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預防骨質疏鬆症‧孕期鈣質不可少

預防骨質疏鬆症‧孕期鈣質不可少

懷孕期間時常感覺腰痠背痛,難道是鈣質被胎兒吸收,骨質疏鬆找上門了嗎?其實,大部分的腰痠背痛是體重增加和重心改變所造成,若要在懷孕期間存好骨本,記得攝取鈣質、維生素D和做負重運動,三方並行就有「好骨氣」。

文章目錄

骨質疏鬆知多少

隨著醫療新知的發達,一般民眾對「骨質疏鬆」一詞並不陌生,但對於如何正確「保骨」卻一知半解。財團法人康寧醫院婦產科楊再興主任表示,依照臨床上的觀察發現,女性骨質流失及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要比男性來的高,因此女性更需要重視如何維持骨骼的健康。

女性荷爾蒙影響骨質生成

人的骨頭如同身體中的其他器官,都需要汰舊換新的代謝作用,淘汰掉老化細胞、生成新的健康細胞,在骨頭中則有「造骨作用」和「毀骨作用」進行新生和汰舊的機制,然而,以女性來說,荷爾蒙能夠控制骨頭代謝的平衡程度。
楊再興醫師表示,女性荷爾蒙又稱為雌激素(Estrogen),其中含有5種主要的激素,分別是E1(雌壹酮)、E2(雌二醇)、E3(雌三醇)、E4(雌四醇)和E1S(雌壹酮的硫化物),其中E2的作用最強,是女性在青春期時最重要的女性荷爾蒙,也是控制毀骨細胞不要活躍的主要激素,女性懷孕的時候只會分泌E3和E4,但對整體骨質健康不會有負面影響,到了更年期之後,女性荷爾蒙就停止分泌,因此對毀骨細胞的控制力減弱,也是骨質流失最快速的時期(一年流失3%〜5%)。整體而言,因為女性荷爾蒙的因素,導致女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較高。

正確保骨的方法

如果察覺自己的骨頭不好,第一個想法就是補充鈣質,但楊再興醫師表示:「若想要有效地保健骨頭,補充鈣質只做到了一半,另外一半要靠持續運動,營養加上運動才能有效強健骨頭。若把骨頭的生長比喻為蓋房子,鈣質就像材料、運動就像工人,想要房子穩固這兩個元素缺一不可。」
其實,在女性的一生當中,造骨作用的精華期一直維持到30歲左右,如果在30歲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均衡營養、持續運動和正常作息,儲存了較豐厚的骨本,即使到了更年期,比一般女性得到骨質疏鬆的機率要低很多。因此楊再興醫師提醒,了解骨骼生長的活躍期後,要有青年存骨、中年保骨、老年救骨的概念;在30歲前加強骨質密度,中年之後維持良好習慣慎防骨質流失太快,至於老年救骨,到了更年期之後,建議先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測(中軸型雙能量X光骨質吸收儀檢測),若經醫師判斷有必要的話,應進行合適的治療。

骨質疏鬆的危險性

與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相比,骨質疏鬆似乎沒有立即性的危險,且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察覺,一般就算知道自己有骨質疏鬆的毛病,通常不會感覺有任何不便,只會當成每個更年期後女性都會有的小問題。
楊再興醫師表示,骨質疏鬆是疾病的一種,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嚴重的骨質疏鬆會使骨頭變得脆弱易斷,只要不小心跌倒或用力過猛,就會產生骨折,且因為骨骼已經太脆弱,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復原;尤其身上的重要骨架,如:髖關節、脊椎,骨折後就只能臥床,除非裝人工關節才能復原,無論是手術風險或費用,對患者都是龐大的壓力,因此應該重視骨質疏鬆的危險,將其視為需要積極治療的疾病。因為台灣婦女年齡快速老化,髖關節骨折發生率也快速上升(目前一年超過1萬人次),且發生後一年死亡率高達15%。

骨鬆了嗎?測試一下吧!

大眾對於骨質疏鬆的成因和防範方法還是一知半解,可以上「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的網站:http://www.toa1997.org.tw/,了解許多關於骨質疏鬆的小常識。骨鬆學會也提供中文版的「世界衛生組織骨折風險評估工具」,只要點選FRAX的標籤就可以自我測試,關心骨頭的健康!

孕婦保骨大作戰

在280天的孕期當中,胎兒和母體緊緊相依,所有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都從孕媽咪攝取的養分而來,因此孕婦不但要供給自己身體所需,還要讓胎兒能健康發育。

鈣質未充分吸收‧孕期骨質流失原因

孕媽咪得知懷孕的消息後,都會依照醫師的建議補充鈣質,理當不會有鈣質攝取不足的現象,楊再興醫師表示,若有鈣質攝取不足的現象,大多是因為身體無法吸收的關係。鈣質本身就是較難吸收的營養素,必須要正確攝取以達到良好的吸收效率。另外,骨質強健除了足夠的鈣質外,還要加上運動和維他命D的幫助,才能促進活躍的造骨作用。


奶製品的選擇

小朋友如果想要長高,大人就會鼓勵他多喝牛奶,可見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質,然而楊再興醫師提醒,雖然牛奶中鈣質含量高,但東方人對乳鈣的吸收效率並不高。東方人因人種基因和西方人不同,腸胃對乳類製品的吸收效率較差,因此牛奶不能喝得太多,一天喝2至3杯已是極限,無法像西方人把牛奶當水喝,況且,若喝了過量的牛奶,因腸子無法吸收反而會傾洩掉,吸收不到足夠的鈣質。
如果要從自然的乳類製品中獲得鈣質,建議選擇發酵過的乳製品,像是優酪乳、優格和起司等,楊再興醫師說:「新疆人喜歡喝的酸奶也是相同道理,乳製品發酵過後能有效增加腸胃的鈣質吸收率。」因此孕媽咪在選擇乳製品時,應該注意牛奶的攝取量每天不宜過多,或是可選擇發酵後的產品,唯獨要留意食物糖分和調味品的含量。

鈣片補充有撇步

有些孕媽咪有乳糖不耐症的問題,或是因為體重控制的原因,無法從自然食物中獲得足夠鈣質,便會選擇吃鈣片、鈣粉等營養補充品,補足母體及胎兒需要的鈣質。
至於鈣片該怎麼吃,才能吸收得好?楊再興醫師表示,由於鈣質本身的特性,比較難被人體吸收,因此在胃酸分泌足夠的時候吃,讓胃酸能夠分解鈣質,使其變得較容易吸收,建議在用餐後吃鈣片,會有比較好的效果。此外,如果孕媽咪對鈣片的味道能夠接受,或產品本身為嚼錠劑型,都可以試著咬碎後再吞,能幫助鈣質的分解,利於身體吸收。

適量維他命D為關鍵

維他命D是活化鈣質的關鍵維生素,楊再興醫師表示:「許多人都認為維他命D能幫助鈣質吸收,事實上,以鈣質吸收而言,維他命D是必要元素不只是協助,現在大部分鈣片都會添加維生素D。」在自然食物中,魚肝油含維生素D最為豐富,其次為鮪魚、沙丁魚、鮭魚等魚類,或是曬太陽也能獲得維生素D。
很多女性怕曬黑,每次見到太陽就如臨大敵,其實要依靠曬太陽得到維生素D,並不是要在烈日下曝曬,強烈的紫外線對皮膚和眼睛都有傷害,可以選擇清晨或黃昏陽光不強的時候待在戶外,或是坐在陽光充足的窗邊,都有很好的效果。

負重運動輕鬆做

若想要強健骨質,建議做和地心引力碰撞的負重運動,像是走路、跑步、登山、爬樓梯和騎單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游泳則因為有水的浮力作用,對於活化造骨作用較無助益。
楊再興醫師表示,孕媽咪因為體內孕育著胎兒,體重比孕前增加9至15公斤,體重增加,身體的負重也增加,因此對於造骨作用有益,但孕婦到懷孕後期因重心不穩容易有骨頭痠痛的問題,不一定是因為鈣質攝取不足。準媽咪在孕期可以做一些輕鬆的負重運動,增加骨質密度,如:散步、爬樓梯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孕媽咪強健骨本Tips

1正確攝取足夠鈣質,使其有效率吸收。
2攝取適量維他命D。
3建立做負重運動的習慣。
4不抽菸、不喝酒,少喝咖啡和茶等含咖啡因的飲品。
5維持正常作息且睡眠充足,不熬夜或日夜顛倒。

 

楊再興醫師
現任/財團法人康寧醫院婦產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暨國防醫學院臨床教授、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
經歷/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士、法國安東尼貝克萊荷醫院臨床研究員