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羅怡君專欄】「讓子彈飛一會兒」,給孩子生氣的空間

【羅怡君專欄】「讓子彈飛一會兒」,給孩子生氣的空間

(2021.03更新)電視上一群記者用麥克風團團圍住一位發言人,追問他今早對手公司意有所指的發言,是否有什麼驚人商業內幕,或是市場即將有重大變化?當大家想盡辦法用各種問題試圖從發言人口中套出些消息,只見他淡淡地笑著回覆:「就讓子彈飛一會兒,大家不要那麼急,我也才剛聽到這個消息呢!」

    「讓子彈飛一會兒」是危機處理時的經典招數之一,一方面穩住陣腳、爭取時間緩衝,另一方面也沉住氣,觀察後續事情的走向變化;用直覺反射回應事情是兵家大忌,不但對了解整體事情毫無幫助,更有可能把情勢搞得更複雜,不小心反而又多捅一個馬蜂窩。

兒童教養
(圖/shutterstock)

養兒育女的生活,天天不都是「危機的總和」?

    還記得女兒上幼兒園中班,高敏感的她,在生活中簡直處處是地雷,除了衣服穿著,魔王關就是「綁頭髮」:綁馬尾嫌不夠高、綁公主頭嫌中間那撮太厚、綁辮子老覺得兩邊高低不一樣,好不容易綁完發現頭髮很「毛」,自己氣得又把頭髮抓亂。最後終於走出家門,電梯門一打開,迎面而來的是一面大鏡子,十之八九她會瞬間噴淚崩潰,對著鏡子拆髮圈,一切前功盡棄、瞬間歸零。

    雖然我理解高度敏感的孩子並非故意找麻煩,也提供許多「具體辦法」,不過,這一切都難以讓一個四歲多的小孩保持理智或冷靜,她的情緒每天早上就像漲停板,哭鬧到最疼她的爺爺奶奶也忍不住放話,再亂哭就把頭髮剃光算了。

    我想你應該猜得到,這些話只是提油澆火,對我們母女完全沒有任何幫助。 

完整經歷情緒,才知道自己如何自處

    每天送她上學的高壓情緒和時間壓力,束手無策的我也很沮喪。我想起這句「讓子彈飛一會兒」,對啊,子彈到底會飛到哪兒、最後會怎麼樣呢?

    面對無理固執的她,我決定停止嘗試任何安撫或說服,問題在她本身,別人的協助若是無效,她的確應該「跟自己打一架」。當天晚上,我直接告訴女兒,既然我沒有任何辦法協助她,就只能陪著她而已,若有需要,可以開口請我幫忙重綁,但是時間到該出門就出門,既然不是我的問題,我也不再隨著她生氣而跟著抓狂。

不壓抑孩子情緒,覺察大人的焦慮

    隔天一早,劇情依舊,她在電梯裡仰天長嘯,我只有提醒她:「一樓快到了,警衛伯伯會聽到喔。」她稍微降低音量,抽抽搭搭地低頭往前走,警衛伯伯拿張面紙給她,她接下後快步走過。走在馬路上,情緒尚未平復,路人眼光不斷瞄向又放聲大哭的她,我忍住尷尬強作冷靜,加快腳步抵達校門口。

    說也奇怪,這樣重複過了幾天,她出門前仍會嫌東嫌西請我重綁,但情緒強度逐漸變弱,踏出家門後也不再抱怨,雖然眼淚噘嘴照常,但整體來說,已經不到讓路人側目的程度。

    子彈看來快飛到盡頭,但大人什麼也沒作,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呢?

    學齡前的孩子才剛開始認識自己的情緒,不易掌握力道,連大人都難以分辨混亂複雜的情感內容,更別提要一個孩子「拿捏得宜」。當情緒發生時,孩子需要的是時間辨認「自己怎麼了」,若還要額外應付大人的各種指示、要求、嘗試,只會分身乏術難以負荷,我們自以為的幫忙,其實是多射了好幾顆子彈!

父母無法忍受孩子情緒的兩大因素

    「讓子彈飛一會兒」聽起來容易,實際上不容易做到。我們為什麼難以忍受孩子的情緒呢?每位大人的狀況不盡相同,這幾年累積許多家長回饋,大致可歸類為兩大因素:

1.自我評價

    許多家長不自覺將孩子情緒與「教養成功」歸為因果,擔心他人(另一半、公婆、老師……)批評或甚至自責沒有盡到責任,不僅不喜歡孩子有過大的情緒,也不容許自己失控,這些情況都被自己視為「失敗」的形象。

2.現實考量

    有些家長理解情緒抒發很重要,卻希望整個過程儘快結束,原因是認為情緒會影響後續的學習效果,期待孩子處在「最佳狀態」才有學習效率,這也會讓大人們對情緒感到不耐煩。

    人都有趨吉避凶的本性,沒有人願意一直待在負面情緒裡,天真快樂的孩子們也是如此;子彈繼續往前飛,才知道哪裡是終點,哪裡是情緒的邊界,也同時讓孩子們知道,爸媽再怎麼疼愛,也無法插手自己經歷的一切,也只有自己能轉念喊停,作情緒的主人。


延伸閱讀
【羅怡君專欄】規劃親子活動或旅程時,到底是滿足自己,還是孩子?IG美照背後,其實藏著妳沒發現的事!
【羅怡君專欄】父母對孩子什麼都說好的後果,結果竟出乎我們所料!


羅怡君
羅怡君
從事媒體公關12年,才發現最難溝通的就是最親近的人。喜歡閱讀小說,近年來成立專屬孩子的讀書會,與孩子們一起經歷成長與青春的各種滋味,在小說裡找到安頓身心的宇宙。

臉書/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