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孩子衛生習慣、靜心閱讀...防疫期間,反而能培養孩子好習慣!
防疫期間,大家都知道要儘量減少群聚活動,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但每天跟活力充沛的小孩關在家裡,抑制了疫情,大人卻被搞到隨時會暴走……我應該不是唯一一個快被這狀況搞到厭世的媽媽吧?
在疫情期間反而培養不少好習慣
而更自討苦吃的是,我在這段期間啟動了最嚴厲的處罰:禁止小孩們使用3C,外加禁看電視長達三個月。 本來是要嚴懲兩小某次無法無天的失控行為,但到頭來,我倒覺得是懲罰到我自己,得天天想盡辦法幫兩小在家中找活動消耗能量,但又不能蹦蹦跳跳影響到鄰居。
兩小一起被處罰就一起承擔後果,一開始,他們倆共同重溫了各種玩具,從樂高、積木、機器人、繪本到辦家家酒。但舊玩具很快就玩膩了,大約一週後,我就被迫出馬搞定百般無聊的孩子們。象棋、數獨、拼圖,從購買商品,到玩法教學,到全程陪玩,參與度百分百。
雖然耗費心神,但回頭看其實也不算是壞事,我們家似乎在疫情期間反而培養了不少好習慣。
抗菌消毒.增強衛生清潔動機
疫情最直接影響平時的衛生習慣。首先,一家人一回到家就洗手,「內外夾弓大立腕」從來沒有這麼紮實地落實過,洗手時間還要長達可以唱完兩首生日快樂歌。學校教會小孩,家裡大人要求孩子們實做,自己也跟著做,這樣的好習慣在疫情期間培養起來,防疫結束後繼續維持,對未來有益無害。
除了洗手,我們還要求小孩到家後儘快去洗澡,避免那身在外面打滾的髒衣服及藏汙納垢的手腳,沾染了乾淨的家具或寢具。想不到,竟然就這樣省去了先前每天吆喝他們去洗澡時,大人三催四請、小孩討價還價的痛苦。
病毒比虎姑婆跟壞人都還可怕,小孩們知道沒得商量,回家後就得先洗澡。更何況他們也嘗到了甜頭,洗完澡之後可以自由玩到睡覺前,不會玩到興頭上還中途被大人打斷抓去浴室,他們開心,我們也輕鬆。這也會是疫情結束後,讓我想繼續維持的好習慣。
居家防疫.培養靜心閱讀好習慣
這次疫情期間禁用3C跟電視,我最開心的就是,家中滿地都是兒童讀物。雖然收拾起來有點累人,但老是坐不住的弟弟,竟然學起姊姊喜歡上讀書了。這些日子,他從書櫃中一本接著一本地把書挖出來,也不麻煩我念,自己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有時,我們全家就窩在客廳或餐桌上,一人一本書,讀個幾十分鐘,享受難得的寧靜。
我熱愛閱讀,多少是為了安撫自己的知識焦慮,我床頭老是擺滿了看到一半的書,隨時都保持20本以上。我相信大人的喜好會影響小孩,我女兒也沉迷於閱讀,常站在洗手台前邊刷牙邊看書,半個小時過去還沒刷完,非得我們不停催促才肯結束。
我不懂怎麼培養小孩的閱讀習慣,但我知道怎麼養成自己的,跟大家分享一些妙招:
第一招:要求自己看完書之後上社群平台分享,不論是寫心得、直播說書,甚至只是簡單的拍下書封照或分享書中幾句話,都可以促使你多看幾本書。
第二招:找些好友辦個讀書會,找同質性的好友讀共同喜好的書,商管類、心理療癒類、歷史類都好。定期共同討論會產生良性的壓力,讓你在讀書時更深入地挖掘與思考。
第三招:帶著問題在書中找答案,例如我有陣子想了解兒童情緒控制,我就一口氣買來五六本書,先設定想解決的問題,快速交互翻著看,效率非常高。
不如就趁著防疫期間培養自己的讀書習慣,說不定就輕鬆連帶影響了孩子。除了閱讀之外,數獨跟拼圖也登上我們家近期的熱門榜。這波趁著疫情危機而替小孩培養起來的習慣,是難得寶貴的「專注」。
《專注力協定》的作者尼爾.艾歐說:「當人們用本質屬性來定義自己的行為,有些行為會變得比較容易抗拒,比如說,如果你是個素食主義者,你就不會無時無刻的問自己:我應該吃點肉嗎?」我想疫情也帶來了這樣的強制力吧?我們是「正在防疫的人」,不如就趁機培養些好習慣吧!
關於張怡婷
現任/遊戲科技公司業務副總、女人進階版主講師
經歷/連鎖健身房行銷長、研華科技行銷主管、技嘉科技行銷主管
學歷/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行銷碩士、政治大學資訊科學學士
蠟燭多頭燒的職業婦女,育有一女一兒,在遊戲科技公司擔任業務副總,同時經營「女人進階 To be a better me」臉書粉絲頁,著有《勇敢如妳》一書。每天都在媽媽、妻子、媳婦、女兒、員工、主管、部落客的多重角色中轉換,試圖取得平衡。努力在忙碌的日子裡,擠出時間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