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小孩久坐不起,恐增憂鬱風險,建議每天多1小時輕度活動有助預防憂鬱
防疫時期不能出國,也減少外出活動,專家預估,小朋友玩電動或上網的時間可能增加,提醒每隔30分鐘一定要站起來活動,如果久坐不起,恐增加憂鬱風險。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一項長期大規模研究共收案4,257名青少年,於12歲、14歲及16歲時配戴加速度感測器,三天內至少追蹤其運動狀況10個小時,透過加速度感測器評估受訪者從事輕度活動、中度體能活動或者久坐,並以CIS-R及MFQ問卷測量其憂鬱狀況。
結果發現,受訪者在12至16歲間,應忙於功課,總身體活動量降低,若每天增加60分鐘的久坐行為,18歲時,憂鬱分數增加,如每天增加1小時輕度活動,憂鬱分數則降低。如果持續出現較長時間久坐,18歲時測憂鬱分數則高出28.2%。
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陳質采說,從公衛角度而言,年輕人多多運動,主要為了身體健康,例如提高協調技巧或骨骼強度,事實上,運動對心理健康也有實證的效益。 (運動小孩較少憂鬱 專家建議從跳繩慢跑開始)
在家就能進行輕度活動
該項研究將輕度活動定義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進行的活動」,如隨意走動(購物,在家裡、學校走來走去)、鋪床、進餐,準備食物、帶狗散步、園藝和洗碗等。
陳質采指出,此項研究提供了青少年憂鬱症防治具體可行的方向,輕度活動較為可行,不用特地外出,只要每天多1小時的輕度活動,就能有助於預防憂鬱。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電腦、手機、平板等網路及遊戲使用的普及,年輕族群久坐時間逐年增加,研究證實,久坐與憂鬱症確實存有相關性。
葉雅馨指出,運動對年輕族群相當重要,但也不要輕忽輕度活動,即使做家事、遛狗,也可能減少久坐的時間,建議家長鼓勵孩子多做家事,提升輕度活動量,減少久坐。(居家4場域.適合引領幼兒輕鬆做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