩自己的父親。
試想若自己是位生病的人,面對親友的不理解,想必會非常氣餒且自我懷疑。林良雖與他是陌生人,待他卻如家人般字字溫暖充滿鼓勵,一封簡單的回信,卻能讓當事人感受到愛、希望與理解。無論林良爸爸離開大家多久,他曾經用他的真誠鼓舞過很多人的故事,會永遠留在當事人的心裡,並繼續感動著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