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助產師」嗎?一位可以從懷孕陪伴到產後的專業人員,完善照顧你的身,也照顧你的心,更要照顧下一代

5月5日,是國際助產師節。但你知道什麼是「助產師」嗎?好長一段時間,因為女性到醫院生產成為主流,而讓「助產師」幾乎在社會被人遺忘,甚至學校的養成教育也因政策改變而中斷了9年之久。如今,隨著產婦對身體自主權與生產品質的意識抬頭,讓助產師的專業再度獲得關注。
助產師,陪伴孕婦度過待產、生產、產後的歷程,讓婦女喜悅迎接孩子出生,也減緩疼痛時的驚慌失措。生產當下有人引導該怎麼做,對產婦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不僅在生理上需要醫護團隊之照顧,也需要助產師提供心理支持與陪伴。在大家關注生育自主、助產師與母嬰關係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時,也可以讓父親學習如何參與育兒親職教育。
過來人經驗分享.有助產師才要再生第二胎
育有兩個孩子(4歲及7個月大)的玉芸媽媽,說自己在高中時期就得知助產師這個職業,並在初次生產最難熬的時刻,幸虧有助產師的支持鼓勵與協助,而讓自己對生產的恐懼大幅減低。「助產師承接我的情緒,引導我如何變換姿勢,促進產程,也教導原先無助的先生,如何利用按摩、熱敷、坐產球,以及壓骨盆等姿勢,讓我度過陣痛的不舒服。」她更在當時便堅持要有助產師,才願意生第二胎。
玉芸媽媽說,助產師從懷孕期間即開始陪伴產家,就像是一個溫暖的陪伴者,會傾聽並分擔產家的擔憂、害怕與期望,在產後也不會因為生產已經結束,就將產婦棄之不顧,讓生產成為更加完整的人生歷程。言談中,可感受到她在孕產過程中,對助產師的依賴與信任。
但她也感慨,現今民眾若有助產需求,卻必須透過各種管道才能尋得助產師,她期望未來有一天當自己的女兒長大成人,所處的環境是擁有更多的生產選擇,而不再需要由產家必須靠自己辛苦挖掘稀少的助產師資源。
以家庭為中心的助產師.要照顧的是下一代
新北市助產師公會黃資裡理事長,本身也是在職的助產師,擁有二十多年實務經驗,在現今的社會中,年輕夫妻不再只是尋求低風險的生產,也開始重視整個生產過程中的經驗跟品質。「就像現在我們防疫做得很好,除了顧好基本之外,也需要愈做愈細緻,顧及到所有人的感受。」
她強調,助產師並不是產婆,自2000年恢復教育後產生的新世代助產師,「是以家庭為中心」,要照顧的是我們的下一代,期待未來的助產師可以跟婦產科醫師合作,一起提供年輕孕婦及其家庭更多更好、更完善的照護。
由於在目前公務醫院中,只有一位助產師的編制。為讓政府重視台灣助產師工作環境,並推動及落實完整的制度,透過曾經受到協助的媽媽和助產師,選在國際助產師節這天一起發聲,盼望政府落實立法,將助產師納入醫療院所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