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問良醫> 防疫專區> 疫情籠罩到底什麼時候能出國玩?學者估計六月底,陳時中 :比台灣安全的地方才可以去  

疫情籠罩到底什麼時候能出國玩?學者估計六月底,陳時中 :比台灣安全的地方才可以去  

近日來大家都在家裡悶得慌了!隨著疫情確診數下降,大家想飛的心也蠢蠢欲動。儘管有學者樂觀預估七八月也許有出國玩的可能,但是進入後疫情時代,未來即使出國,都要小心謹慎,才能防止疫情再次流行。

 

 

   隨著台灣近日確診人數下降,許多人對於防疫的心態也愈來愈輕鬆。然而今日(5/4)仍出現一例境外移入案例。連七日的零確診破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不可掉以輕心:「幾天零確診,現在來講,意義不是那麼大。」

    進入後疫情時代,大家雖然心情都比較輕鬆,但該保持的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衛生措施,都要維持。在國外疫情仍然嚴峻的情況下,境外確診案例仍有可能持續發生,「而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防線慢慢要退回到個人身上。」

5/4起,返國民眾若同住者有長者及幼童,應入住防疫旅館,若經查資料申報不實者,最高可罰15萬元。

    目前全球已有186個國家/地區出現確診病例,且總確診數已達338萬人以上,其實國際疫情,仍然處在嚴峻緊張的狀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發布,台灣時間5月4日零時起,自海外入境民眾,登機前除了應填寫「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也須確認住處是否符合居家檢疫條件,以確保國內防疫安全。返國民眾若同住者有65歲(含)以上長者、6歲(含)以下幼童、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或無個人專用房間(含衛浴設備)者,入境後應入住防疫旅館;經查資料申報不實者,最高可罰15萬元。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者,最高可罰100萬元。

若疫情趨緩,七八月出國可以嗎?

    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也舉辦了抗武漢肺炎說明會,邀請專家學者們分享最新疫情狀況。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根據全球近期確診個案數及模式預測,到6月底每日新增個案數可能小於2500例,代表這波流行可能要過去。至於疫情是否會因為秋冬或是季節交替而再次流行,仍須觀察。

    針對有些人樂觀預估7、8月就能出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也回應了!「出國要看地方,如果比台灣安全就可以去。」但他同時也語帶保留:「出國要看全球疫情情況,看前往的地方是否較安全,如果安全就可以去,但目前沒有想那麼遠。」

學者預估:六月底底國際之間的境外旅遊可能解封

    觀察全球疫情發展,公衛學者陳秀熙指出,以病例再生數來看,澳洲、歐洲、美國的疫情都已經受到控制,但俄羅斯、南美洲、非洲等仍持續流行,日本、新加坡近期則又爆發小波感染,台灣雖有境外移入及軍艦等幾波群聚感染,但都沒有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對本土的威脅減少。

    陳秀熙預估,疫情大流行到6月底會減少,但小波群聚感染可能仍無法避免,但預估6月底國際之間的境外旅遊可能解封,屆時入境各國也許需要類似檢疫證明書的文件。

解封之後,仍要維持適當防疫

    在不少國家在思考解封的時刻,學者建議,大型聚會及遊行如要舉辦,應做風險評估,社交距離和發燒篩檢、戴口罩等措施要實施60%以上,疫情才能受控制。

    至於各國在解封之後開放入境的人數?陳秀熙建議根據各國陽性率管制入境,陽性率小於0.5%的國家每天最多開放3萬人入境,介於0.5%到1%的國家每天最多開放1.5萬人,介於1%到1.5%的國家每天最多開放1萬人,陽性率高於1.5%的國家仍要嚴格管制,例如採取居家檢疫14天等措施,避免造成本土社區大流行。

  各國疫情逐漸趨緩,近期可能陸續解封,但解封的同時不能鬆懈,因為疫情可能持續兩年,且疫苗還在試驗中,不可過度期待。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則指出,各地逐步恢復經濟活動後,現行「從外國入境民眾強制居家檢疫14天」的規範也許將會逐漸放寬,但也提醒,商務流動提高後,機場、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旅宿業及職場的人潮將會因此變得複雜,必須建立空氣及環境採樣措施,保護相關工作人員,在機場、社區等地部署專業人員進行疾病調查與防治工作。將防疫觀念變成日常,未來才有可能讓旅行的美好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